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图/社科文献出版社
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5)》。蓝皮书基于第12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调查数据和本领域专家学者的专项研究,对网络保护规制与政策治理的实际成效进行了梳理分析。
在当前实践中,“未成年人模式”虽已覆盖主流平台,但在内容设定、功能响应与情境匹配方面仍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多数平台尚未建立基于年龄分层的动态防护机制,导致部分低龄用户难以获得应有的内容保护,而高龄群体又面临过度限制下的不适感。
为此,蓝皮书建议,亟须构建分龄精准治理体系,优化平台功能分级、使用权限管理与行为反馈机制。平台治理应以年龄和使用数据双维识别为基础,动态设定不同年龄段用户的使用权限、交互功能与内容边界。
同时,平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治理能力仍需加强。目前,平台往往缺乏与家长、教师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致使关键行为变化如使用时间激增、内容偏移等,难以被外部及时感知。蓝皮书建议推动家长账号联动、学校行为回传机制建设,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形成行为风险的前置干预网络。
此外,监管政策也应在分龄适配维度上被强化,从功能要求走向效果导向,通过评估机制督促平台实质性提升保护能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具,完善精准风控体系,将技术赋能从内容分发扩展至风险预测与治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为未成年人构筑起科学、动态的网络安全屏障。
编辑:严哲川
来源:金羊网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