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开卖“药膳面包”?是“真养生”还是“智商税”

去医院抢面包,你听说过吗?

最近

“新中式养生”在社交媒体上火起来

带有“药食同源”标签的中式药膳面包

开始受到年轻人追捧

不少人把医院的面包门店

当作新的网红打卡点

“药膳面包”走红

八珍司康、甘麦大枣包、七宝美髯包……单是名字就已经足够让中国人的DNA动了。各种医院饭堂、药店推出的中式药膳面包走红,吸引不少年轻人购买。

今年上半年,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刚推出就成了当地爆款,上市首日,数千个面包在1小时内售罄。据了解,“药膳粽子”“祛湿绿豆糕”也已经在开发的路上了。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食堂”推出了颇具地方和医院双重特色的“折耳根面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也有一家烘焙店卖中式面包。据养生爱好者小九(化名)介绍,她先后买过荷叶消暑包、黄芪养生包、麦冬吐司等,“馅料很丰满,味道和市面上的普通面包确实不太一样,但整体是好吃的。”

北京同仁堂也推出了多款中式面包,在相关门店可看见,柜台里有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蜂蜜黄芪胡萝卜吐司、五红丹麦卷等多款中式面包,价格在16-36元之间。

李新(化名)买过几次同仁堂的中式面包,据她形容,金瓜枸杞软欧包、枸杞原浆牛角包吃起来没有明显的中药味,是一种不太腻的甜味。

网友评论:可以向全球推广

对于医院里药膳面包的热销

网友也炸开了锅,意见不一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

这样的中式面包有创新性

可以向全球推广!

但也有网友质疑

中式面包真有保健效果吗?

叫“情绪安慰面包”也许更合适

理性降温:面包终究不是“药”

“药膳面包”的爆红,首先赢在文化叙事。八珍、甘麦大枣、七宝美髯……这些源自《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古医书的经典方名,自带千年中医药的“品牌背书”,比普通商业广告更能触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传统医学的呈现不再局限于苦药汤,而是可以握在手里、吃进嘴里的日常味道,以年轻化的姿态走进都市商圈,这是一次中医文化与市场需求间的深度握手。

不过,对于“药膳面包”的实际养生疗效,要理性看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药膳面包既然称为药膳,就要辨症用药,讲究中医药理论配伍,将药食同源食材和面包科学结合。不管是卖面包的,还是吃面包的,要明确两点:一是面包本质仍是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二是有效性取决于体质适配性与食用量,过量摄入反而加重代谢负担。

也因此,面对冠着“中医药”名头的食品,消费者应该更理性地看待,可以为了味道购买、为了文化认同购买、为了好奇购买,而不必特别期待它真的能“对症”解决问题。

年轻人买的不是药,是情绪价值

从营养学角度看,用中药做面包,有效成分的剂量、稳定性确实都还有讨论空间。但从消费心理上来说,年轻人吃下去的可能不是药效,而是情绪价值。

它不像喝中药那样苦涩沉重,而是以轻松、美味的方式,完成一场低门槛的“自我关怀”。在传统中医语境里,“药食同源”是基于体质调理的养生智慧。但在年轻人这里,它更像一个“带文化感的生活标签”。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吃一个印着“枸杞”“茯苓”“黄芪”的面包,成为一种“我有好好照顾自己”“我在认真生活”的视觉确认和行为符号。

对他们而言,枸杞泡水是“老派养生”,枸杞司康才是“时尚日常”;喝中药是“痛苦的坚持”,吃药膳面包却是“轻松的享受”。他们追求的不是“立竿见影的疗效”,而是“看起来在为健康努力”的仪式感。

更关键的是,医院、老字号推出的养生面包,大多遵循“少油、少糖、少添加”的原则,精准契合了年轻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选择这类面包,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暗合了“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这种“双重满足”,远比单纯的“养生功效”更有吸引力。

药膳面包走红背后:养生的本质是生活自洽

当年轻人排队购买医院面包、追捧新中式点心时,他们实际上是在用消费行为表达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咬下一口药膳面包,或许补不了气血,却能在奔波中带来片刻宽慰。这种“轻养生”的背后,是东方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温柔和解。它让养生告别苦行僧式的坚持,变成一种松弛的日常体验。

当新中式潮流褪去喧嚣,真正能留存的,不是炒作出来的爆款,而是那些既守住文化内核、又贴合生活需求的创新。正如枸杞从保温杯走进司康,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刻,而是在烟火气中找到生生不息的表达。

而我们每个人,也在这种表达中,读懂养生的真谛:它从来不是沉重的功课,而是与自己、与自然相处的自洽之道。

你会去医院买药膳面包吗?

对于医院卖养生面包

你怎么看?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图文综自央视网、新闻坊、中国新闻周刊、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燃新闻、央视三农、有机之光、东京烘焙职业人、视觉中国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美食   药膳   智商   面包   医院   枸杞   年轻人   文化   中医药   黄芪   原浆   同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