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春晚落幕,苹果今年玩了把大的——别人挤牙膏,它直接把牙膏管炸了。iPhone17标准版加量不加价,高刷屏、大内存、长续航,堪称“性价比之王”?但别急着欢呼,40W充电器329元单独卖,厨子的算盘打得比A19芯片还快。更刺激的是Air版,5.6mm超薄机身,钛金属边框,颜值党直呼“封神”,可单摄+续航靠外挂,这是创新还是裸奔?Pro Max 2TB版本1万7,专业用户的钱包在颤抖;国行智能功能继续“薛定谔”,说好的AI大模型,难道只配在海外蹦迪?看完这场发布会,我悟了:苹果不是在做产品,是在给用户出“性价比阅读理解题”,题干是“买不买”,答案是“看钱包”。
今年的iPhone17标准版,苹果终于把“挤牙膏”的力度拉满了——屏幕6.3英寸,支持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还是“满血版”1-120Hz),A19芯片3nm工艺,4800万双摄,续航提升8小时……最关键的是,起售价5999元,还能享受国补降500,256GB起步。要知道去年同配置得加钱买Pro,今年标准版直接“偷家”,网友:“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挤牙膏,苹果这是把过去三年的牙膏全挤今年了?”
但别急着喊“库克良心”,这里面的“套路”比A19的晶体管还多。先说续航提升8小时,听起来很猛,可苹果小字标注:“需搭配40W动态电源适配器”。这个适配器多少钱?329元。合着你买个手机,还得给苹果交329元“续航税”,不然充电速度和续航都是“阉割版”。这就像你去面馆点了碗“加量不加价”的牛肉面,上桌发现牛肉是生的,老板说:“想煮熟?加钱买锅。”
更绝的是“苹果智能”功能。A19芯片配16核神经网络引擎,号称“专为Apple智能量身定制”,大语言模型运行更快。但问题来了:已知苹果智能有N多酷炫功能,求解国行版本啥时候能上线?过去几年,从Siri到Face ID,国行功能永远慢半拍,这次怕不是又要“敬请期待”到明年发布会?海外用户用AI写邮件、P照片,国行用户:“Siri,今天天气咋样?”“抱歉,我没听懂。”
影像升级倒是实打实:4800万双摄,主摄位移防抖,超广角也升到4800万。但有一说一,现在安卓千元机都敢上一亿像素,苹果这4800万吹成“史诗级”,多少有点“村里刚通网”的既视感。不过前置1800万像素,竖拿手机能拍横版自拍,这点倒是戳中了“自拍党”痛点——再也不用举着手机扭秧歌似的找角度了。
总结:标准版确实是近几年最“值”的,但前提是你得接受“充电器另购”“智能功能薛定谔”。如果你是“实用党”,不追Pro的影像和性能,这波可以冲;如果你是“细节控”,建议先看看隔壁安卓旗舰——人家不仅送充电器,AI功能还不“阉割”。
苹果今年突然杀出个iPhone Air,主打“迄今最薄iPhone”——厚度5.6mm,重量165g,比很多平板还轻。发布会现场,厨子拿着Air像展示扑克牌一样甩来甩去,台下“哇”声一片。但看完配置,我沉默了:这哪是“超薄旗舰”,这分明是“为了薄而薄”的妥协产物。
先看“亮点”:五级钛金属边框,前后超瓷晶面板,号称“迄今最耐用设计”。翻译成人话:“虽然我薄,但我硬,不容易弯。”可问题是,谁买手机是为了掰着玩?用户更关心的是:薄了之后,功能砍了多少?答案是:砍了不少。
影像方面,Air只有单摄。是的,你没看错,7999元起的手机,单摄。对比标准版的双摄,Pro的三摄,Air的影像模组就像“被掏空的钱包”——4800万像素融合式摄像头,支持2倍光学质量变焦,没了。超广角?不存在的。想拍风景大片?抱歉,你得退后三步,或者把手机举到天上去。摄影爱好者看完直接沉默:“我花8000块买个单摄手机,图啥?图它轻到能当书签?”
