傍晚刚过,王阿姨就习惯性地泡上一壶热茶,看完新闻联播便钻进被窝。其实她也说不上为啥,总觉得“早点睡更健康”。不过,最近她发现,自己明明晚上八点多就上床,结果半夜两三点醒了却怎么都再睡不着,白天也总觉得没精神。身边几位年纪差不多的邻居也有类似困扰。有时候越是努力早睡,第二天醒得反而更早。王阿姨一度怀疑是不是年纪大了,身体真就得这样将就?
关于“晚上十点前必须睡觉”这事,很多人抱有疑惑。医生团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不少七旬长者意外。并不是早点睡就一定科学,过去的“健康准则”,在70岁之后要学会灵活调整。接下来这几个睡眠关键点,特别建议大家多留意。很多人都忽视了第3点,其实直接影响长寿。
多数人觉得“早睡早起身体好”是万能原则。其实,70岁以后,身体对睡眠的需求和节律悄悄变化了,可人体的生物钟不是机械定时器,尤其年纪大了,单纯比拼“谁先上床”,有时候反而会错失健康。《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曾发布一项大型研究,对8万多名英国中老年人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晚上10~11点之间入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最低。不管过早(比如8点、9点)还是太晚(零点过后)睡觉,心脑血管意外和慢性病风险都明显上升。
医生们还发现,70岁后,强迫自己十点前睡,早醒、夜间多次醒甚至白天困倦的情况反而更常见。“合适的入睡时间”得看你自己每天的自然倦意,而不是非要掐着点强迫上床,规律才是关键。
而且,老年人褪黑素分泌减少,生物钟本身就容易提前,部分人“晚睡早醒”,部分则恰恰相反。按别人的表,一晚上睡不踏实,次日精神更不好。还真得调整下思路,顺应自己身体的变化。
不是晚上十点前一定就要钻进被窝,更不能觉得“谁睡得早谁长寿”。实际生活中,这四点比上床时间更影响你的身体和精气神:
不少老人喜欢“吃完饭就休息”,但这习惯不科学。刚吃饱马上躺下,胃部食物还没处理完,这时平卧最容易出现反流(比如胸闷、烧心、口腔异味),还影响夜里的消化吸收。建议70岁以上,每晚起码隔2小时再去睡。吃得太迟、吃太撑,都会闹“夜里梦多、易醒”的问题。
很多人盲目追求早睡,其实科学数据显示,最佳睡眠入睡时间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这个时间段,人体褪黑素水平逐渐上升,心脑血管在休整,既不过早也不熬夜,最有利于身体修复。太早(比如九点、八点)入睡,半夜三四点自然醒,易受寒,血压波动大,心脑血管事件高发;太晚则夜间修复受损。调整节律,不要“生搬硬套”年轻人的作息,再不必强求一成不变。
这点容易被忽视。2021年美国JAMA期刊研究,显示每晚睡7小时左右死亡率最低,太多太少都不行。超8小时,反而易导致代谢紊乱、白天疲惫;若睡眠少于6小时,心血管疾病、痴呆风险都会提升。保持稳定作息,每天定时起床,不必追求“多睡补觉”,身体自我修复才顺畅。
70岁以后,肾脏功能变弱、前列腺肥大或更年期后,起夜多、夜里失眠是老年人常见困扰。科学建议,睡前2小时少喝水,减少夜间饮茶、避免吃夜宵,尤其避免睡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发现动不动就要起夜(每晚超3次以上),可以向专业医生咨询,排查身体疾病。很多人死扛着,以为是年纪使然,其实很可能有慢病或药物的客观影响,调整很有必要。
有不少长辈觉得 “睡不着少睡一点,不用纠结”,可长此以往,白天精神差、步态不稳、易跌倒、记忆力下降,这都和睡眠缺乏脱不开干系。关键不是“睡得久”,而是能一觉到天亮,体力恢复。还有些人喜欢白天拼命补觉,晚上又难以入睡,其实这也形成恶性循环。
医生提醒,强行扭曲睡眠,只能适得其反。70岁以后,身体的修复功能逐步减弱,免疫力更离不开良好的睡眠质量。与其焦虑卡着表早点睡,倒不如每天都能保持规律,关注身体信号。起床后晒早阳,适度活动,放松心情,更容易晚上顺其自然入睡。
王阿姨听了专业医生建议,重新调整作息表,进餐与睡觉间隔长一些、不再盲目追求早上床,起夜次数和白天精神状态都变好了。本来以为“坚持早睡”能健康长寿,其实真正有效的是根据身体节律科学作息。各位长辈也不妨从今晚就试试上面这4点,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夜里安稳多了,白天整个人神清气爽。
有些困扰健康的问题,仅靠自己琢磨并不能完全解决。如果调整睡眠作息后,夜间仍反复易醒、起夜多、白天困倦或者有其他不适,千万不要硬扛,应及时去当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检查评估,明确病因,科学应对。睡眠这件事,说到底,没有万能公式,但“顺应节律+提升质量”这条原则,每个人都适用。愿每一位长者都能每天都睡得舒心、顺心、安心。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人。关注健康,从理解身体开始。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老年人健康睡眠白皮书》
3.《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2021, 2(4):580-5874.《JAMA Network Open》2021, 4(6):e2114542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健康与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解读》6.《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3):322-328
7.《睡眠与健康》2022,41(5):726-730
8.《家庭医学》2024年第7期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