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妥协,俄要求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扣押中企50亿何时归还?

人民币结算俄罗斯石油,听起来像是中俄之间的事,可这回主角是印度,路透社的报道披露:印度最大炼油商已经开始用人民币支付俄油账单。

这看起来像是地缘政治的一记重拳,一边是莫迪政府在能源交易中悄然“转弯”,一边却仍将小米约50亿元人民币资金紧紧扣住不放。

一个国家,两种态度,背后的算盘打得比算盘珠还快,当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左右腾挪,看似矛盾的举措,实则都指向一个关键词:最大化国家利益。

卢比遇冷,人民币升温

事情要从俄罗斯“嫌弃”卢比说起,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被踢出了SWIFT系统,不少国家开始绕过美元结算。

印度当时顺势推出了“石油卢比”机制,想让俄罗斯用卢比买印度商品,听起来挺有民族自豪感,但现实很快就给了印度一记“耳光”。

卢比国际流通性差是一方面,更头疼的是汇率不稳——对美元贬值超过15%,让俄罗斯拿着一堆卢比像抱着一堆废纸。

更糟的是,印度出口结构偏重于药品、纺织和农产品,俄罗斯真正想买的,比如工业设备、汽车电子,印度并不擅长,结果就是:俄罗斯企业手里攒了一堆花不出去的卢比,成了“烫手山芋”。

于是,俄罗斯转而提出:不如用人民币结算,这不是一拍脑门的临时决定,而是在卢比用不动、美元用不起、迪拉姆风险高的背景下,人民币成了最省事的选项。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能满足俄罗斯从螺丝钉到数控机床的各类需求。

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已经达到4.74%,在SWIFT系统中排名第五,虽然还未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但在“去美元化”的大潮中,已是稳步上升。

而特朗普政府对印度买俄油这一行为的不满,也在侧面促成了这场货币的转轨,使用人民币结算,不仅绕开了美国制裁的雷区,还能继续享受俄罗斯打折油的“红利”,何乐而不为?

莫迪的“妥协”

从表面看,印度接受人民币结算像是向俄罗斯妥协;但细看背后的账本,这分明是莫迪政府一次“算得清清楚楚”的战略决策,毕竟,石油这玩意儿,是印度经济的命脉。

印度原油对外依赖高达80%,俄乌冲突后全球油价波动,印度立马抓住机会,疯狂扫货俄罗斯打折原油,不仅填补了国内35%-40%的石油需求,还通过加工后转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2022年至今,光靠这个套利通道,印度已攒下超170亿美元的利润,今年第一季度俄印贸易额甚至冲上250亿美元的高位。

这么一大笔买卖,说断就断,风险太高,代价太大,面对美国的指责,印度外交部一句“主权决定采购来源”轻描淡写地带过,态度虽软,立场却硬,能源安全优先,是印度不可触碰的底线。

而人民币结算,不光是现实妥协,还顺带在中印关系上“打了个擦边球”,尽管边境摩擦不断,但双边贸易额却在悄然增长。

人民币结算在技术上是避开美元制裁的工具,在政治上也未必是“红线”,反而可能成为缓和经贸关系的一味“中药”。

当然,印度的算盘不止这一颗,它在中东也加大采购,试图分散风险,说到底,印度并不打算选边站,而是想“边都选”,典型的“多边下注”,人民币结算只是其中一张牌,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出,跟谁出,怎么打,收益最大。

其中的两面

如果说在石油交易中,印度摆出的是“讲道理”的一面,那么在对待外资企业上,印度则毫不手软,小米事件就是最直观的例子。

自2022年起,小米在印度的50亿元人民币资产被冻结,原因是“非法汇兑”,而到了2025年9月,新德里法院驳回了小米的上诉,冻结维持原判。

对小米而言,这不仅是资本的损失,更是市场份额的严重下滑,从印度市场头号品牌跌落至边缘,盈利变成亏损,业务节节败退。

这并不是孤例,很多外资企业在印度遇到过相似的“政策黑天鹅”,原因不复杂,印度在招商引资时态度热情,但一旦企业做大,利润要回流,总要给他们“提个醒”。

这背后是印度政府保护本土产业的潜在逻辑:欢迎投资,但不许“割”印度的“韭菜”,小米被“卡脖子”,同时本土品牌itel和Lava却迎来政策扶持,市占率稳步上升。

这并非巧合,而是印度在用“政策杠杆”校准市场天平,印度希望借外资之力打造本土供应链,但又不愿被外资长期控制利润分配权。

看似矛盾的“妥协”与“强硬”,其实都出自同一套逻辑:国家利益优先,在石油问题上,印度需要俄罗斯的便宜油,那就接受人民币结算。

在本土手机产业上,自觉有了竞争力,那就收紧外资的“出金通道”,前者是让步换资源,后者是强硬保蛋糕,本质都是务实。

但问题也来了,这种“看人下菜碟”的策略,正在增加外资的不确定感,2025年数据显示,印度吸引外资同比下降0.5%。

虽然幅度不大,却反映出外界对印度政策连贯性的顾虑,一边招商,一边设限,这种“既要又要”的平衡术,玩得久了,难免让人警惕。

一笔石油交易,牵出一场货币游戏;一个企业资产被冻结,揭露一国政策的两面性,印度在人民币结算上选择妥协,是能源安全与经济利益权衡下的结果;而对小米的强硬,则是其保护主义思维的延伸。

归根结底,印度的国际政策,始终围绕“利”字打转,它在中美俄三方之间灵活游走,看似摇摆,实则精于算计,这种平衡术的确带来了短期实利,但长线来看,也埋下了不小的风险。

人民币结算的未来会走多远,取决于俄印贸易的结构变迁和美印关系的风向变化,小米的50亿资金是否能解冻?

或许要等下一轮中印高层互动,才能见分晓,印度可以继续玩“实用主义”的游戏,但能玩多久、玩多稳,才是这出国际大戏里最值得关注的悬念。

信息来源:

“俄石油贸易商已开始要求印度买家:用人民币支付”——2025-10-08 10:31·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人民币   石油   印度   俄罗斯   小米   美元   政策   算盘   本土   外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