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来看望毛主席,被拦住后:把我绰号报上去,主席肯定见我

前言:

1958年,开国大校李德才风尘仆仆地从河北保定坐火车赶到北京,他此行是为了见到毛主席。

但当他来到主席办公处后,却被警卫一把拦住,并告诉他没有预约不能见主席。

就当李德才焦急地在外踱步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把我的绰号报上去,主席肯定见我”。

那么,李德才的绰号是什么?为什么他笃定主席听到绰号就会见他呢?

“土佬”

1904年,李德才出生在江西省萍都县的一个小村庄中,年少时因家境贫寒没能读上书。

22岁开始,李德才逐渐意识到国家正在存亡之际,他便放下手中的镰刀锄头,扛起枪加入了当地农民组织的游击队。

1930年,李德才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份子,这一年,红军攻下了长沙,缴获了许多装备物资,很多战士们换下了破旧的衣服,换上新式衣裤。

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机枪连里却传出了一则“笑话”,主角就是李德才。

原来,在机枪连分配衣物时,李德才分到了一条新式的军裤。

第一次见到西式裤子的李德才不知道裤子前的开口有啥用,就把裤子穿反了。

穿反了裤子,他自然不舒服,于是,他又把裤脚卷到膝盖,还拿草绳当腰带系在了腰间。

这一幕十分滑稽,逗得身旁的战友们哈哈大笑。

红军第六军军长黄共略恰好路过,也笑个不停,还给李德才取了个绰号,叫“土佬”。

李德才的老首长杨成武回忆起“土佬”李德才,说他之所以在红军中出名,“一是因为土,这里的土其实是说李德才为人质朴;二是因为李德才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而李德才在长征途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就是在大渡河一战中。

不怕死的“大渡河英雄”

1935年,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正准备强渡大渡河,却遭到了蒋介石部署的部队阻挠,为了完成突围,红军17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

这时,炮火掩护就成为突击队能否成功的关键,于是,红一军团的首长想到了“土佬”李德才,在红军当中,他作战勇猛是出了名的。

在当时武器紧张的情况下,首长分配给李德才两把重机枪,最终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之下,李德才和战友配合,成功掩护部队渡河。

经此一战,“土佬”的名气在红军中广为传颂,他也被授予了“大渡河英雄”的称号。

刘伯承听说了李德才的英勇事迹和绰号后,讲给了毛主席,主席从那时起就对李德才印象深刻。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李德才经常担任先锋、主攻手的角色,带领部队参加大小战斗无数,随部队歼灭日寇迁村宪吉和阿部规秀两部,生俘了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和三个师长。

在战友们眼中,李德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之人。

曾在大龙华战斗中,李德才带队冲锋时左臂被击中,但他拒绝休息治疗,简单包扎后就继续投入战斗。

就这样没日没夜的战斗了三个多月后,李德才的左臂已经严重感染,面临着截肢的风险。

李德才听说后,第一反应不是因为要截肢而害怕,而是担心自己今后没法带头冲锋陷阵

这种精神感动了红军领导,杨必武为此紧急联系了聂荣臻,请求他派白求恩医生来治疗李德才。

经过治疗,李德才保住了手臂,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李德才伤未痊愈又重返前线。

正是凭着这种战斗精神,“土佬”李德才在数十载的战斗中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才被授予中校军衔,并担任保定军分区司令员,但即使到了和平年代,李德才还是“闲不住”,总想着为军区的战士们做些事情。

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军区大院散步,检查着哪里还有不完备的地方,突然,他意识到偌大的院子中间太空荡了,不如给战士们建个篮球场,丰富一下平日生活。

但建篮球场需要不少水泥,当时物资紧缺,这些水泥又该去哪里找呢?李德才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找他准行。

遭阻拦,报出绰号

为了建设篮球场,李德才想到了找主席申请水泥,要不怎么说李德才本性率真,他想到什么事,立马就要去办。

次日,他便风尘仆仆地搭乘火车赶赴北京,稍加安顿后,李德才直接来到了中南海,想要见主席一面。

然而,李德才刚走到门口,就被警卫一把拦住,要他先出示预约文件,原来,为了保障中央领导的安全,当时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安排了严密安保。

这可愁坏了第一次来探望主席的李德才,由于没有预约过,警卫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院。

李德才在门前急得来回踱步,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主席一定记得“土佬”这个绰号。

于是他对警卫说:

“把我绰号报上去,主席肯定见我”。

不一会儿,主席果然派人来接李德才到丰泽园的住房内。

主席一见到李德才,就笑呵呵地问,“听说你有事找我, 么子事情呀?”李德才提起了想在军区大院里修建篮球场的事,主席听闻后,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毛主席向他说道,建篮球场是件好事,具体的事,我告诉周总理去帮你安排一下,但要注意节约使用。

谈完正事,李德才顿时轻松了不少,开玩笑似地说,“看您一次可不容易,费了很大的劲哟。”

李德才于是提出想要主席的一样东西做个纪念品,以后想主席了就拿出来看看。

毛主席问他要什么,李德才选了主席的一支钢笔,之后犹犹豫豫地四处看看,却没有再选别的。

主席看他不好意思开口,又送了他一条皮带,“这个也送你,天天扎着,留个念想,这一次裤子穿好了哦”。

李德才和屋内的人听后哈哈大笑,接着两人又聊起了一些往事,期间笑声不断。

几天后,李德才带着主席的礼物回到了保定军分区,他特意叮嘱负人要节约使用水泥。

篮球场建成之后,李德才瞥见附近有一所正在兴建的小学,便安排战士将剩余的水泥送给学校。

李德才这位战争时期的英雄、开国大校,靠着绰号“土佬”见到了主席。

在这件趣事的背后,是红军战友深厚情谊,也是李德才质朴率真、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得到认可的体现。

解放前,人民军队中有着许许多多像李德才这样家境贫寒的“土佬”,他们也许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革命事业中,他们义无反顾地战斗,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这样的战士怎能让人不爱。

参考资料:

黄爱国:《“土佬”李德才独闯中南海》,《党史文苑》

王燕光:《土佬李德才》:“泥腿子”司令员的传奇人生

李连升:《回忆大渡河英雄李德才》,《党史博采》

百度百科:李德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大校   绰号   主席   大渡河   红军   篮球场   警卫   裤子   水泥   中南海   首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