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馨小时天真可爱惹人疼,13岁被迫坚强让人心疼,网络暴力何时休

前言

5岁时,她在综艺节目里天真烂漫,"我们白着呢"的童言童语逗乐了全国观众,成为人人喜爱的小甜馨

13岁时,她在网络上被迫早熟,面对恶意评论只能无奈回怼"我变好看碍你事了?",那份被迫坚强让人心疼。

从无忧童年到被迫坚强,甜馨的成长轨迹映照着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我们还要让多少孩子为大人的错误买单?

作者-W

从"我们白着呢"到"我变好看碍你事了",8年间她经历了什么?

这两句话之间,隔着8年时光也隔着一个孩子从天真烂漫到被迫早熟的残酷现实2015年,5岁的甜馨跟着爸爸贾乃亮上综艺,那句"我们白着呢"成了全网金句,她的古灵精怪让观众直呼可爱,一度被称为"综艺史上最圈粉的星二代"。

那时候的她,眼神清澈得像山间清泉笑起来露出的小虎牙,能瞬间融化人心

可谁也没想到,2018年的那个夜晚会成为分水岭。李小璐的"做头发"事件在网上炸开了锅,当时只有5岁的甜馨,还不懂大人们在议论什么。她哪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的人生已经被蒙上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网络是有记忆的,那些恶毒的评论和嘲讽,像甩不掉的影子,始终跟在这对母女身后6年过去了,甜馨已经13岁。她开始接触社交网络,开始看懂那些带着恶意的文字

她发和妈妈的合影,评论区总有人问"有小万叔叔吗"。她分享日常动态,下面总有人刷"做头发的女儿"这种嘲讽。这些带着恶意的文字,就像一把把小刀子,扎在这个渐渐懂事的孩子心上

前阵子,甜馨发了一组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对比照。照片里的她皮肤白了不少,化着精致的小妆容,看起来亭亭玉立可就是这样一组普通的成长记录,却引来了铺天盖地的恶评

有网友翻出她小时候的照片,造谣说她整容说她"变脸认不出",说她"小小年纪就动刀"。面对这些无端指责,一向直率的甜馨忍不住回怼。"我小时候黑怎么了?长大变白不行吗?"

"我变好看碍你事了?"这句话里,听不出5岁时的天真,只有13岁的无奈和愤怒一个本该享受校园生活、结交真心朋友的年纪,甜馨却要过早地体会人情冷暖网络上的恶评和现实中的困扰,像两座大山压在这个小姑娘身上

妈妈2018年的一个错误决定,为什么让女儿承受6年网络霸凌?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数字时代的残酷现实里。也藏在成年人对网络伦理边界的漠视中。李小璐也许没想到,自己一时冲动犯下的错,会成为悬在女儿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任何一个八卦事件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更可怕的是,网络是有记忆的。

2018年的"做头发"事件,至今仍在各大平台流传。每当有人提起李小璐,就总会有人顺带提一句甜馨,好像她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妈妈当年的错误

这种"原罪论",让一个无辜的孩子背负了本不该属于她的标签。更让人心痛的是,李小璐这些年的一些做法,无意中加重了女儿的舆论负担她频繁在社交平台上更新,展示自己和甜馨的日常。

今天是一起做蛋糕的片段,明天是陪甜馨一起跳舞的视频,配文总离不开"小妞儿""母女同心"。表面上看,她是在努力塑造一个独立坚强的单亲妈妈形象。

可惜方式错了,这种频繁曝光不是"保护",更像是一场利用女儿重塑自己形象的真人秀她晒甜馨越勤,网友的新旧不满越盛,一些人把对她的道德指责,挪到了甜馨那儿有人在她直播间问"是不是拿女儿当工具"。

还有人翻出她带货的服装链接,说"晒娃就是为了卖货"。网友不买账,评论区的声音越来越刺耳。"别再拉孩子出镜了!""现在想起当妈的责任了?"这类声音越来越多,甚至压过了最初的点赞与鼓励

更残酷的是,这种"翻身术"其实是用甜馨的青春和尊严在换流量李小璐每发一条亲子视频都会重新勾起网友对她"夜宿门"的记忆。她越想重新做人,外界就越提醒她"你曾经做了什么"。这种反复唤醒的"过去式"不但伤害她自己,更直接把甜馨推上了舆论的前线

甜馨本该有一个安静、普通的成长环境,但在李小璐的镜头里,她成了"卖点"和"公关工具"。

哪怕她笑得再自然也掩盖不了那背后的压力:必须时刻配合妈妈演出、迎合网友期待、随时准备应对质疑

全国15.6%的孩子都在经历甜馨的痛苦,我们还要装看不见吗?

