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有以下4个习惯,以后大多不会孝顺,父母要给自己留后路

子女有以下4个习惯,以后大多不会孝顺,父母要给自己留后路 (推荐)

李玫瑾老师心理抚养 ¥38 购买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起因是女孩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老师经常给她的妈妈打电话。

妈妈无奈之下,便给她报了个辅导班,让她周末去上课。

可是女孩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怎么都不愿意去上课,妈妈只好苦口婆心地劝说她。

可哪怕妈妈说破了嘴皮子,女儿就是不为所动。

被逼无奈下,妈妈竟然在大街上直接跪在了女儿面前,苦苦哀求女儿。

没想到这一行为却激怒了女儿,她直接对着妈妈大骂:“你就算跪死在这,都不关我的事!”

说完转头就走。

结果是妈妈边跪着边追赶女孩,看这卑微的背影,实在让人心酸。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着怎样让孩子变优秀,却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尊重父母。

如果你的子女现在就有以下4个习惯,未来大多数不会孝顺。

父母一定要及时警醒,趁早纠正。

把索取当作理所当然

前两天,刷到一位餐馆老板讲述的故事。

他在深圳开了家小面馆,某天店里来了一对街边摆摊卖玩具的母女。

小女孩穿的是知名品牌的连衣裙,而妈妈则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

女孩一进门就对着妈妈呼来喝去,吵着要吃牛肉面加荷包蛋。

妈妈则温柔地回应女儿,立马付了钱,然后去了卫生间。

结果牛肉面上桌后,小女孩不仅吃光自己碗里的牛肉,连妈妈碗里的也不放过。

甚至对着店家耍赖:“你们的牛肉面怎么没有牛肉啊?”

老板没说什么,又给母女俩上了一份牛肉。

结果这份牛肉也被小女孩直接吃光了。

全程,妈妈都没有说什么。

据老板说,这位妈妈很不容易,丈夫早逝,自己一个人拉扯着女儿生活,白天就在街边冒着烈日摆摊,晚上还要兼职送外卖。

然而她的默默付出和牺牲,却换来了女儿理所当然地索取。想要的东西,妈妈如果不能立刻满足,就会撒泼打滚,从不会体恤妈妈的辛苦。

说到最后,老板不禁感叹:看这对母女情形,这位妈妈怕是别想指望女儿以后给她养老了。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他们眼里,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冷漠的孩子不会对父母心怀感恩,甚至还会埋怨父母给得不够多,哪怕长大之后也很可能心安理得地啃老。

孩子这样的索取无度,会逐渐把父母的爱与金钱消耗殆尽。


情绪化,喜欢发脾气

隔壁邻居李阿姨的儿子小宇,从小脾气就很大,尤其爱跟身边的人发火。

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好吃,便直接把饭盘打翻在地。

有时候在外面玩,明明上一秒还喜笑颜开,只要李阿姨多说他两句,就立刻不耐烦:“你别说了!烦死了!”然后气冲冲地走开。

但李阿姨却总是不以为意,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

结果长大之后,小宇的脾气越来越大。

听说有一次吵架,直接把李阿姨推倒在地,气的李阿姨高血压差点犯了。

毕业之后,因为跟家里冷战,干脆不回家了,连年都没回去过。

其实,喜欢发脾气的孩子,往往属于激进型的天生特质。

这样的孩子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冲动、激进,很容易用暴力的方式对抗。

如果父母放任自由,甚至与孩子对抗,很可能会激化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变得愈发叛逆、暴力。

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甚至对父母使用暴力时,父母首先要进行干预和制止,可以抱着他说:“你现在可以生气,可以发泄,但是你不能伤害别人。”

让孩子知道,我们可以接受你的坏情绪,但并不代表接受你的所有发泄行为。

其次,当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复盘发脾气的原因,教孩子用温和的方式表达感受。

最后,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比如,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出来,或是通过运动发泄,多去散散步、爬爬山。

逐步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强大,勇敢,独立意识强烈的人。

综上所述,父母要从小给孩子建立好规则,明确地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但不要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口无遮拦,不尊重父母

上周末去逛街,看到一对母子在街边大吵。

男孩看起来大概12、3岁。

起因是男孩看中了一款品牌手机,但是价格太贵了,母亲实在买不起。

结果男孩对母亲破口大骂:

“你个老不死的,你到底给我买不买!

