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这个晚餐习惯 血糖指标悄悄改变

【来源:平顶山晚报】

资料图片

你的晚餐时间一般是几点?因为工作忙碌,不少人吃晚饭比较晚。还有很多人会选择在晚餐时“吃点好的”,安慰辛苦了一天的自己。

不过,晚餐最好别吃得太晚、太多。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进食晚的人,血糖升高的幅度要明显大于早进食者;吃得晚且晚餐吃得多,更易损伤身体。

●一个晚餐坏习惯,血糖失控

今年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能更早地吃完晚餐,并且把更多热量安排在白天,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风险。

此前,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营养与糖尿病》上的研究也指出,早点吃晚餐可改善血糖水平。

研究人员以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早期2型糖尿病阶段的成年人为对象,将他们分为晚进食者(每日45%以上的热量在17点后摄入)和早进食者,并进行75克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结果显示,不管参与者的体重、腰围或饮食结构如何,晚进食者血糖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早进食者。

●晚餐吃得晚,身体负担重

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引发胃肠疾病。胃的排空时间通常为进食后2小时至4小时(混合食物),若晚餐过晚,胃内食物未完全排空即进入睡眠状态,会导致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还有损伤胃黏膜的风险。

干扰代谢节律,诱发肥胖与慢性代谢病。人体的代谢活动受生物钟调控,夜间(尤其是22:00后)是身体修复、激素分泌的关键时段。夜间胰岛素敏感性较白天下降,此时进食高碳水、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胰岛素大量分泌;长期如此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诱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夜间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能力下降;晚餐过晚+高脂饮食(如烧烤、油炸食品)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长期可能引发高脂血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影响睡眠质量,加剧昼夜节律紊乱。现代医学证实,晚餐过晚或过饱会通过以下途径干扰睡眠。

直接刺激胃肠,引发失眠。胃内的食物消化活动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从而延迟入睡时间,增加夜间觉醒次数。

干扰神经递质平衡。消化过程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可能导致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同时,夜间皮质醇(压力激素)本应逐渐下降,若因胃部不适刺激应激反应,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进一步加重失眠。

破坏生物钟同步性。人体的生物钟通过光线、进食时间等外界信号调节。长期晚餐过晚会打乱“进食—睡眠”的时间关联,导致生物钟紊乱,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甚至增加抑郁症、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

结合人体生物钟和食物消化所需的时长来看,尽量在19点前吃完晚饭,最晚不建议超过20点。

整体的搭配原则要满足主食+蔬菜+蛋白质食物的结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主食要粗细搭配,如果早餐和午餐难以满足,可以在晚餐上做些弥补。晚餐的主食可以吃得“粗”一些,比如燕麦饭、荞麦饭、蒸红薯、煮玉米都是不错的选择。

蔬菜每天要吃够300克—500克,其中一半以上为深色蔬菜。100克绿叶菜做熟后约为1拳头的量,可以估算一下自己白天吃了多少,如果没吃够量,晚餐就多吃些蔬菜;至于蛋白质食物,除了肉类,也别忽略豆制品的摄入。白天如果吃了肉,晚上可以选择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另外,很多人习惯边刷剧边吃饭,但这样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最好专心吃饭,用心品尝食物的美味。

(央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养生   血糖   晚餐   习惯   指标   生物钟   夜间   食物   胰岛素   糖尿病   吃得   白天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