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正是70后80后风华正茂的年纪。
他们见证了电脑从奢侈品变成普通的家用电器,也见证了网吧从无到有。
“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1996年11月,北京首体西门白石桥路口竖起一块招牌,上面写着:
“实华开网络咖啡屋”。
推门而入,二十台电脑整齐排列,空气中飘着咖啡香。
这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吧。
不仅因为它有规模且正规化,更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联网”。
实华的上网费高达50元/小时,当时全国平均工资也就500元上下,普通人要工作三天,才够在这玩一小时。
十年后的2006年,郑州市民刘峰和家人们每晚围坐一起数钱。
一元、五元的钞票堆成小山,全家“数钱数到手软”。
这一年,他经营的6家网吧每天收入轻松过万,其中一家50台机器的店面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又过了近二十年,2025年的今天,我们走在城市街头,曾经闪烁的“网吧”、“网咖”招牌大批消失。
据统计,这个行业四年间倒闭了超过五万家。
曾经被称作“摇钱树”的暴利行业,正在我们眼前悄然退场。
1995年,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网吧威盖特电脑室。
不同于后来的北京实华,威盖特只有局域网,严格来说不能算网吧,只能算是电脑房。
即使这样,上网费用仍然高达40元/小时,消费群体大多是外籍人士以及社会精英。
在那个普通职工月薪三五百元的年代,这是名副其实的高消费。
1999年,QQ聊天室刚兴起,跨越千里的问候弹指间即可到达,吸引了无数大学生。
之后的《传奇》《石器时代》《万王之王》等网络游戏,更是点燃了年轻人的热情。
家庭电脑还是奢侈品,网吧成了无数人接触互联网的唯一窗口。
“要想发,开网吧”这句口号在街头巷尾流传。
2000年,郑州的刘峰卖掉自己的小煤矿,拿着几百万现金转行开网吧。
他在学校周边和都市村庄附近选址,第一家50台机器的网吧开业即爆满。“平均每天毛收入两三千,不到半年收回全部投资。”
随后两年,刘峰一口气在郑州开了5家分店。
“每天晚上,家人们把收来的现金用箱子提回来,好多钱都是一元、五元的,数钱数到手软。”
问他这些年赚了多少钱,他只是笑:“你放开猜吧!”
2000年6月,北京城区地图上甚至出现了 “飞宇网吧一条街” 的标注。
网吧成为城市地标,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学院路20号院的“蓝极速”网吧突然起火。
浓烟滚滚中,被困者绝望拍打被锁住的大门和窗户。
最终,25人死亡,12人重伤,震惊全国。
调查结果令人痛心。
网吧没有任何经营许可执照,违规提供包夜服务并将上网者锁在室内,导致惨剧发生后多人无法逃生。
两名未成年纵火者只因上网被拒就报复行凶。
这场大火彻底改变了网吧的命运。
同年10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紧急出台,未成年人被严禁进入网吧,包夜服务全面叫停。
文化、公安、消防部门联合检查成为常态,曾经“躺着赚钱”的网吧老板们突然发现自己身处严冬。
“就是蓝极速这个事之后,监管越来越严了。”刘峰回忆,“支出增加了,收入减少了。”
但相比其他生意,当时的网吧还算不错。
2006年6月30日,河南省内网吧牌照停止审批。
2007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全国网吧牌照审批全面冻结。
“市场进入饱和期。”郑州网吧老板赵志林敏锐嗅到危机,果断将经营中的网吧转让。
那时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已被炒到三四十万元的天价,他的退出让朋友们大呼可惜。
但后来的发展证明,他跑得正是时候。
牌照停批催生了大量黑网吧,它们藏身城中村、居民楼,与监管部门玩起“猫鼠游戏”。
同时,家庭电脑开始普及。
2002年还因“家里电脑配置不行”而泡网吧的年轻人,几年后已能在自家电脑上流畅运行大型网游。
2013年,浙江省全年网吧上网总人次为3.31亿,比2012年下降14.2%。
市场在萎缩,2014年政策却突然转向,单体网吧审批放开。
仅浙江一年就新增598家网吧,总数突破7000家。
2014年4月20日,中国接入互联网二十周年。
官方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网民超6亿,其中手机网民已达5亿。
网吧吧台前,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移动互联网给了网吧致命一击。”
一位从业二十年的网吧老板无奈道,“以前大家来网吧刷论坛、聊QQ、打游戏,现在一部手机全解决。
4G网速比二十年前全国总带宽还快1600倍,谁还专门跑来网吧上网?”
网吧的核心优势,高性能电脑和高速网络,在技术进步面前土崩瓦解。
家庭宽带普及率飙升,组装高性能电脑成本大幅降低,普通玩家也能在家享受电竞级体验。
与此同时,《王者荣耀》等手游兴起,游戏主战场从电脑转向手机。
“现在家里电脑都落灰了,何况网吧?”90后玩家小陈的说法代表了一代人。
曾经烟雾缭绕的网吧里并肩作战的青春记忆,被宅家手游开黑取代。
电竞酒店应运而生,然而在一年前也已经卷成了红海。
从1995年上海第一家网吧诞生算起,这个行业走过三十年历程。
它曾是年轻人通往数字世界的桥梁,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OICQ的滴滴声、《传奇》的攻城战、CS的枪火轰鸣,都在烟雾缭绕的网吧里定格成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网吧只是在衰落,并未成为过去式。”业内人士指出,只要人类还有线下社交需求,网吧就不会完全消失。
它可能以电竞馆、游戏咖啡厅、电竞酒店等形式继续存在。
但那个按小时计费、靠卖上网时间就能“数钱数到手软”的暴利时代,已经和我们的青春一样,永远留在了过去。
70后80后的专属回忆,真的要消失了。#头条深一度#
—END—
参考资料
1. 爱范儿:《细数中国网吧变迁史:那是我们随风而逝的青春啊!》,2016年
2. 搜狐:《网吧倒闭真相揭秘:水友偶遇背后的行业困境》,2024年
3. 浙江在线:《传统网吧式微,转型网咖三成收入靠餐饮》,2015年
4. 东方今报:《网吧20年浮沉录》,2014年
5. 网易:《曾经辉煌一时的网吧,为何逐渐走向没落了》,2023年
6. 九资讯:《浙江:传统网吧式微,转型网咖三成收入靠餐饮》,2015年
7. 澎湃新闻:《一年倒闭12000家,濒死的网吧业,如何能救?》,2022年
8. 搜狐:《网吧为何凉凉?背后的原因与未来展望》,2024年
9. 搜狐:《网吧逐渐消失的背后:技术变革与社会趋势的结合》,2024年
10. 网易游戏频道:《历经19载荣辱兴衰!中国网吧的发展演变史》,2014年
(小可 老A)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