续航更离谱。官方标称视频播放27小时,看起来还行,但对比标准版的提升8小时(实际视频播放估计30小时以上),Air直接矮了一头。更坑的是,苹果说“搭配MagSafe电池可延长到40小时”。这不就是续航不行,靠外挂充电宝凑数吗?5.6mm的超薄机身,挂个MagSafe电池,厚度直接翻倍,变成“11.2mm厚的移动电源挂件”。网友锐评:“这哪是iPhone Air,这是‘AirTag Plus’——主打一个‘轻薄但没用’。”
还有eSIM,国行版本全系只支持双eSIM,且目前只有中国联通提供服务。移动、电信用户想买Air?要么换联通卡,要么当“单卡贵族”。苹果这是把“地域歧视”玩明白了:“想用Air?先问你家运营商配不配。”
最骚的是价格:256GB 7999元,512GB 9999元,1TB 11999元。这个价格,加1000块能买Pro版256GB了,Pro有双摄、满血A19 Pro、更强的散热……谁会花8000块买个单摄、续航靠外挂、运营商受限的“超薄书签”?除非你是“颜值即正义”的极端信徒,愿意为5.6mm厚度支付3000元“颜值税”。
Pro和Pro Max向来是苹果的“收割主力”,今年也不例外。热锻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横向大矩阵摄像头,VC均热板解决发热问题,影像升级到4800万长焦……听起来全是“专业级”配置,但一看价格:Pro Max 2TB版本17999元。我当场愣住:这价格能买两台标准版,还能剩2000块吃顿火锅。
先说好的部分:VC均热板终于安排上了。过去iPhone Pro玩游戏半小时就烫手,降频到“PPT手机”,这次加了均热板,散热效率提升,游戏党狂喜:“终于不用边玩《原神》边给手机吹风扇了!”A19 Pro满血版,6核CPU+6核GPU,峰值性能更强,跑大模型、剪辑4K视频应该更流畅——前提是你真的用iPhone干这些“专业活”。
影像确实有东西:4800万长焦,传感器面积提升56%,支持原生4倍长焦和8倍光学质量变焦,最大40倍变焦。拍月亮、拍远景应该更清晰了,但普通用户一年能拍几次月亮?大部分人用手机拍照,无非是拍娃、拍菜、拍风景,4800万主摄足够了。专业摄影师?他们早用单反微单了,谁拿iPhone当主力机?
最离谱的是存储价格。Pro Max 2TB卖17999元,比1TB版本贵4000块。2TB存储是什么概念?够存1000部1080P电影,或者50万张照片。但iPhone的存储速度再快,也比不上电脑的固态硬盘,谁会用iPhone当“移动硬盘”?除非你是“专业存片师”,专门用iPhone存学习资料——可17999元,买个2TB的SSD才多少钱?苹果这是把“存储当黄金卖”:“1GB=8.99元,比金价还贵。”
总结:Pro系列适合两类人:一是“专业用户”,比如用iPhone拍ProRes视频、搞移动剪辑的;二是“不差钱用户”,买Pro就是为了“我用的是Pro”的面子。普通用户花1万买Pro,大概率80%的功能用不上,纯属给苹果交“专业税”。
除了iPhone,发布会还塞了AirPods Pro3和三款Apple Watch。这俩产品,一个在认真挤牙膏,一个在疯狂“阉割”。
AirPods Pro3还算实在:降噪效果提升2倍,音质更好,续航8小时(开启降噪),新增心率传感器。1899元的价格,对比前代没涨价,算是“良心款”。但有一说一,AirPods Pro2已经很强了,Pro3更像是“常规升级”,不是“非换不可”。耳机党:“除非你的Pro2丢了一只,不然没必要冲。”
Apple Watch就很离谱了。Series 11支持高血压监测,Ultra 3有卫星通信,但国行版本通通没有。苹果:“海外用户的健康管家,国行用户的‘功能展示机’。”Series 11售价2999元起,SE3 1999元起,Ultra 3 6499元起。SE3新增睡眠呼吸暂停检测、腕部温度感应,价格最低,算是“性价比之王”——前提是你不在乎“高血压监测国行没有”。
网友锐评:“买Apple Watch国行版,就像买了本缺页的书——精彩章节全被撕掉了,只剩‘目录’给你看。”
今年发布会看似“牙膏挤爆”,实则换汤不换药。标准版加量不加价,是为了拉低入门门槛,抢占中端市场;Air试探“高端轻薄”概念,收割颜值党;Pro继续用“专业配置”和“离谱存储价格”收割土豪;配件拆分、国行阉割,老套路玩得飞起。
本质上,苹果还是那个苹果:用“创新”的外衣包装“商业算计”,用“用户体验”的口号掩盖“利润最大化”的野心。你以为它在挤牙膏?其实它在给你“精准画像”:实用党买标准版,颜值党买Air,土豪买Pro,每个人都能在苹果的产品矩阵里找到自己的“消费陷阱”。
最后说句大实话:如果你现在用的是iPhone13及以后的机型,没必要换;如果是iPhone12及以前,标准版可以冲;Air和Pro?除非你钱多得没地方花,或者是“苹果生态重症患者”。毕竟,科技的进步不该是“为了薄而薄”“为了贵而贵”,而是“让普通人用更少的钱,过上更好的数字生活”——可惜苹果从来不懂这个道理。
至于我?看完发布会,默默打开了拼多多,给我的iPhone14换了个新壳。毕竟,科技以换壳为本,今年的壳,比iPhone Air的5.6mm还薄呢。"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