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城记忆融入新式生活 北京中轴线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本周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项目即将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从2012年开始,北京围绕中轴线进行城市更新和环境提升。如今,北京中轴线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最响亮的文化名片。

留住老城记忆

融入新式生活

北京雨燕博物馆,是今年五月北京中轴线北端新添的一处网红地标,位于鼓楼西大街一号,由原来的百年古建福德庵腾退而来。

北京雨燕文化中心负责人 巨政权:有一天我们走在院子里面,不经意看到满天雨燕飞翔。城市更新空间中,应该有这样的会客厅来讲北京雨燕的故事,向更多朋友、向世界人民展示北京文化,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北京雨燕伴生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六百多年,是北京中轴线的活态文化遗产,更是北京这座城市的乡愁。不仅仅是北京雨燕,“红墙黄瓦老皇城、青砖灰瓦四合院,豆汁焦圈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这些都是北京老城的样子。

如今站在鼓楼俯瞰,老城的模样更加清晰。

东城区城管委钟鼓楼周边提升项目负责人惠静介绍,2020年,启动了钟鼓楼周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也提出了景观视廊的概念,对所有房屋屋顶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整体的翻新和改造。同时最大的工作,是解决周边居民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2021年3月,北京市启动了钟鼓楼周边居民的申请式退租,不仅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还增加了不少公共活动空间。

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居民 范来有:原先是土路,通过改造,这个路面也铺上渗水砖了。房屋也是新建,都是按古式的四梁八柱去修缮的。还为老人出行安了节能太阳能灯。从背街小巷到咱们住户,幸福指数可以说满满。

探访中轴线北端最大的社区居委会

旧鼓楼居委会成中轴北端最大居委会

旧鼓楼社区居委会位于旧鼓楼大街南口,距离钟鼓楼100米左右。钟鼓楼附近区域的提升改造,以景观廊道为依据。当时从鼓楼俯瞰,这座建筑超高,所以进行了降层。

降层后作为派出所不够用,于是这个空间给了旧鼓楼社区居委会使用。从原来的40多平方米,搬进了600多平方米的空间,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质量大大提升。

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中轴线摄影展正在举行

一进来的门厅作为旧故楼社区公益小剧场,会组织开展不定期演出。这几天它的功能暂时是西城区“中轴线摄影展”的分会场,现场25幅摄影作品全都由居民们自己拍摄,记录的是中轴线百姓的幸福生活。

现在一层包括二层的景观平台,总共660平方米,90%的面积都对居民开放使用。

作为街道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的延伸,123项服务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办理。

自发成立中轴线护卫队

全民守护京城文化IP

阅览室里,有免费的热水、花露水、放大镜等。社区还自己打造了志愿服务平台“九哥说事儿茶室”,挖掘“社区能人”参与社区调解,虽说是家长里短,更多是人情。

活动大厅,平时用于举办培训学习、安全宣讲等活动。古色古香的“中轴文化讲堂”,平均一周有三到四次活动。

在中轴线申遗一开始,这个社区就成立了中轴线护卫队。北京中轴线已不仅是一条宏伟壮丽的文化地标,还凝聚着市民的认同与自豪。

(央视新闻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旅游   北京   记忆   方式   钟鼓楼   鼓楼   雨燕   居民   新和   社区   文化   护卫队   景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