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向南,再造一个“新福州”!

“七溜八溜不离虎纠(福州)。”这句福州老话,如今有了新含义。曾经的福州人恋家,现在的福州城却不再安分——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南扩张,仿佛要再造一个“新福州”。

当你还在五四路拥堵的车流中焦躁不安时,城市的发展重心已悄然南移。从五四路到北江滨,从金山到仓山,每一次向南都是城市的一次蜕变。而这一次,福州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01 城市大突围:从“小山水”到“大山海”

福州,曾是个被山水“困住”的城市。三山鼎立,闽江穿城,老福州人习惯了在鼓楼、台江的狭小空间里经营生活。主城区与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市山水阻隔,让福州陷入“临海不见海、近海不亲海”的境地。

这种困境催生了变革。1992年,福州市前瞻性地提出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构想。随后,“海上福州”战略启航,成为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发出的“向海进军”宣言。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这一深刻见解,为福州指明了“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发展路径。

三十年间,福州城市空间框架实现了从“滨江-跨江-沿江向海-拥江向海-滨江滨海”的演变。如今,福州主城区早已跳出鼓楼,越过闽江,跨过乌龙江,直抵东海之滨。

一部《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正式将“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五廊一区”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固定下来。其中,福州中心城区和福清市区作为市域主、副中心,共同引领福州向南、向海发展。

02 向南的底气:大交通打通任督二脉

城市扩张,交通先行。福州向南的底气,来自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建设。

F1滨海快线,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将火车站、城南、滨海新城及长乐机场等重点发展区域串联起来。这是福州速度最快、里程最长、换乘站点最多的地铁线路。

驱车沿滨海大通道行驶,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一边是无垠的东海。这条沿海交通大动脉,彻底改变了福州与海的关系。

对外交通也在全面升级。温福高铁项目工作加快推进,南平至宁德铁路等项目也在规划研究中。未来,福州将强化6个方向的对外高铁通道联系,打造“陆海天网”协同的立体互联互通重要枢纽。

大交通打通了福州向南发展的“任督二脉”,让曾经遥不可及的海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战场。

03 产业新布局: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

城市发展,产业是核心。福州在南进过程中,摒弃了“撒胡椒面”式的分散布局,转而打造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

“六个城”建设如火如荼:福州滨海新城、福州地区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这六座新城,犹如六颗璀璨明珠,在环福州外围熠熠生辉。

以东南汽车城为例,1995年,在相关领导的关心推动下,闽台合作的东南汽车项目落户福州,开创了两岸汽车产业合作先河。如今,这里已形成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汽车产业基地,平均每60秒下线一辆新车。

在位于福州新区的恒申创新发展中心,机械手精准抓取丝饼,工业相机智能识别,自动套袋、扫码、入库。从家庭作坊到智能化工厂,恒申集团已成长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供应商,2024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产业空间的优化布局,为福州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划定20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控制线,探索产业混合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功能转换机制,推广“工业上楼”,为实体经济提供从“孵化器”到“大园区”的多元产业载体。

04 生态与人文:南进不是“摊大饼”

福州向南,不是简单的“摊大饼”,而是在发展中守护好生态本底和历史文脉。

闽江河口湿地的蜕变是生态保护的典范。这里曾因填海造地、养殖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几近沦为“失地”。经过20多年久久为功的生态修复,如今已成为“鸟的天堂”:常年迁徙停歇的水鸟超过5万只。今年7月,福州更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全长约19公里的“福道”,是国内最长的空中森林步道。

历史文脉也在南进中得到延续。福州规划了“一核两带四线六片区”遗产保护结构,系统保护与展示福州文化遗产。全市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261条传统老街巷在城市更新中重焕光彩,实现了从“保下来”到“活起来”再到“火起来”的华丽蜕变。

05 大福州梦想:从“城市”到“都市圈”

向南发展,是福州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福州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

《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福州成为继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获得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根据规划,福州都市圈将打造为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核心增长极”。

福州都市圈范围主要包括福州、莆田两市全域,宁德、南平两市部分地区,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这种“沿海都市圈发展新范式”,以环三都澳湾区、闽江口湾区、湄洲湾湾区三大湾区为主要载体,加快人口和资源要素聚集。

福州都市圈还提出了“以福州中心城区为主动力源、滨海新城为副动力源的双源驱动模式”,通过推动福州城市空间框架向东拓展,改变原有环状放射式路网结构,加强中心城区至滨海新城轴向交通联系。

这种布局不仅促进老城新区协同发展、无缝衔接,更让福州从“知道海的城市”迈向真正的滨海城市。

未来,从海螺洞见未来,在闽江口,铁轨延伸、路网交织、塔吊林立,建设热潮如火如荼。曾经安静的小镇祥谦,如今已成为F1滨海快线在闽侯的重要站点,周边5000亩地铁滨江新城正在崛起。

向南,不只是地理方向的改变,更是福州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从单核驱动到多点支撑,从封闭发展到区域协同,福州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路径。

所以你看,福州向南,不只是地图上的简单延伸,更是一场从“闽江时代”豪迈迈向“海洋时代”的城市雄心。它用道路、产业和生态,一笔一画地勾勒着大未来的轮廓。这背后,是三十年前“闽江口金三角”的远见,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福州向南的终极目标,是建造一个既保留乡愁又面向世界的“新福州”,从“知道海的城市”蜕变为真正的“滨海城市”,昂起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福州   向南   闽江   滨海   城市   新城   长乐   滨江   交通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