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现在好事儿是不能做了吗?
榕江发生灾害之后,河南一位大哥二话不说开着装满食材的车一口气跑了1500公里,从河南赶到了榕江,他心里就一个念头,要给受灾的老乡们做上一口热乎的饭。
刚到地方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开始在空地上支起灶台生火做饭,整整7个小时没歇着,硬是做出2000碗热腾腾的烩面分给大家。
结果倒好,网上有些网友啥忙没帮上,就知道挑毛病,有人说他给的分量少,有人说他故意炒作博眼球,甚至还有人把他做的饭说成 “猪食”。
榕江遭遇大麻烦,洪水一波接一波,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县城直接被淹了半边,街道秒变河道,水流湍急,店铺没办法只能纷纷关门歇业,居民楼下面全是水,汪洋一片,这日子都不知道该咋过了。
就在大家还在为食物、衣物、水电发愁的时候,一辆车从1500公里外的河南洛阳,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灾区,车里没装金银财宝,也不是救援部队的装备,而是一锅锅家乡味——烩面。
开车的人是赵占胜,“漂流哥” 这名字大家更了解,为了这趟紧急赶路,他跟兄弟换着开车,整整16个小时没睡觉,差不多从洛阳一路直奔榕江,他为啥这么拼命呢?
他说得很简单:“水刚退,人又饿又虚,吃口热饭顶过天儿去了”,车刚停他连水都没喝一口,就开始卸货、支锅。
6000份食材,100床凉被一趟趟从车上往下搬,太阳把地面晒得冒烟,空气闷得像蒸笼,他和兄弟们顾不上这些,大锅支起来,水一开面一煮汤一冲,一碗碗热烩面递了出去。
他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上不是水就是汗,藿香正气水一瓶接一瓶灌,整个人像从锅里捞出来一样,有人看着他说:“你图啥?”
他笑了笑只回了三个字:“习惯了。”
从汶川地震到渭南水灾,再到这次的贵州榕江,赵占胜的大锅几乎成了灾区的一种“熟面孔”,每次哪里出事,他都拉着食材开着车第一时间冲过去,别人带物资他带锅,别人送方便面他现煮烩面。
这次到榕江他带的不只是干面和汤包,鸡蛋、西红柿、青菜样样齐全,连贵州人爱吃的辣椒也准备了好几大包,谁喜欢吃辣,自己来加,他不是在救灾,他是在认真做一顿“家常饭”。
饭盒特意选了加深型的,就是怕灾民吃不饱,他一边盛面一边不停地吆喝:“不够就来添啊,别客气!”
从上午十点半开始一碗接一碗,干到了下午五点,足足发出了2000多份饭,热汤、热面、热气,人间烟火味就在灾区升腾起来,有面、有温度、有情义,怎么看这都是一件再正不过的好事。
但没想到,网上的风向却变了,有人盯着照片挑刺:“摆拍吧?”
“不戴口罩,太不卫生了!”
甚至还有人直接酸言酸语:“看着像猪食”,而最让人心凉的,那句“猪食”竟然是来自同在贵州的网友。
这些人没看见赵占胜和兄弟们从1500公里外一路开来的疲惫,也没看见他们大汗淋漓、在锅边烫得脱水,只盯着镜头里的一碗面挑毛病。
面条可能不是很整齐,汤可能没饭店浓,环境当然也不是无菌厨房,但那是洪水刚退、满地烂泥的现场是临时搭灶、汗水当调料的大锅饭,不是五星级厨房。
他们看不到这些,只用一张嘴否定别人的付出,用一个个键盘字眼贬低一个实打实赶到灾区的人,他们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这碗面是热的,那些话是冷的。
央视都说这是“热腾腾的爱”,而他们却只管泼冷水,但所幸的是,在现实中更多人是接过烩面时的那句“谢谢”,而不是网上的那句“这不行”。
除了赵占胜,还有一个名字也该被记住,胡雷,他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志愿组织成员,更没有什么影响力,他是一个残疾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双腿失去站立能力,出门只能靠膝盖一点一点挪动。
他没什么收入,平时靠捡废品、卖艺、领低保活着,过得很拮据,但这一次当他看到榕江灾情的消息没有犹豫,也没有计算得失,他做了一个震撼所有人的决定,捐出自己所有积蓄。
这一捐就是一万斤大米、500 箱泡面和矿泉水,总共 19 吨物资,几乎把他这些年攒的家底全掏空了,捐完后他银行卡里只剩四毛六,有人问他:“咋不留点自己用?”
他笑了笑说 “要捐就捐个彻底”,这话听着普通,背后却是实打实的决心,更让人掉眼泪的是,他捐东西既没找人帮忙,也没叫媒体来。
他跪在地上一袋一袋50斤重的大米,用自己的膝盖移动、用尽全身力气往车上扛,没有直播、没有镜头、没有热搜,他就是悄悄地一个人把这一切做完了。
这不是行为艺术,也不是作秀,这是一个人在困境中,还愿意拿出“全部”去帮助别人,洪水总有退去的那天,但人心的温度呢?
当这个世界开始对善良冷嘲热讽,对付出挑三拣四,我们还敢期待下一个赵占胜、下一个胡雷吗?如果伸手也会被骂、跪地也会被踩,那当下一次灾难来临,谁还会第一个出发?
这才是我们真正该警醒的:灾难可怕,但比灾难更可怕的是好人开始犹豫,善意开始沉默。
抖音——河南漂流哥
散播榕江灾情谣言!朱某被处罚!
动静贵州2025-06-29 02:43
捐赠的19吨物资送达榕江,账户只剩5毛钱,“跪行巨人”胡雷:要捐就捐干净,回家继续摆摊、捡废品资助学生
极目新闻2025-06-30 09:02
“河南漂流哥”到榕江每天做2000份烩面,曾参与涿州水灾救援
上游新闻2025-06-30 12:06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