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荷兰首相吕特在北约峰会上当众称呼特朗普为“爸爸”而引发了热议。这已经不是吕特第一次“语出惊人”了,他还曾在2022年就荷兰贩卖“黑奴”一事表达了歉意,他表示对此事有着“最深切的遗憾”。
即使“无法做出任何补偿”,但这些欧洲政要仍然要借机“秀”一波自己的大爱之心!从而为自己积攒政治资本,多捞一些黑人选民的选票。
吕特与特朗普
但你可能只知道有“黑奴贸易”,却不知道历史上还有同样臭名昭著的“白奴贸易”。“高高在上”的白人也曾被大规模地被贩卖到世界各处,只是现在的世界白人主导了话语权,他们自然不可能将他们的不堪往事公之于众!
“白奴贸易”不是只存在了一时半刻,而是存在了300年左右!在所有的“白奴”中,乌克兰少女最受欢迎,三个乌克兰少女就可以换取一匹马!
提到“奴隶贸易”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欧洲白人所主导的“三角贸易”,欧洲人用初级工业品换取非洲的“黑奴”,再将“黑奴”转卖至美洲种植园,最后将美洲的农产品输送至欧洲加工,如此沿着大西洋就形成了一个“三角路线”。
“黑奴贸易”的巨额利润也刺激到了“欧洲之外的某个国家”,他们下场太晚,无法在“黑奴贸易”中分一杯羹,又不想错过“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于是他们“另辟蹊径”,把主意打在了“白奴贸易”上。
可能是顾忌外交影响,也可能是在乎自己所剩无多的名声,于是这个国家化身“巴巴里海盗”,出没于地中海沿岸各处,掳掠白奴,将其贩卖至北非。
欧洲诸国准备联合解决“巴巴里海盗”,但在交手之后才发现,“巴巴里海盗”实际上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根本就是“正规军”!
欧洲诸国调查一番后得知,“巴巴里海盗”正是奥斯曼帝国一手扶持起来的,奥斯曼帝国也就是土耳其的前身。
苏莱曼大帝
1571年,奥斯曼帝国海军在勒班陀海战中败于欧洲联军之手,于是就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北非诸国就渐渐脱离了奥斯曼帝国的掌控,逐渐演变为了“国中之国”。
大批从西班牙逃离的穆斯林与北非的穆斯林汇聚在了一起,化身为了“巴巴里海盗”,持续地威胁着地中海来往的船只,想要顺利通过就要交“保护费”。
奥斯曼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给欧洲诸国找不痛快他们肯定也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奥斯曼首都就有着巨大的“奴隶交易”场所,奥斯曼皇帝的后宫也不乏各色“白奴”。
有时“巴巴里海盗”也不满足于收取“保护费”的“枯燥生活”,他们还经常外出掳掠一番。抓到了男性奴隶,就让他们干最苦最累的活,女性奴隶就更凄惨了,除了干活,还要遭受他们的肆意凌辱,“玩够”之后还要像货物一样发卖。
据不完全统计,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短短的300年时间里,欧洲有超过100万白人沦为奴隶。价格上也很便宜,平均每一名奴隶的价格是35磅,一匹马就能换3个“女奴”。
除此之外,克里米亚汗国境内也有针对“异端”的“白奴贸易”,身为东正教的信徒,他们主要抓获的是东斯拉夫的基督教徒。
东正教与基督教相互视为“异端”,在他们心中,“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
“巴巴里海盗”越战越勇,将欧洲各国的海军揍得满地找牙,而欧洲各国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无法团结在一起。
“新教集团”与“天主教势力”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三十年战争”将欧洲打成了一片废墟,“天主教势力”不甘失败,想要卷土重来,而“新教集团”也不断地整军备武、以图再战!
如此情况自然为“巴巴里海盗”所利用,他们分别与欧洲各国“谈判”,其实就是索要“保护费”。英国外交档案中记录到:“以每年5万磅为限,确保我国船员不被奴役。”美国在1800年向“巴巴里海盗”交付了100万美元的赎金,相当于当时美国财政收入的20%。
有时,“巴巴里海盗”还与某些国家勾结在一起,成为被雇佣的“政治海盗”。早在1520年,法国就派遣使节与“巴巴里海盗”联络,共同对付哈布斯堡王朝,法国要求他们“在皇帝的那不勒斯属地为他制造更多的麻烦”。
其实欧洲各国也曾不断地出兵攻打“巴巴里海盗”,但是都成效不大。一直到工业革命以后,欧洲海军从“风帆时代”迈向了“蒸汽时代”,蒸汽机舰队实现了对风帆舰队的碾压。
19世纪初,英国的爱德华爵士(其先祖托马斯.佩洛曾被“巴巴里海盗”俘虏)指挥英国舰队重创了“巴巴里海盗”,在阿尔及尔解救了1000多名“白奴”。美国也两次出兵,通过“巴巴里战争”重创了“巴巴里海盗”。
但最终解决掉这一问题的是法国,法国占据阿尔及尔,将其作为殖民地,才最终解决了“巴巴里海盗”问题,大规模的“白奴贸易”才从此消失。法国出兵的动机并非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扩张殖民地而已!
苏联于1991年解体后,社会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原苏联国家陷入了动荡与经济衰退中。迫于生计,大批前苏联贫困女孩前往发达国家谋取生计。由于年纪尚小,缺少社会经验的她们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当她们以为自己将能在西欧赚取高额薪水时,她们就已经落入到“皮条客”的陷阱之中了。当她们被运往不熟悉的土地时,“皮条客”会没收她们的护照。接着她们就会像动物一样站成一排供“客人”挑选,有时一天甚至要“服务”50多人。
有些人在暗网上“投标”,还保留着奥斯曼帝国时期对于女奴的描述:“身材匀称,牙齿整齐,会说两门语言,年龄22岁”。仿佛历史上的“白奴贸易”就发生在昨日一般,令人叹息!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