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李密这位隋末枭雄,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一度被视作“灭隋盟主”。
麾下二十万瓦岗军横扫中原,名将如云,战绩赫赫。
可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天命之子,却在短短几年内由巅峰跌至谷底,先是败于王世充之手,最后死后连尸首都未能保全。
是什么将他从高台猛推下神坛?是命运不济,还是自毁长城?
隋大业年间,长安城里的宫廷警卫队内,有一位年轻侍卫悄然退职。
这个被太子东宫安排进卫队的小官,看似是因才学被举荐而离开,实则是因为皇帝的一句话,从此被人生的天平狠狠拨转了一边。
他就是李密,出身关陇世家,贵族之后,却在少年时就被逐出上层社会的棋盘。
被排挤出宫的那年,李密还算年轻。
宇文述那番“贤弟应以才学入仕,岂可久居宿卫”的说辞听来文雅,实则就是在下逐客令。
离开宫廷后的李密,先是借病归隐,再后来干脆远走他乡,混迹民间。
他聪慧过人,才情不俗,常以“刘智远”的化名在各地讲学谋生,曾骑着黄牛、带着《汉书》,走街串巷,在河堤边教学生,也在村舍中讲兵书。
他的读书方式奇特,牛角挂书,口诵心记,被地方官吏视为异人。
但在这片风起云涌的土地上,仅凭学识难以自保。
尤其是他曾参与杨玄感起兵,失败之后逃脱的身份一旦暴露,随时可能引来官军追捕。
数次东躲西藏,他颠沛流离地辗转到了淮阳,成了一个在当地颇有人缘的“讲书先生”。
直到有一天,他的那首五言诗《淮阳感怀》泄露了他的真实身份,引来了淮阳太守赵佗的搜捕,李密只得再次逃亡。
这一次,他来到了东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滑县,瓦岗寨的地盘。
那时的瓦岗寨,不过是群雄割据中的一股地方武装,带有浓厚的绿林气息。
首领翟让为人忠直豪爽,但不通兵略,依靠劫掠维生的日子已日渐艰难。
李密的到来,本是一场风波,寨中不少人认出了他是杨玄感旧部,甚至建议翟让将其斩首以绝后患。
但王伯当这个名字,此时走进了李密命运的转折点。
这个翟让的心腹,生性机敏,看出了李密不同寻常的气度学识。
他亲自向翟让举荐,说:
“此人并非泛泛草寇,乃天生的筹略之才,若用得其所,必能成大器。”
翟让最终选择信任,李密被释放,随后被允许自行组织一支部队,自号“蒲山公营”。
他没有辜负这一信任,很快便展现出惊人的军事组织能力。
他一改旧日瓦岗军纪律松散、只知劫掠的作风,仿照府兵制度重整军容,将军队分为步骑两部,严设营制,军令如山。
他自己每日身着粗布军衣,与士卒同甘共苦,所得金银分发给众人,营中士气日益高涨。
初战的机会来得比谁想得都快。
当时,隋朝名将张须陀率精锐部队南下讨伐瓦岗军,李密主动请缨迎敌。
翟让原本想避其锋芒,但李密却斩钉截铁地说:“此人虽勇无谋,吾可破之。”
他没有虚言,那一战,张须陀当场被斩,隋军溃败,李密一战成名,震动天下。
从此之后,瓦岗军众将对李密佩服得五体投地。
翟让更是在军中宣布,将帅之位让与李密,自己甘居辅佐之席。
那一刻,李密正式成为瓦岗寨的真正领袖,名义上的“魏公”。
此后数月,李密率军攻占兴洛仓、回洛仓等隋朝重要粮仓,开仓赈民,百姓纷纷归附。
瓦岗军人数激增至二十万,且军纪严明,号令如一,远非先前乌合之众可比。
李密自己,或许也在那些鼓角齐鸣、旌旗翻滚的战场上,听到了命运向他低语:
