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街时不难发现,以前随处可见的眼镜店,不少都悄悄挂出了“转让”招牌。
在某二线城市的商业街上,曾经挤着8家眼镜店,如今只剩3家还在勉强支撑,老板们碰面叹气的次数越来越多。
这不是个例,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22到2025,才三年功夫,全国倒下的眼镜店铺飙升到6万家,平均下来,每天有55家店拉闸关门。
可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眼镜店还是大家眼中“一本万利”的香饽饽,一副眼镜的利润,堪比普通工薪族大半个月的工资。
一边是曾经的暴利神话,一边是如今的关店潮,眼镜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提起眼镜店有多暴利,就绕不开一个地方——江苏省的丹阳眼镜城。
虽然这只是个占地8平方公里的园区,但据统计,全国市场上70%的镜片都来自这里。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里的价格也堪称“白菜价”。
据悉,在这里,同一类眼镜片,批发价还不到门店售卖价格的2成。
比如,一副国际大牌眼镜,在这里仅需二十到五十元不等,而很多眼镜店却卖到了三五百块的高价,眼镜店含泪血赚。
所以,很多开眼镜店的,几乎都轻轻松松月入过十万。那么,一个小小的眼镜,为何如此暴利呢?
暴利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差”。
众所周知,现在镜片的种类越来越多,什么非球面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防蓝光镜片。
这些专业术语一抛出来,消费者大多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这些技术到底值多少钱,也分不清好坏。
商家正好利用这点,把成本压得很低,售价却定得极高。
比如一副进价28 的镜片,到了店里就能标到280元。还有更夸张的,成本才6.7元的镜片,竟然能卖到998元。
虽然价格高,但由于“信息差”,消费者根本不懂,所以也就为高价买了单。
此外,还有个原因是 “渠道垄断”。
在网购还没兴起的时候,大家配眼镜基本只能去线下门店。
不过,这些眼镜门店特别会选位置,专门扎堆在学校、医院周边这些“黄金地段”。
因为学生和病人是眼镜的主要需求人群,到了这些地方,他们基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附近的门店配,形成了“强制消费”的场景。
在大家急需配眼镜的情况下,就算价格高,消费者也没办法。
“伪专业服务溢价”,也是眼镜店暴利的原因之一。
在配眼镜的时候,商家总会强调 “验光很重要”,还说自己的验光师多专业,要收一笔不低的验光费。
可实际上,全国真正持证的验光师,根本没多少人。
据统计,现在持证的验光师只有3万人左右,而市场需求却有30万,缺口高达90%。
所以,很多店里的“验光师”根本没资质,基本都是普通销售员培训几天就上岗了,冒充专家收费。
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门店的验光仪长期不校准,测出来的度数都不准,让消费者花了钱,还得到了不合适的眼镜。
在以上种种原因下,许多眼镜店的收入都十分暴利。
不过,近年来,眼镜店却迎来了一波“倒闭潮”,甚至许多开了十几年的老眼镜店也关门大吉。
那么,这是为啥呢?
整个眼镜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这不是偶然,背后有一环接一环的原因。
在这些原因中,最关键的是“信息透明”,打破了传统眼镜店的“保护壳”。
以前商家靠消费者不懂行赚钱,可现在互联网一出来,彻底把行业里的“秘密”全暴露了。
想知道镜片的出厂价?打开购物平台一搜就能看到。想了解镜片的专业参数,在科普网站、论坛上随手就能查到详细解释。
更别说社交媒体上,“59元丹阳镜片直发”“299元买蔡司镜片”的内容天天刷屏,消费者一看就明白,原来眼镜根本没那么贵。
信息透明还带火了新的配镜流程,彻底改变了大家配眼镜的方式。
以前配眼镜必须跑门店验光、选款、等取货,但现在不一样了:
想验光,有云验光服务,对着手机就能测。
要是觉得不放心,拿着医院的电子验光单也能用;就连测瞳距,下个APP,30秒就能自己完成数据采集。
还有人喜欢“线下试戴、线上下单”,到实体店把款式、舒适度都试好,然后在网上下单买同款。
这种情况,也大大减弱了传统门店的优势。
此外,消费者的行为和观念转变,也是眼镜店不再暴利的原因。
以前,眼镜店“商家说啥信啥”。
现在大家配眼镜前,都会先在小红书、知乎、B 站做功课,了解不同镜片的真实效果,不会再轻易被忽悠。
而且,直播间里的低价眼镜,对消费者也很有吸引力。
“9.9元配镜”“199 元全套近视镜” 的秒杀活动,动不动就有上万人抢购。
据统计,现在,线上眼镜销量占比已经飙升到了70%,传统线下店的客源被抢得十分厉害。
消费者不再去眼镜店购买眼镜,让眼镜店的成本端压力越来越大。
在一线城市里,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临街店铺,一个月租金就要好几万,要是开在学校、医院旁边的黄金地段,价格还得往上飘。
这对于不怎么盈利的眼镜店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而且,现在真正有资质的验光师不好招,月薪不但得破万,还得给交五险一金,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还有库存问题,如今,镜片款式、度数更新快,一批镜片囤在店里,要是半年没卖出去,很可能就成了“过时炸弹”。
对此,商家只能降价处理,被迫接受贬值风险。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本的飙升,直接导致盈亏平衡点抬高了。
以前传统眼镜店一个月卖个 5 万、6 万可能就保本了,现在得卖到10万才能不亏钱。
可现实是,大多数小眼镜店一个月销售额也就 6 万左右,连成本都覆盖不了,现金流持续为负,时间一长,撑不下去就只能关门。
说到底,传统眼镜店被淘汰,不是单纯因为电商抢生意,也不是只因为成本上涨,而是他们跟不上时代了。
现在消费者想要的是 “透明的价格、实惠的产品、专业的服务”,可传统眼镜店满足不了这些新需求,被市场淘汰就是必然结果。
未来能留下来的眼镜店,一定是那些愿意放下暴利思维,跟着消费者需求变的商家。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30717/t20230717_526331138.shtml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