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神十九返回地球,遭遇黑障区烧成火球,到底有多可怕?

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2025年4月30日,我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当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成功从返回舱出来的一刻,表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再一次迎来了胜利。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这个漫长的航天之旅中,我国的航天技术从无人到有人,从载人到进入空间站试验工作,每一步的历程都是对于我国航天人员的考验,更是中国人民一步步征服宇宙的征途。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看似每一步都能顺利迎来成功的消息,实际上背后每一步走得都不简单,甚至还充满了凶险和巨大的挑战。而神舟十九号同样如此。

«——【·平安归来背后的“挑战”·】——»

过去多年,我国人民已经习惯了每一次航天人的平安归来,当航天发射器点火的一刻,到下一刻搭载我国航天英雄的飞行器进入太空,再到完成试验工作回来的一刻,返回舱一步步远离太空,突破大气层平安抵达地球的一刻,所有人都习惯了这个场面。

尤其是在太空旅程国外频发事故的这些年,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都是顺利和平,这种场景已经让我国民众习惯了我国的航天技术和水平。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航天征途看似和平和强大的背后,其实也暗中存在了不少的风险,尤其是每一次的返程之时,既容易遭遇可怕的挑战,而此次神舟十九号同样也遭遇风险。

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航天器来说,点火发射以及返回的时候,是整个航天旅程中最危险的两个时刻。尤其是在前者风险已经被大大减弱的时候,最危险的其实就已经放在了后者。

也就是返回舱返回地球的阶段。

为何这么说?

因为返回舱返回地球的时候,返回舱以7.9公里/秒的超高速度冲入大气层,这个速度相当于何种概念?打个比方来说,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为1300公里,以7.9公里的速度来运行,大概只需要3分钟就能结束。

如此高速的运行下,返回舱势必要与大气层中气体分子发生剧烈摩擦,产生难以想象的高温,这个温度能够达到多少?超过2000度!

我们知道普通钢铁的熔点也不过才1500度左右,因此,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温度足以将普通钢铁熔化,因此如何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也就成为“难点”。

更加令人绝望的是,在80 - 35公里高空,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鞘套,阻断其与地面通信。期间地面指挥中心无法获取其位置与状态信息,无法实施精确引导控制,返回舱只能依靠预设程序运行。

也就是说,在返回的途中,返回舱要进入一段“黑障区”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地面指挥部跟返回舱飞船无法联系,飞船以一种火球的形式在快速下落,因此,可以说是相当“惊心动魄”。

了解了这些,大家也猜到了航天征途的不易,面对如此极端的环境,想要成功安全落地,这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完善解决。

幸运的是,我国的航天人员已经有了比较妥当的解决办法。

«——【·航天人的不易·】——»

针对返回舱“回家”途中遭遇的摩擦高温问题,相信大家都能有所目睹。每次抵达地面之后,返回舱“烧焦碳化”的痕迹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实际上,大家别被这种烤煳的“面包”而感到害怕担忧。因为内部的宇航员的人身安全是可以得到完美保障的,这一点,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而解决这个难点的答案就是一种特殊的“蜂窝状防热层”,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特殊的隔热材料,有了这个材料,返回舱就可以安全抵家。

这种隔热材料的好处在于,一是它本身既轻盈同时又坚固,这就意味着不会因为重量问题导致发射遇阻。二是,这种隔热材料遇到高温会开始熔化、升华,而升华过程会带走大量的热量。

通过这两点,保证了返回舱即使外部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000多度,内部却依然可以保持在舒适的30度左右,足以保证宇航员的人身安全。

说完了高温问题,再说说返回途中遭遇的“黑洞”问题,其实,针对通信无法接受的难点,到如今还没有一项完美的技术能够解决这个痛点。

虽然通信问题没有解决,但我国科学家却能够通过相控阵雷达技术对进入黑障区的返回舱进行实时观测。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说返回舱在黑洞时间内就像海底的潜水员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水面上的气泡大致判断它的位置。

而一旦出现了异常情况,地面指挥部人员也可以及时作出反应来应对。虽然技术不够精确,但对于眼下返回舱的黑障区问题,也可以解决的。

而针对黑障区通信的问题,现如今科学家也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中微子通信。中微子是一种几乎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在理论方面能够穿透黑障区而不受任何影响。

但比较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微子的水平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完美地解决。

因此,每一次的航天员安全归来的背后,是无数地面航天工作人员心血和精力的结晶,也是航天英雄们大无畏精神的验证,虽然外人对于我国航天每次征途成功的消息已经习以为常,但背后却并非我们想象的一般简单。

也难怪有人曾经采访过航天指挥地面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亲口说道“每次看到返回舱安全着陆,我总会偷偷抹泪,因为那不仅是宇航员的安全归来,更是数万航天人背后的努力付出。”

而这段话无疑表明了航天事业的不易的凶险,因此,我国的航天事业有如此伟大的成就,在为航天员喝彩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掉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信息来源: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离开“黑障区”——金融界2025-04-30 13:0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科技   烧成   火球   惊心动魄   可怕   地球   返回舱   航天   我国   神舟   地面   航天员   中微子   隔热材料   高温   征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