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时分,56岁的李大爷例行带着保温杯到公园散步。杯中,飘着几片枸杞和几粒桑葚。他自嘲:“年轻时觉得泡茶是老年人的专利,没想到人到中年,这一杯热水竟成了我最离不开的搭档。”
隔壁的老郭看到,忍不住问:“李哥,天天泡点这些,真的管用吗?”李大爷笑而不答,但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他因加班熬夜、饮食无节,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超标20%,睡眠质量也直线下降。

如今,坚持泡饮,复查各项指标逐渐回归正常,精神头提升了不少。这看似简单的保温杯,竟真能为肝脏和肾脏“添把火”?还是心理安慰?
或许,你以为“肝养靠药、肾补要大补”,其实科学泡饮搭配,才是普通人最容易长期坚持、见效温和的护肝补肾好法门。养肝补肾之道,你喝对了吗?尤其是那几种搭配,很多中老年人都忽略了!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保温杯里泡什么,能不能真的让肝肾双得益处?哪些高发误区,正偷偷影响着你的健康?哪种泡饮方案,最值得日常坚持?答案,或许就在你熟悉的一饮一啜之间。
据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统计,近三成中老年人在养生饮品选择上习惯加“养肝补肾”功效,但实际上“药补不如食补,汤饮胜过盲补”。

专家强调,枸杞、桑葚、五味子、决明子等食材,经科学配比泡饮,能借助温热水的缓慢浸泡,最大限度释放其活性成分,温和提升肝肾代谢能力。
为什么优选这些?一是它们所含多酚、黄酮、微量元素,对提高肝细胞修复、清除自由基、辅助肾功能均有正面效果。比如枸杞多糖经《中华中医药杂志》多篇数据验证,常规饮用三个月可使肝功能检测中ALT、AST下降幅度高达15.7%。
桑葚富含花青素,有助抗氧化、改善脂肪肝,且据《食品科学》报道,其活性物质经高温水泡后有效释放超过80%。再如五味子,其木脂素成分抗肝纤维化、促进肾排毒,被国家药典记载为“肝肾同补”上品。

日常饮用,既避免盲目用药的副作用,又符合膳食平衡理念,长线坚持可见慢性指标改善。
但需要指出,所有泡饮法,并非“万能钥匙”。专家提醒,剂量宜小、种类讲究、体质为先、规范泡饮,健康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泡得对,不仅能“润物细无声”呵护肝肾,还能逐步带来意想不到的小惊喜。
长期泡饮调养真的有用吗?不少临床数据显示,中老年群体坚持每日1-2杯养肝补肾型泡饮连续两个月,通常在以下几方面有显著变化:
一是肝功能指标趋于稳定。
权威病例分析,《中国现代医生》采样108例轻度肝功能异常者连续饮用枸杞决明子茶两个月,AST、ALT平均下降12.5%-15.7%,体感疲劳也减少了。

二是睡眠质量及精力提升。
医学调查发现,桑葚、五味子类泡饮组中,入睡时间缩短8.3分钟,晨起精神度提升18%。这是因为部分草本本身具有镇静安神、调理气血功效,有辅助稳定情绪的作用。
三是肾功能辅助与免疫力增强。
长期内科观察(以“枸杞-桑葚-五味子”联合泡饮组为例),筛查显示尿微量蛋白降低9.4%、白细胞活性提升12%,提示泡饮有助维护肾脏排毒屏障、助力免疫平衡。

想让保温杯成为真正的“肝肾盟友”,一定要注意:
食材选择有讲究。
优先选用枸杞、桑葚、决明子等安全可食、药食同源且流行性高的食材。每次用量建议为:枸杞6-8粒、桑葚3-5粒、决明子(炒熟)1克左右,不可大把投放。
泡饮搭配更有效。
推荐“搭配泡饮制”即多种功效互补。早晨主调补肝、滋养为主(枸杞+桑葚),午后加一道决明子或五味子,有助调节血脂、降压力。但避免同一杯中乱混食材,减少口感负担与成分冲突。

及时观察个体反应。
每个人体质不同。初饮时建议每周留意自身有无“口干、腹泻、上火”等不适。如出现,请减少用量或暂停。如无异常,可每周调整用料,维持饮用周期4-8周为宜,期间可复查肝肾功能,直观监测成效。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42卷
《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60期
《食品科学》2022年第19期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28卷
《营养学报》2021年3期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