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强的中国人也会水果过敏!尤其北方人




据说,一个五仁月饼可以横扫一整个欧美大陆。


在小孩的生日派对上,你会看到这样的蛋糕标签:「无坚果、无麸质、无乳糖、无蛋、无大豆、无玉米.......」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一生要强的中国人是不会过敏的!


吃芒果嘴巴痒?

「那是你体内火旺,配着凉茶喝一喝就好了!」


吃哈密瓜齁嗓子?

「那是吃太少了!再多吃几个顺一顺!」


吃桃子嘴麻?

「没洗干净吧你?再多洗几遍!」



图片来源:网络



那些别人没事,但自己吃着有些怪怪的水果,可能是五花八门的过敏表现。


而且水果过敏,是件挺严肃的事儿。





一、是的!中国人也会水果过敏



虽然过去很多人觉得「过敏是洋人病」,但中国本土的过敏发病率已经不容忽视:


一项对全国 337,000 余名儿童的调查显示,青岛、哈尔滨等地的儿童食物过敏自报率达 8%~9%,显著高于西部城市。





谈到过敏的时候,现在认知比较多的还是尘螨、宠物、蒿草、牛奶、海鲜过敏,但在具体的过敏原的调查里,水果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过敏原了。


在一项在江西地区开展的调查中发现,芒果是食物致敏原的二号老大,不过这是局部区域的调查。


● 虾:1.95%

● 芒果:1.22%

● 贝类:1.07%

● 鸡蛋:0.68%

● 鱼:0.49%

● 牛肉:0.35%

● 牛奶:0.34%

● 羊肉:0.25


一项发表于 2023 年的中国人群食物过敏患病率的荟萃研究中,芒果甚至跃升成为常见过敏食物的老大——


这篇研究是这样说的:


● 食物过敏总体呈上升趋势,患病率在 4.4%~9.9% 之间;

● 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芒果、虾、鸡蛋、牛奶、螃蟹,患病率分别为 1.9%、1.5%、1.4%、1.3%、1.3%





除了芒果,可能会引起过敏的还有很多日常的水果,比如哈密瓜、火龙果、菠萝、桃子、猕猴桃......



水果

过敏反应

为什么会这样

还有谁跟它「串通」

哈密瓜

嗓子像被细针扎,很多人说「太甜齁到了」,坊间称为「锁喉果」

里面的「瓜科小蛋白」长得像北方常见的蒿草/豚草花粉致敏蛋白,引起交叉反应 → 口腔过敏综合征。

西瓜、黄瓜、甜瓜;外援:香蕉。

芒果

嘴唇发麻、喉咙烫,重一点整张脸起疹子。

芒果皮里藏着跟「漆树」一样的漆酚,刺激性超强。

漆树、毒葛、腰果、开心果碰到也可能翻车。

火龙果

嘴唇或舌头发痒、刺痛,甚至有些人会出现喉咙不适。

仙人掌科植物,其中的蛋白质和糖分结构与某些花粉(芒果花粉)具有相似性,导致免疫系统认错人。

/

桃子

皮、肉、罐头都可能从嘴痒一路升级到全身荨麻疹。

内含超级耐煮蛋白 Prup3,高温、胃酸都拿它没辙。

核果亲戚:杏、李子、樱桃;花粉盟友:蒿草、豚草。

苹果

咬生苹果「嘴麻+喉痒」,烤苹果却完全 OK。

苹果蛋白 = 桦树花粉的「孪生兄弟」,加热就被「消灭」。

桦树党:榛子、胡萝卜、芹菜。


终于知道为什么吃哈密瓜总会齁嗓子了......





二、北方人更容易中招?