你就不配当我妈,你就是个废物!”

刻薄又恶毒的言语,简直让人心寒,很难想象一个孩子能对生他养他的母亲,说出这么无情的话。

生活中不乏类似的例子,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经常对父母出言不逊,甚至爆粗口。

当子女将最刻薄的语言留给最亲近的父母时,尊重的基石已然崩塌,孝心更无从依附。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子。

想要孩子尊重你,你首先要让孩子有敬畏之心。

面对低龄儿童的不尊重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纠正。

可以认真地对他说:“你刚才这样说妈妈,妈妈很难受,这样说话不礼貌,以后不要这样说话了。”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不尊重行为,家长应冷静应对,避免情绪化或单纯说教。

首先,建立畅通沟通桥梁。尝试与孩子进行开放对话,了解孩子内心,尊重其想法,并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底线。

其次,与孩子一起制定相应的家庭规则。明确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说明违反规则的后果。规则应合理且一致执行。

第三:奖惩结合。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积极行为给予奖励和鼓励,通过正反馈重新塑造和强化孩子的行为。

父母应当学会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给到孩子原则和底线,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前段时间,闺蜜跟我吐槽她5岁的儿子:

“每次下班回来,明明告诉过他妈妈很累了,可他还是缠着我带他下楼玩。

平常在楼下和小朋友玩,看到人家的玩具新鲜,就要求我也必须给他买个一样的。

反正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我们就必须带他去完成,否则就开始跟我们闹。

你说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我忍不住插嘴:“怪就怪在你们从小对他太好了!”

很多家庭都把孩子当作中心,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

结果孩子却因此变得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全然不顾家人的感受。

看到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就不许别人碰遥控器;

桌子上有自己喜欢的菜,就拿到自己面前吃个够;

喜欢上别人的东西,就想要占为己有。

这样的孩子从小骄纵惯了,长大之后也很难变得孝顺,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电视剧《六姊妹》中,六妹何家喜作为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在妈妈的娇惯下长大。

姐姐们对她多有照顾,可她反而处处算计。

她一直觊觎着母亲的老房子,好说歹说,终于哄得妈妈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

更过分的是,母亲手上有一祖传酱菜配方,有人想要花高价把这个配方买断。

何家喜知道后,便想要得到这个方子。

被母亲拒绝后,何家喜竟然找了一群流氓大半夜去吓她的母亲,直接把心脏病的母亲吓得住了院。

但话说回来,这样自私冷漠的孩子,也是父母的无底线的爱造成的。

作为父母,应该把孩子看作家庭的普通成员,不给他特殊待遇,平常让他一起承担家务。

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发展同理心和感恩之心。


《贤愚因缘经》中写道:

“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

养出一个孝顺知冷暖的孩子,是整个家庭的福报。

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父母。

为人父母者,既要为子女的成长殚精竭虑,亦需为自己的晚景未雨绸缪。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这些苗头,父母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孩子改掉坏习惯。

同时也要给自己留后路——



所谓后路,并非放弃对子女的期待,而是在爱的土壤之外,为自己保留一方独立生长的花园:那里阳光自给,风雨自御,尊严永不坍塌。

愿世间每一位父母子女,都能彼此包容,互相给予对方爱的滋养,如此才不辜负这一世的缘分。

李玫瑾老师心理抚养 ¥3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育儿   子女   父母   习惯   孩子   妈妈   女儿   母亲   阿姨   牛肉面   家庭   牛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