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急了?美国也拦不住,芯片制裁是幌子,华为2大底牌不藏了

华为真的是给咱们国家争气,美国越是发布条例打压中国芯片发展,华为的韧性就越高,两大耀眼成果看的台积电直流哈喇子。

台积电为了配合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围剿,不得不放弃了中国市场,但现在华为的成果一出,台积电存不存在就没那么有必要了,你说能不急吗。

在美国的制裁下,华为拿出了怎样的成果?台积电现在后悔来来得及吗?

没有一个是赢家

芯片圈里发生了一件怪事,麒麟9020随着华为Pura80正式登场,舆论原本的剧本是,大洋彼岸会暴跳如雷,随即甩出一张更严厉的制裁清单,然而现实的美国老“平静”了,只不过台积电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其实就在外界还在分析麒麟新芯性能几何时,台积电的高管团队可能就彻夜难眠了,为什么?因为一张高达1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正在那看着台积电呢,美国人这次没有打在明面上的芯片大厂里,而是打向了那些“中间商”。

现在是中美半导体博弈进入第六个年头,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封锁手段没控制住中国的发展,台积电这个被寄予厚望用来“卡脖子”的顶级代工厂不仅弄丢了曾经的第二大客户,还把自己活成了两头受气的“夹心饼干”。

几年前,台积电与华为的关系在半导体行业可是“黄金搭档”,彼时,华为不仅是台积电先进制程工艺最积极的追随者,更是真金白银的“超级金主”。巅峰时期,华为贡献了台积电高达15%的总营收,这一比例仅次于那个吃掉大半个产能的苹果。

从28纳米一路狂奔至7纳米极紫外光工艺的无人区,华为海思麒麟芯片的每一次迭代,背后都是台积电生产线的全负荷运转,直到2020年分道扬镳前夕,华为还预付了巨额代工费,试图抢出更多的麒麟9000库存。

2020年5月,美国修改出口规则,“只要使用了美国技术或设备,给华为供货就得申请许可”的规定让严重依赖美系技术授权的台积电摔了个大跟头,同年9月,台积电正式切断了对华为的晶圆供应。为了保住那关键的EUV设备授权,台积电选择了“听话”。

台积电万万没想到,自己自保的举动,开启了一段长达五年的深渊之旅,失去了华为这个愿意为尖端工艺买单的优质客户,台积电的先进产能利用率曾一度跳水,跌破80%,虽然依靠后来苹果和高通的追加订单勉强填坑,但问题已生。

最关键的是“听话”并没有换来想象中的安稳,到了2024年,一颗通过第三方流入华为AI产品的芯片再次让台积电成为了美国嫌疑的对象。外媒披露,美国商务部发现可能有中端芯片通过复杂的商业链路辗转进入了华为的硬件体系。

这下麻烦大了,这不仅仅是违规的问题,更是对“美国权威”的挑战,美国传出的风声是台积电可能面临高达10亿美元的罚款,这笔钱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这家晶圆代工巨头单季度净利润的五分之一。

为了自证清白,台积电不得不错杀一千,紧急切断了对疑似相关联客户的供货,比特大陆的订单被腰斩,Sophgo的订单直接归零,甚至不得不对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进行极为严苛的审查,乃至拒绝各类中小型初创公司的投片申请,只为规避哪怕万分之一的风险。

被倒逼出的“第二方案”

美国的逻辑一直很直接:只要掐断了台积电这条顶尖制造链,华为的芯片业务就理应窒息而亡,从2020年开始,不管是手机还是基站,原本领先全球的华为消费者业务确实遭遇了断崖式打击,手机出货量从全球第二跌至第五,营收几乎遭到腰斩。

不过华为的选择是,当正门被封死时,就是不选择投降,而是要凿开墙壁。麒麟9020的出现就是这种“凿墙”的结果。这颗并没有沾染海外先进制造技术的芯片,由中芯国际等国内厂商接力完成量产。虽然在绝对性能指标上,它可能还无法与苹果最新的A系列芯片硬碰硬,但它的实测表现足以让人震惊:

多核能力比肩2022年的业界高端水准,GPU性能提升10%的同时,功耗竟然不可思议地下降了30%,所以说台积电哪个曾被认为“不可替代”的代工能力,对于华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事实证明,封锁会逼着中国往前走,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其实就看懂了,他说华为是AI领域不可阻挡的对手,美国在这个赛道上并没有领先多少。他眼看着华为推出了Ascend910B乃至后续型号,配合华为自家的大模型生态,在算力卡禁令下撕开了一道缺口。

层层加码有啥用

回顾这六年,美国为了“按住”华为,可谓是手段尽出,规则修改了一轮又一轮,2019年,先把华为扔进“实体清单”,限制5G。2020年,切断全球芯片供应链。2021年,要求美国运营商“拆除并替换”已安装的华为设备。

2022年,禁令范围扩大到AI和超算领域的14纳米以下逻辑芯片。到了2025年,剧本甚至发展到了不仅要吊销英特尔、高通的出口许可,还要迫使台积电不仅不能供货,甚至连放在南京厂的设备授权都要在年底收回。结果呢?越制裁,华为活得越“硬”。

2024年,华为交出的答卷是在中国手机市场份额重新登顶第一,全球出货量杀回第三。Mate60Pro也好,Pura系列也好,只要产能跟得上,市场就是买账的,到了2025年,甚至连PC产品线都准备换上自研的CPU,要在一直被英特尔和微软垄断的电脑市场里分一杯羹。

这一连串的操作,最终让美国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战略死局,本来是想“精准打击”结果却变成了“无差别伤害”。最大的输家之一依然是那个想两头讨好的台积电,在美国的一再施压下,台湾方面甚至在2025年6月配合出台了针对华为和中芯国际的出口禁令,财报的数据一天比一天难堪。

而在大洋彼岸的建厂计划更是成了张忠谋口中的“噩梦”,原本那是为了换取美国芯片法案补贴的投名状,结果亚利桑那工厂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工会阻挠和高达本土两倍的运营成本,量产时间被迫从2024年推迟到2025年甚至更晚。既丢掉了中国市场的份额,又在美国市场碰了一鼻子灰。

2019年那一纸禁令是一封宣战书,它彻底打碎了中国企业对“技术无国界”的最后一丝幻想,到了2025年,随着台积电被迫停止向更多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提供7纳米及以下制程服务,随着美国对中芯国际的打压常态化,局势已经非常明朗。

对于华为而言,最艰难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鸿蒙系统已经完成了从“套壳”到“纯血”的蜕变,麒麟芯片虽然在极限性能上还有差距,但通过软硬协同足以支撑起一流的用户体验,而对于台积电,或者说对于试图用技术霸权来维持地位的美国来说,焦虑才刚刚开始。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科技   华为   底牌   幌子   美国   芯片   麒麟   中国   禁令   纳米   代工   产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