甜馨的遭遇并非孤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超过15.6%的未成年人曾遭受网络暴力。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如甜馨一样的孩子

黄磊的女儿多多,因为染发、打耳洞被网友批评"不像小孩子"。陆毅的女儿贝儿,因为长相变化被恶意揣测"整容"。

这些孩子有什么错?她们只是碰巧有了知名的父母可在键盘侠眼里,明星的孩子就该承受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审视和苛责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网络暴力正在从明星圈向普通家庭蔓延。

校园霸凌已经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孩子们在现实中受到伤害,回到家里还要面对网络上的二次伤害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遭受网络暴力的未成年人中,68%的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抑郁、焦虑、社交恐惧,这些原本属于成年人的心理疾病,开始在孩子们身上出现。甜馨曾在视频里透露,自己在学校里也过得不轻松很多同学并不是真心想和她做朋友,只是因为她是"李小璐的女儿"。

有的想从她嘴里套话当谈资,有的想借着和她玩的名义在朋友圈炫耀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流量拉着她拍照,发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配文"和甜馨一起玩",等照片被好多人点赞后,转头就不怎么理她了。

13岁本该是享受校园生活、结交真心朋友的年纪,甜馨却要事事提防分不清谁是真心朋友,谁是"表演型同学"。这种局面对于一个13岁的女孩来说太残忍了,正是需要建立信任、构建自我认同感的年纪,她却要时刻保持警惕

反观国外,很多国家都有专门保护明星子女隐私的法律条文法国的《儿童肖像权保护法》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拍摄、传播未成年人的照片和视频

德国更是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媒体侵害写入了基本法违者不仅要面临巨额罚款,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可在我们这里,对明星子女的保护还停留在道德呼吁层面。

法律的缺失,让这些孩子只能在网络暴力的夹缝中艰难成长我们总说要保护儿童,可当这些孩子真正需要保护时,我们又在哪里

给每个孩子一个没有网络暴力的童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改变,从认识问题开始。我们需要明白,网络暴力不是"言论自由",而是道德失控成年人的错误,绝不应该让孩子来承担后果

首先,我们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仅有法律还不够,我们需要更严格的执行机制对恶意传播、诽谤未成年人的行为,要有零容忍的态度。其次,各大平台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现在很多平台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还不够精准我们需要更智能的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过滤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评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应用比如微博的"小萌芽"计划,能够识别并自动删除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内容抖音的"向日葵计划"也在用算法保护青少年用户的心理健康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全平台、全网络的系统性保护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网络素养让每个人都明白,屏幕后面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特别是对于明星家庭,公众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理解和空间他们没有选择出生在聚光灯下的权利,但有享受正常童年的权利对于李小璐这样的家长,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保护方式

真正的母爱不是每天发视频让全网围观女儿的一举一动,而是在镜头背后默默为她挡住流言、减少曝光、守护她的正常生活学校教育也要跟上时代步伐

要把网络伦理教育纳入必修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网络言论的边界和责任要教会他们既不伤害别人,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友善的网络环境。

因为今天我们对待甜馨的方式,就是明天我们的孩子可能面对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给每个孩子一个没有网络暴力的童年因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阳光的,不是为了替谁扛风雨的。

结语

从"我们白着呢"到"我变好看碍你事了",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更是整个社会对待儿童保护态度的真实写照

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保护变得更加紧迫,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制度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决心去改变。

面对网络暴力对儿童的伤害,你认为最急需改变的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建议,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撑起保护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娱乐   暴力   心疼   天真   坚强   小时   可爱   网络   孩子   女儿   未成年人   恶意   网友   妈妈   社交   头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