“你就是天命所归。”
李密当上瓦岗之主时,天下虽乱,但瓦岗军正盛,兵多将广,士气如虹。
可就在这个鼎盛之时,他却亲手掘开了自己命运的裂缝,而那道裂缝,名叫翟让。
翟让不是寻常人,他虽出身农家,但胆略不凡,是瓦岗寨最早的创立者之一。
起初不过一群草寇,流窜于汴水之间,靠劫掠为生。
直到他招降了王伯当、徐世勣、单雄信等人,队伍才逐渐壮大。
他之于瓦岗,就如晁盖之于梁山,既是旗帜,也是根基。
哪怕后来将主位让给李密,在旧部心中,他仍是不可替代的“本寨大哥”。
李密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太明白了,正因如此,他不能容下这个“仍有一号令之权”的老大哥。
从军事才华来看,李密确实胜过翟让。
但 “取而代之”是一回事,“稳坐其位”是另一回事。
翟让虽退位,但他在瓦岗的威望如旧,尤其徐世勣、单雄信等猛将,仍心向旧主。
这就让李密始终觉得如芒在背。
起初,他还试图维系表面的和气,封翟让为“司徒”、东郡公,地位上礼遇有加。
但实际上,他逐步架空了翟让的实权,甚至刻意将其部众打散重编,将其营帐调往偏远地带,以削弱其影响。
可翟让不是盲人,李密的忌惮,已经成了毒火,一旦燃起,必将吞噬一切。
终于,一件“小事”成了导火索。
翟让手下有一员悍将,名叫王儒信,一次因不满李密派遣的一名官吏管辖过多,便大骂几句,还差点动了手。
李密得知后大怒,但这事在军中被视为“内讧”,原本应息事宁人。
可李密却借题发挥,立刻以“藐视魏公”的罪名将王儒信收押,并追查背后主使之人,暗中派人打探翟让的言行。
这一查,查出“密谋复位”的风声。
是否确有其事,史书已不可考,但在李密心中,一切皆成“事实”,他很快做出决定,先下手为强。
某夜,李密以“议军机”为名,召翟让入营。
翟让心中虽有疑虑,但碍于情面,加之多年兄弟情谊,终究未设防。
当他步入帐中,发现左右无人,只见李密一人时,已觉不对,却为时已晚。
身后突现几名亲卫,将他按倒在地,李密未发一言,便默许卫士动手。
血案之后,李密以“谋反”罪公然宣称翟让已伏法,随后下令收缴其部属兵权,遣散其亲信家属。
表面看去,他彻底掌控了瓦岗军,终于成了无可置疑的“唯一主公”。
但,从那一夜起,瓦岗的军心变了,翟让死后,原属部众心中恐惧交加,不少人当夜逃亡。
单雄信虽未走,但其态度急转直下,徐世勣更是将自己所部牢牢掌控,不再轻易听命于中枢。
他们没有公开反抗,却以沉默表明了立场,你既杀主,我们不与你共谋大业,亦不再为你死战。
更严重的是,李密接下来在用人方面的失误,进一步动摇了军中信任。
翟让旧部邴元真,资历浅、能力平平,却被他任命为掌管兴洛仓要职。
此人心胸狭窄,对李密赏罚不公早有怨言,加之未获重用,心中愤愤不平。
当王世充围困瓦岗时,邴元真暗中联系对方,出卖粮仓,与王世充私通交易,将瓦岗军最重要的后勤命脉拱手相让。
李密得知后,却未严惩,仅以“事出有因”敷衍过去,反而将主要赏赐投向新归降的隋军降将,令旧部彻底寒心。
种种裂缝,皆源于翟让之死,一刀断人,一刀断根。
他亲手杀掉的,不只是旧主,更是自己的根基、自己的未来。
隋末乱世中,李密手握二十万大军、坐拥粮仓、背靠民心,本有无数可能的走法。
但他最终选择了最艰难、最激进、也最致命的一条:攻打洛阳。
当年的杨玄感在起兵之初,李密说的最下策,便是攻打东都洛阳。
可谁曾想,几年之后,李密身为主帅,居然亲自踏上了那条他曾极力反对的“下策”之路。
堂堂兵法谋士,怎么就亲手将自己逼入了死局?
