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NVDA)于2025年11月11日(美东时间)美股交易中市值单日蒸发14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万亿元),引发全球市场关注。综合多方信息,核心原因及后续影响如下:
一、事件核心数据与市场表现
股价与市值变动
- 收盘表现:英伟达股价下跌近3%,收盘价193.80美元。
- 市值蒸发:单日损失1431亿美元,总市值降至约4.69万亿美元。
- 近期趋势:此前一周,英伟达市值刚突破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次暴跌为年内第二次万亿级缩水。
美股整体分化
- 道指创新高:涨1.18%至47927.96点,医疗、金融板块领涨。
- 纳指承压:跌0.25%,因AI科技股遭抛售,AMD、美光科技等跟跌超2%。
⚡️二、暴跌的直接诱因
软银清仓引发抛售潮
- 软银集团于10月清仓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3210万股),套现58.3亿美元。
- 资金转向加码OpenAI等AI生态项目,市场解读为“弃硬件投生态”的战略转向。
AI板块估值泡沫担忧
- 英伟达动态市盈率高达54.75倍,远超行业均值,投资者担忧高增长可持续性。
- 大空头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此前斥资10亿美元做空英伟达及Palantir,加剧市场恐慌。
资金板块轮动
- 投资者从高估值科技股转向医疗、能源等防御性板块。AMD因CEO乐观预期逆势涨9%,凸显分化格局。
三、深层挑战与行业背景
地缘政治与市场竞争压力
- 出口管制冲击:美国对华AI芯片限制导致英伟达在华收入锐减,H20芯片积压约60万片,华为昇腾920芯片性能达其85%,加速国产替代。
- 国际竞争加剧:AMD MI300系列芯片以性价比抢占订单;谷歌、微软等巨头自研AI芯片,削弱英伟达垄断优势。
供应链与产能制约
- 台积电3nm产能优先供应苹果,英伟达Blackwell芯片产能受限。
- 2纳米芯片成本飙升50%,高端芯片毛利率承压。
AI泡沫争议白热化
- 乐观派:黄仁勋强调“GPU需求真实”,类比互联网泡沫期“暗光纤”闲置不成立;贝索斯称AI基建为“有益遗产”。
- 悲观派:比尔·盖茨警告“大量AI投资将成死胡同”;OpenAI预计2030年才盈利,行业普遍高投入低回报。
四、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短期波动风险
- 英伟达占标普500权重超8%,若继续下跌或引发指数级回调。
- 11月20日季报成关键,需验证订单需求与库存压力。
长期竞争格局重构
- 技术壁垒:CUDA生态400万开发者仍是护城河,但面临AMD开放平台与华为国产生态挑战。
- 新增长点:机器人、自动驾驶领域布局成突破方向,Rubin芯片2026年量产进度至关重要。
全球产业链启示
- 芯片竞争进入“四强争霸”(英伟达、AMD、谷歌、华为),区域化供应链成趋势。
- AI产业从“算力狂欢”转向“生态深耕”,企业需平衡技术迭代与政策风险。
总结
英伟达的万亿市值蒸发,是 “资本撤离+估值修正+地缘压力” 的集中释放。短期波动反映市场对AI泡沫的警惕,但算力需求增长的底层逻辑未变。其能否在生态开放性(如应对CUDA替代)、技术迭代(Rubin芯片)及政策适应性(中美平衡)上破局,将决定能否重返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