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前两天刷到平安和君龙三季报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惊了。
这俩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直接甩开同行一大截——平安综合投资收益率13.39%,君龙达到11.22%。你再看看其他险企?大部分还在3%-4%的区间挣扎,有4家甚至为负。

前三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前10名

前三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后10名
差距咋来的?说白了就是资产配置玩得花。
先说平安。这家公司的投资部门简直像个精密仪器——三季度末,债券类资产占比52.3%,股票及基金占比15.7%,剩下的还配了不少非标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
最骚的操作是啥?逢高配置利率债。
今年8月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2.1%,一堆机构在那儿观望,平安直接大手笔加仓。结果呢?9月份市场波动,债券价格涨了一波,平安这波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君龙更狠。这公司三季度把可转债仓位拉到了8.3%,比去年底整整高了2.4个百分点。你想想,可转债这玩意儿进可攻退可守——股市好的时候能跟着涨,股市不行还有债底兜着。君龙这波操作,简直是把风险和收益拿捏得死死的。
还有个细节:君龙在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上配了4.6亿,主要投向物流仓储和数据中心。这种资产稳定性高,分红还不错,关键是和传统股债相关性低,能有效分散风险。
懂的都懂,这才是专业玩家的思路。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问:既然平安君龙这么牛,别的险企咋不学?
学不来啊朋友们!
首先是人的问题。平安的投资团队里,光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持证人就有200多个,君龙虽然规模小点,但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你再看看中小险企?有的投资部门总共就十几号人,还得身兼数职。
没有专业团队,你敢随便配吗?万一踩雷了,股东那关你都过不去。
其次是钱的问题。平安三季度末总资产5.2万亿,君龙也有3800多亿。体量大了,资产配置的容错率就高——这个板块亏了,那个板块能补回来。小公司就不行了,总共就几百亿资产,稍微亏点就伤筋动骨。
最关键的还是胆子。
我跟业内某个朋友聊过,他说:“我们公司董事会开会,只要提到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立马就有人跳出来说风险太大。结果呢?债券收益率一路下行,去年还能拿个3.5%,今年连3%都够呛。”
保守有时候不是稳健,是慢性自杀。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还在死守传统配置策略的险企,基本上就是在等死。
为啥这么说?你看今年的市场环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8%一路跌到现在的2.0%左右,银行存款利率更是跌破2%。靠这些传统资产,你想拿到4%以上的收益?做梦呢。
毕竟保险公司承诺给客户的预定利率摆在那儿,你收益率上不去,利差损迟早把你拖垮。
平安和君龙早就看明白了这个道理。平安三季度权益类资产占比比二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君龙更是在可转债和REITs上持续加码。
还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平安在三季度增持了不少科技股和新能源板块,君龙则重点配置了港股通标的。这俩公司很清楚,传统行业增长空间有限,新兴产业才是未来。
当然了,也不是说所有险企都得照搬这套打法。但至少得有这个意识——市场变了,你不变就等着被淘汰。
说了这么多,千万别误会我在鼓吹激进投资。
多元化配置的前提,是有能力把风险控住。
平安怎么做的?人家有个“投资风险管理委员会”,专门盯着各类资产的风险敞口。单一股票持仓不超过净资产的5%,单一行业集中度不超过15%——这些硬性规定,确保了即使某个板块出问题,也不会伤筋动骨。
君龙搞了个“资产负债匹配模型”,每个季度都会根据负债端的久期和成本,动态调整资产端的配置结构。比如今年寿险保费增长放缓,君龙就相应降低了长久期债券的配置,增加了流动性更好的短久期资产。

这才是真正的专业主义——不是赌,是算。
反观那些学艺不精就瞎配的公司,下场都挺惨。去年某家中型险企重仓配置了房地产债,结果地产暴雷,当年投资收益率直接变负。今年还在卖资产填窟窿,别说扩张了,保命都费劲。
所以说,多元化不是乱来,风险管理能力跟不上,你就老老实实配国债得了。
说到这儿,咱们聊点实际的。
虽然咱们没有险企那么大的资金体量,但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
你看平安和君龙的做法:
这套逻辑放在个人投资上完全适用。假设你有100万可投资资产,可以这么配:
50万买债券基金或银行理财(年化3%-4%,稳稳的幸福),30万配优质股票基金或可转债(博取5%-8%的收益),20万放在货币基金或黄金ETF(保持流动性,应对突发情况)。

当然了,具体比例得根据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调整。但记住一条:别盯着一个品种死磕,市场环境变了要敢于调仓。
最后聊聊展望。
我个人判断,未来三年,险企的投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有投研能力、敢于创新的头部公司,会继续拉开差距。平安君龙这种公司,投资收益率保持在5%以上问题不大,甚至有机会冲击6%。
中小险企呢?要么抱团取暖,要么干脆把投资外包给专业机构。自己瞎折腾,十有八九要翻车。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监管态度在松动。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多次表态鼓励险企“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资产配置”。你品品这话的意思——只要风险可控,放手去干。
这对头部公司是利好,对保守派是警钟。你再不动,真就被时代抛弃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核心观点:多元化资产配置+动态调整,才是险企投资的正道。
平安和君龙能领跑,靠的不是运气,是专业能力和战略定力。其他公司想追赶?先把团队建起来,把风控体系搞明白,然后一步步来。
至于咱们普通投资者,也别光看热闹。人家险企的配置思路,完全可以借鉴到个人理财上。别贪,别怕,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这道理放哪儿都通用。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