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蒸下煮”模式开启!三伏天养生指南:中医智慧助您安稳度夏

#长沙头条##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壹:三伏天的中医意义

2025年三伏天即将到来,这是一年中最关键的养生时期。据《史记》记载,古人早已认识到盛夏时节火德大盛,而“庚金之气受火气压制,故至庚日必伏”,这便是“伏”的由来。

今年三伏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20日-7月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末伏(8月9日-8月18日),共30天,比往年缩短10天,湿热交织将成为主要气候特点。

《黄帝内经》明确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理论构成了三伏养生的核心基础。三伏期间,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形成“外热内寒”的特殊状态,脏腑功能尤其是脾胃处于相对虚寒状态。此时毛孔充分张开,新陈代谢加快,正是借助自然界盛阳之力祛除体内积寒湿气的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中医认为,许多冬季好发的呼吸系统、关节疼痛等疾病,其根本在于阳气不足、寒湿积聚。三伏天通过温补阳气、驱散寒邪,可有效预防或减轻冬季旧病复发,这就是著名的“冬病夏治”理论。

民间“三伏不补阳,整年都白忙”的谚语,生动体现了利用三伏天调养身体的重要性。作为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中医专科护士,本人将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您系统介绍三伏养生的科学方法。

贰:饮食养生:温阳祛湿,以食为药

一、忌食生冷,温养脾胃

三伏天人体阳气外浮*脏腑内寒,若贪食冰镇饮料、生冷瓜果,如同“雪上加霜”,易致寒气直中脾胃,引发腹痛腹泻。《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此时应多吃温性食物,助阳升发。

建议:以热代凉。用热茶代替冷饮,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促进排汗,体温反而明显降低。

巧用姜辛:“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红糖水可驱散雨后畏寒;生姜橘皮水缓解冷饮伤胃;醋泡姜健脾开胃。

二、补阳温中,精选食材

针对“内寒”特点,可选用温补食材:

1.蒸荔枝:性温味甘,《本草纲目》称其为“纯阳之果”。蒸制后燥热之性转化为温和温补力,引导阳气下沉肾经。取7颗去核荔枝(留内膜)隔水蒸30分钟,汤肉同食,连食3天可缓解手脚冰凉

2.羊肉汤:“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羊肉性温,能以热制热,助排冬春积毒与湿气。配生姜、当归增效。

3.黑豆乌鸡汤:乌鸡切块焯水,加黑豆、当归、红枣炖煮2小时。黑豆健脾补肾,当归补血,适合阳虚怕冷者。

三、 健脾祛湿,药膳相宜

针对暑湿困脾,推荐经典配伍:

1.三豆汤:(绿豆、赤小豆、黑豆):源自《朱氏集验方》。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黑豆健脾补肾,共奏清热健脾利湿之功,脾胃虚寒者尤宜。

2.五红粥:红豆、红皮花生、红枣、枸杞、红糖煮粥,气血双补。

3.薏米红豆粥:薏米利湿,红豆理气,加芡实、茯苓增强祛湿效果。

四、苦味入心,平衡养生

“夏日吃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含生物碱、氨基酸等物质,能抗菌消炎、解热去暑。

1.苦瓜:清热明目,凉拌清炒皆宜。体质虚弱者少食。

2.莲子心茶:取3-5克莲子心泡水,清心火、平肝火,缓解心烦失眠。

3.薄荷饮:薄荷叶加菊花,沸水冲泡,饭后饮用清暑不伤胃。

4.传统食俗智慧:民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的习俗蕴含养生哲理。饺子馅可加冬瓜碎利湿;二伏面选荞麦面配时蔬;烙饼卷鸡蛋则提供碳水化合物与优质蛋白,补充伏天消耗。

叁:起居调摄:顺阳而养,避邪护正

一、睡眠有节,午憩养心

《黄帝内经》强调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建议:晚睡早起:最晚不超过23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顺应阳气盛于外的特点。午时小憩:11:00-13:00心经当令,小憩20-30分钟可安神养心,过长反致头昏乏力。

二、空调适度,严防寒袭

三伏防寒至关重要!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直吹身体(尤其颈背腰腹)。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大汗后忌冲凉,以免“引导风寒湿邪侵袭”。

三、晨起晒背,借天养阳

人体背部属阳,有膀胱经和督脉两条阳气“主干道”。晨7-9点(初伏、中伏尤佳)背对日光坐/立15-20分钟,戴帽遮头,以鼻尖微汗为度。晒后喝紫苏水防寒气乘袭。

四、静坐吞津,情志平和

《养生论》云:“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三伏高温易扰心神,推荐:静坐吞津法:端坐闭目,调匀呼吸,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叩齿10-15次,养心安神;足浴宁神:睡前40℃温水泡脚,取涌泉穴,助排湿气、改善睡眠。

肆:运动养生:动静相宜,温通气血

一、 中医功法,柔缓为要

避免高温暴露(11:00-15:00)。推荐传统功法:

八段锦:重点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清晨进行,升发阳气。

太极拳:增大肺活量,促进气血脏腑流动,振奋精神。

时间选择:清晨/黄昏气温较低时,户外更佳

关键原则:运动后忌立饮凉水、冲冷水澡、带汗吹空调,防寒湿内侵。

伍:专业中医疗法: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机

三伏养生贵在持之以恒。《管子》有言:“起居时,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抓住2025年这30天黄金期,坚持“避寒、开胃、祛湿、运动、午觉、静坐”六大要诀,必能为秋冬健康筑牢根基。

值此三伏将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提醒您:勿贪凉饮冷伤脾胃,宜温阳祛湿养正气。愿您借天地盛阳之力,焕发身心活力!

同时,医院将推出系列非药物疗法:隔物灸、悬空灸、脐灸、盘龙灸、鳖甲灸、耳穴贴压、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等,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改善虚寒体质、增强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

若有特殊体质或疾病,请咨询专业中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中医护理管理小组 刘玲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养生   伏天   安稳   中医   智慧   模式   指南   阳气   黄帝内经   脾胃   湖南省   气血   脏腑   养心   湿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