其实,李密并非突然糊涂,他攻洛阳的决定,实出于一连串看似合理、实则危险的考量。
其一,是眼前的诱惑,瓦岗军自攻克兴洛仓、回洛仓后,积粮如山,百姓纷纷归附。
他觉得民心已得,洛阳指日可下。
其二,是现实的牵制。
瓦岗军虽强,但兵员大多出自中原一带,士卒多有家室于东都之中。
若转战西陲,攻取关中,等于将后路完全抛弃,而洛阳就在那里,地利之近、粮草之充、攻势之顺,似乎一切都在催促李密放手一搏。
可这恰恰是战略视野短浅的开始。
初战之时,王世充即便兵力劣势,但凭洛阳坚城与隋军禁军的残存根基,成功挡住了李密数次猛攻。
李密欲速不达,却又不愿退兵。
为维持军心,他甚至开始出卖粮食,用以换取金银赏赐将士,以为一时的“锦缎赏赐”可以稳住军心,结果反而资敌养寇,让王世充以最低代价筹措军需,反过头来狠狠咬了他一口。
更糟糕的是,他的战略对手。
王世充此人,虽为隋朝旧将,却极擅权谋,善于攻心。
他先是假意示弱,再密派使者贿赂瓦岗军中不满李密的将领,尤其是翟让旧部,又暗中拉拢邴元真、单雄信等人,承诺一旦李密败亡,封官许爵。
一座洛阳城,不仅没能打下来,还逐渐将李密的军心、人心、根基,一点点耗尽。
而这场“攻洛”的失败,便是他从枭雄跌落的转折点。
都说得道多助,失道寡援,洛阳城下,李密兵败如山倒,而他的命运,也从此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要说所有败局的源头,正是他对“势”的误判。
在那个讲究门第与血统的年代,关陇集团是当之无愧的政治中枢。
从北周、隋文帝一路继承下来,这些“柱国之后”、“将军之子”早已结成庞大而稳固的利益联盟,谁得关陇,谁便得天下。
李密应是最懂这一点的人,他的曾祖李弼,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李耀、父亲李宽皆贵胄出身。
讽刺的是,正因为这层关系,李密反而对关陇贵族充满防备。
他不仅不主动拉拢,反而刻意疏远,生怕“功高震主”的传统豪门左右他的威望,与李渊截然相反。
在王世充与唐军的双重压力下,李密开始向隋朝遗留政权低头。
李密心怀侥幸,认为自己若接受招安,仍可借“合法名分”保全实力,甚至伺机取而代之。
但实际是,对方等他打完宇文化及,便由王世充出手收拾残局。
他在洛阳周边为皇泰帝奔波,却不曾想,自己的后方已被王世充渗透得千疮百孔。
邴元真因不满赏赐被偏向新降的骁果军,将粮仓出卖给王世充。
单雄信因翟让之死早已心存芥蒂,在李密危难之时按兵不动,甚至暗助王军。
程咬金、秦叔宝等猛将也纷纷退避三舍,更多旧将则投向唐营,主动归顺李渊。
在李密最需要援助的时候,他发现身边已无一人可用。
孤军奋战的他,最终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兵败如山倒,弃洛西逃,准备入关投唐。
他原以为能换来一纸官职,重新起步,没成想,李渊虽表面接纳,实则暗布杀机。
次年,他意图脱离唐营重建势力,被识破后斩杀,传首长安。
曾经名动天下的“魏公李密”,最终只换得一具无名尸首。
他拥有的太多,失去的也太快。
在那场“弃势”的赌博中,他亲手掀翻了自己的一切筹码,他终究没能成为真正的“李唐”对手,而只是乱世中的又一抹昙花。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