2023 年 9 月,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了一项基于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很有参考价值——


女性和城市居民的过敏率显著升高,且最常见的自报告食物过敏原是水果,其次是水产品、种子/坚果和牛奶。


这项研究报告了中国北方人群的食物过敏特征,发现食物过敏原的分布与西方国家不同,那就是——


水果过敏最为常见。





水果过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水果本身所含的蛋白质,二是花粉、乳胶等其他物质与水果蛋白的交叉过敏反应。


交叉过敏反应就是——你对花粉过敏,身体就可能把某些水果里的天然蛋白也当成「敌人」,例如,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对苹果、梨、桃等水果也可能会产生过敏症状。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北方人更容易水果过敏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花粉蛋白与水果蛋白长得蛮像,有点莞莞类卿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一旦某些水果里的蛋白质结构,和你讨厌的花粉长得像,身体就会「误伤好人」——于是嘴痒、嗓子紧、甚至全身出疹。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北、西北,是花粉过敏的重灾区。


其中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兰州等地春季花粉浓度可达南方城市数倍。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常见的「致敏花粉家族」包括:


● 桦树花粉(Betula):它是苹果、梨、桃、榛子等水果过敏的幕后黑手。

● 蒿草、豚草花粉(Artemisia, Ambrosia):跟哈密瓜、黄瓜、西瓜、香蕉等水果里的蛋白有「撞脸」关系。

● 杨、柳、榆树花粉:春天一吹风就像打开了过敏大礼包,能把整个鼻腔当风管刷。


相比之下,南方多雨湿润,草本植物多,虽然也有花粉过敏,但「干燥、风大+树木高致敏」的北方组合更容易造就庞大的花粉过敏人群。


结果就是:很多北方人还没发现自己对花粉过敏,就已经在吃水果时中招了。


这里插一句,虽然过敏,但如果实在想吃的话,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煮熟,当然,前提是你确认症状轻微、医生允许,不要在不了解严重程度的情况下贸然尝试——


如果致敏原为前纤维蛋白,烹饪可使致敏性下降,但如果主要是转脂蛋白,该过敏还得过敏。


水果过敏的「元凶」往往是一些不耐热、易降解的蛋白质,比如:


● PR-10 类蛋白:苹果的 Mal d 1、桃子的 Pru p 3

● Profilin 类蛋白:哈密瓜、香蕉等常见,不同水果中 profilin 的表达量不同,且不是每个人都会对它敏感。


这些蛋白质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容易被破坏,不过这招对桃子过敏没有用,桃子中 LTP 类蛋白比较稳定,不易被热破坏。


总之,这波北方又上分了,南方有美洲大镰,但北方有致敏花粉家族时刻欢迎您。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郑重地再说一次,过敏是严肃的身体免疫反应,不过敏最好的办法是:


1. 发现过敏原;

2. 远离过敏原。


如果难受就别嘴硬了,别想着克服了,咱吃点别的呗!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Shuang, L. I. U., Li, L., Cui, L., Wang, R., Li, J., & Yin, J. (2025). Unveiling Food Allergy Patterns: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55(2), AB51.

[2]Leung, A. S. Y., Jie, S., Gu, Y., & Wong, G. W. K. (2024). Food Allergy in Children in China.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

[3]Feng H, Luo N, Xiong X, Wu Y. Prevalence of food allergy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Allergy Asthma Proc. 2023 Sep 1;44(5):315-325. doi: 10.2500/aap.2023.44.230039. PMID: 37641218.

[4]Zhang, Y., Song, Y., Zhao, C., et al. (2022). Pollen-food allergy syndrome in northern Chinese patients. Asia Pacific Allergy, 12(2), e18.

[5]Li, J., Sun, B., Huang, Y., et al. (2009). A multicentre study assessing the prevalence of sensitiz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or rhinitis in China. Allergy, 64(5), 1083–1092.

[6]Liu, A., Li, Q., et al. (2020).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food allergy in Chinese young children: a multicenter population-based study. Clin Exp Allergy, 50(8), 991–1001.

[7]H. Xie, M. Shao, C. Liu, et al., “Epidemiology of Food Allergy in Children From 31 Citi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 44, no. 9 (2017): 637–64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408.2017.09.013.


策划制作


策划:塔盖 |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美食   要强   北方人   水果   中国人   花粉   芒果   蛋白   哈密瓜   过敏原   食物   桃子   桦树   苹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