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了一则消息:巴基斯坦正计划联合美国投资者在俾路支省渔港帕斯尼开发新港口,项目预算高达12亿美元。
这座规划中的港口与中国深度参与建设的瓜达尔港直线距离仅112公里,不足两小时车程,却给我们的海外布局,敲响了三大警示。
帕斯尼港的选址暗藏深意,这座原本不起眼的渔港向东距伊朗边境仅160公里,向西紧邻霍尔木兹海峡能源运输通道,处于监控中东与中亚物流的关键节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规划明确提及将配套修建贯穿内陆矿区的铁路,实现矿产资源从开采到外运的全链条贯通,而其重点运输的锑矿,恰是2024年底中国对美实施出口禁令后,美国军工产业链亟需补充的关键原料。
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已提前布局,与巴基斯坦军事工程部门签署谅解备忘录,首批包含铜、锑、钕的矿产样品已运抵美国,为后续合作铺路。
巴基斯坦军方一名高级官员在消息披露后澄清,所谓“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任命文职顾问推动项目”的说法不实,港口构想仍属与美国企业的私下讨论,尚未进入官方流程。
但这一表态难以消解外界疑虑——穆尼尔本人2025年已三次造访白宫,曾当面向特朗普展示巴基斯坦稀土样本,这一场景被视作两国关系升温的明确信号。
巴方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意图显而易见,正如其官员所言,此举是为在保持对华友好的同时,实现外交与经济多元化。
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项目,中国过去十余年投入大量资金与外交资源,将这座偏远渔村改造为可停靠5万吨级巨轮的现代化枢纽,配套的东湾快速路与4F级国际机场已形成空海联运体系,2022-23财年货物吞吐量近59万吨。
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从这里出发,货物可绕过马六甲海峡直达中东,成为中国与中亚、非洲贸易的重要节点。
而帕斯尼港的规划蓝图直白揭示了对冲意图,文件明确写道,“在帕斯尼的合作将对冲瓜达尔港的影响,并扩大美国在阿拉伯海及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这种地理上的近距离对峙,可能重塑区域物流格局。
美国长期炒作瓜达尔港“军民两用”议题,如今若在其旁建立据点,即便蓝图承诺“不直接驻军”,仍可能通过供应链渗透、安全合作等方式实现间接控制,进而影响中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存在。
在全球关键矿产争夺白热化的背景下,资源富集区的基础设施成为大国博弈焦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虽安全局势复杂,却因稀土、锑矿等资源储备,从资本规避之地变为战略要地。
美国情报系统2025年8月将当地分离组织列为恐怖组织,实质是为资源投资清除障碍,这种“安全铺路、资本跟进”的模式,已成为大国争夺资源节点的典型路径。
巴基斯坦当前深陷债务危机与高通胀泥潭,即便中国持续提供援助,资金缺口仍十分庞大。矿产行业对GDP贡献率仅3%的现状,让巴方迫切希望通过外部投资激活资源产业,而美国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与5亿美元矿产开发资金承诺,恰好切中其需求痛点。
这种经济诉求主导的合作存在天然脆弱性,瓜达尔港的建设历程已证明,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运营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与利益绑定。
中国不仅参与港口建设,更深度介入周边自由区开发,南区起步区已完成招商引资,北区规划为产业合作基地,形成“港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而帕斯尼港目前仍停留在商业讨论阶段,美国国内财政压力与众议院对海外基建的保留态度,都可能导致12亿美元投资承诺难以兑现。
更值得警惕的是资源合作的排他性风险,巴基斯坦曾在2024年底禁止对美出口锑等两用物项,如今却将其列为帕斯尼港的运输重点,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利益交换,可能影响既有资源合作格局。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资源出口国的政策摇摆可能直接冲击进口国的产业链安全,这对高度依赖稳定资源通道的中国而言,无疑是重要警示。
瓜达尔港虽已建成现代化硬件设施,但在区域协同与风险对冲上仍有提升空间。反观美国的布局,从将分离组织定性为恐怖组织清除安全障碍,到企业层面签署矿产合作备忘录,再到通过港口项目嵌入区域供应链,形成了“安全-资源-基建”的立体介入模式。
这种系统性布局的差距在细节中显现,瓜达尔港的货物吞吐量虽逐年增长,但巴基斯坦官方仍需明确将60%进出口货物转经该港运输的目标,尚未形成不可替代的物流惯性。
而帕斯尼港规划之初就与矿产开发深度绑定,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甚至计划在巴建立精炼厂,实现“开采-加工-运输”的全链条控制,这种产业深度绑定远比单一港口投资更具粘性。
与此同时,区域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更凸显系统应对的重要性。俾路支省的分离主义活动长期影响基建项目推进,瓜达尔港建设过程中曾多次面临安全威胁。
帕斯尼港若开工建设,同样需应对这一挑战,而美国与巴基斯坦军方的安全合作经验,可能成为其推进项目的重要优势。中国在强化港口自身安全防护的同时,仍需探索更有效的区域安全协同机制。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帕斯尼港项目尚未进入官方审批流程,美国官方也未明确回应投资承诺,特朗普政府甚至一度否认讨论过相关提案,项目前景充满变数。
巴基斯坦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对冲”能否成功,仍取决于美国的资金兑现能力、巴国内安全局势与大国利益协调等多重因素。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未决的港口博弈已敲响警钟。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版“CPEC2.0”的悄然启动,以及瓜达尔港配套设施的加速建设,显示出中国正以强化自身竞争力的方式应对挑战。
但更重要的是,需从帕斯尼港事件中汲取经验:在海外战略布局中,既要通过“港口+产业”的深度绑定增强合作粘性,也要构建多元资源通道与物流网络,降低单点风险;既要保持对合作方合理利益诉求的理解,也要通过系统性规划巩固战略支点的不可替代性。
阿拉伯海的浪花仍在拍打着瓜达尔与帕斯尼的海岸,两座港口的命运走向尚未定论。但这场博弈已然证明,在全球化格局深度调整的今天,海外战略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更考验着对地缘风险的预判能力、对合作关系的驾驭能力与对系统布局的完善能力。
京报网2025-09-29《牛弹琴:最近的巴基斯坦,真让人刮目相看》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10-05《媒体:巴基斯坦向美国提议在阿拉伯海建造港口》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