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团结十讲”:赖清德的问题,是选错了主义


大概一百年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与同为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胡适,在《每周评论》上有一番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辩论。胡适认为应“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李大钊则认为,主义可以将个别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通过动员社会实践予以解决,即便主义实践失败,也可做后世参考。两人你来我往,虽未见输赢,但推动了社会、民族向前。


我们看李大钊的主张,其实是一种民族团结的主张。他希望有一种主义能将中国人团结起来,冲出落后、分裂、挨打的局面。当时的共产主义者也知道,要达成民族自救,非团结不可。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台湾岛的一隅,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正在进行他的所谓“团结十讲”。至今(7月17日)已进行了四讲,五、六讲因台风暂停,19日将跳至第七讲。虽然这十场讲话是赖清德深思熟虑要做的岛内思想动员,慷慨陈词、娓娓道来,却无法引发共鸣,甚至因其中各种事实、主张的谬误遭到嘲讽与批评。


团结是好的,但赖清德主张团结就会遇到问题。问题根源是选错了主义。


台湾地区自1990年李登辉开启“宪改”以后,就逐渐走上了美国式两党争权的制度道路,美其名曰“民主进程”。民进党从搞街头运动、舆论抗争的“反对党”,上了厅堂并摇身一变成了执政党。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到今天经历多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从来没有停止对国民党的斗争和清算。当下正在进行的民意代表“大罢免”,就是两党水火不容的具体呈现。政党斗争导致岛内社会撕裂、族群对立日益严重:本省人与外省人、统派与“独”派、“中华民国派”与“台湾本土派”等等。就连大学教师、大陆配偶、退役军人都会成为政党斗争的工具。


面对台湾自己制造的乱摊子,作为当前台湾地区领导人也是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突然要用十次讲话大张旗鼓高喊团结,总会让人怀疑其葫芦里是否是毒药。何况赖清德前四讲中,并没有为岛内矛盾降温的意图,反而是在宣扬“台独”理念,更坐实了没安好心—毕竟统“独”矛盾是岛内的基本矛盾。退一万步,就算赖清德认为当下是团结岛内“反外来政权”的力量,使岛内仅剩“台独”这一种纯粹声音的最好时机(我们认为他太过乐观与激进),主义选择错误,决定了团结仍不是一个好的口号。


既然台湾地区走上了美式民主制度的道路,价值标准唯美国马首是瞻,就该看看在美国能否喊团结。赖清德将在8月过境美国,我们建议他不妨留着第十讲在美国发表。讲话中可以试试让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加州州长纽森在移民问题上团结起来;让商业巨擘马斯克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大而美”法案上团结起来;让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与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在“爱泼斯坦案”文件是否公布的问题上团结起来。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他还应该高喊“美台团结”,呼吁美国白宫不要加征关税,让台湾继续赚美国的贸易顺差。试试会有什么效果。(大概率会被当成小丑。)


美国虽然叫US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却从来不主张团结。政党政客各自服务于特定群体与财团,通过分裂社会制造意识形态冲突分瓜选票和利益,是不成文的游戏规则,该规则下没有团结的可能。君不见,特朗普竞选总统时遭刺客枪击,子弹擦过耳廓侥幸躲过一死,挺身振臂高呼三声“fight”(战斗),却不是喊“unite”(团结)。


喊团结不是赖清德的错,问题在选错了主义。既然选了服务资本主义的两党制,就不该喊团结。因为他们是互斥的。如果理解不了这种互斥性,建议他来一趟北京天安门(看照片也行),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匾额前思考一下,它为什么会被挂在那里。


最后:认为应当团结起来实践共产主义的李大钊,38岁被奉系军阀在狱中杀害;而要研究问题的胡适,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成了蒋氏座上宾,得以终老。劝赖清德服务好“台独”主子就行,别再乱喊团结了。毕竟他选的主义不需要牺牲,活着比较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历史   团结   主义   赖清德   岛内   台湾地区   胡适   美国   台湾   政党   台独   领导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