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关税战”点燃的突围战,却意外成为国产模拟芯片的导火索。
图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近日,根据新规,即便芯片由美国企业设计,只要其晶圆制造(流片)环节在中国境内完成,即可标注“中国制造”并享受关税豁免;反之,若流片位于美国,则需缴纳高达125%的关税。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模拟芯片:
模拟芯片由电阻、电容及晶体管等构成,是专门处理连续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芯片。
紧接着,模拟芯片分为信号链路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类:
信号链芯片:包括放大器、模数/数模转换器(ADC/DAC)、接口芯片等,用于信号处理与传输。
电源管理芯片:负责电压转换、电能分配与优化,占通用模拟芯片60%以上份额(如AC/DC转换器、DC/DC芯片)。
与此同时,新规实施后,美国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ADI等面临双重压力:美国本土晶圆厂占比超80%的产能布局导致对华出口成本飙升84%-12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约为8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9%,2024年约为948亿美元。业界人士预测,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长坡厚雪的赛道,总是“一波三折”。这场关税战的背后,更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模拟芯片的竞争本质已从“成本博弈”升级为“技术主权争夺”。
尤其,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超100%,吸引海外设计公司转向中国流片以规避关税,例如某美国Fabless企业将40%订单转移至中芯国际。
然而,华为海思AC9610芯片的突围更具标志性,其24位ADC芯片以0.5μV电压分辨率、138dBFS信噪比的性能,在医疗CT机领域实现对ADI AD9250的全面替代,甚至推动IEEE将中国技术指标纳入《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标准》草案。
海思AC9610芯片
近两年,我国模拟芯片企业深受TI等的降价策略影响,但近期美国关税实施,或将导致美资模拟芯片进口大幅减少,我国模拟芯片价格及竞争格局都有望“弯道超车”。
2024年9月27日,美国的301条款修正案正式生效,规定中国出口半导体税率提高至50%;随后2025年2月1日及3月3日,美国宣布两次芬太尼关税,分别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10%的额外关税,两次总共20%。截至目前,我国半导体行业已经面临总共70%的出口关税。
4月2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一周内又接连两次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从34%到84%,再到125%。最后又在4月11日,特朗普提出豁免半导体、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关税。
因此,就算半导体被豁免关税,但仍然面临301条款和芬太尼总共70%的出口关税。当前,特朗普已预告但还未落地的半导体行业关税,则可能进一步抬高出口关税。
简而言之,关税政策实质是“用中国制造的产能杠杆撬动全球供应链话语权”。
综上所述,从政策红利的“借势”到技术创新的“造势”,从细分市场的“单点突破”到全球竞争的“体系化作战”,中国模拟芯片产业正以“慢变量”积累“快动能”。
由于篇幅受限,本次的模拟芯片就先介绍这么多......
想了解更多半导体行业动态,请您持续关注我们。
奇普乐将在每周,不定时更新~
最后的最后,借由福克的一句名言:
创新不是逻辑的产物,而是创造性直觉的胜利。
愿每一位半导体从业者可以——
打破枷锁、重构规则!
更新时间:2025-05-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