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7年,太平公主亲手将俊美男宠张昌宗献给母亲武则天。
六年后,她策划诛杀这个曾经的"合作伙伴"。
这对昔日盟友为何反目成仇?
武则天七十三岁那年,洛阳城内发生了一件事。
太平公主府邸的门开了,一个年轻男子跟在公主身后走出来。他叫张昌宗,二十多岁,擅长音律歌舞。
这次见面不是偶然。太平公主需要在母亲身边安插自己的人。薛绍死在狱中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权力才是保命的唯一途径。
张昌宗进宫的第一天,武则天就把他留了下来。
十天后,张昌宗的父亲张希臧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一个月后,张昌宗本人获封官职,可以自由出入宫禁。
太平公主的计划成功了。
她在宫中有了眼线,武则天有了新宠,张昌宗得到权势。三方各取所需。
朝臣们看在眼里。宰相张柬之私下说:"二张权势日盛。"他没说下半句——太平公主的势力也在增长。
公元698年,张昌宗又把哥哥张易之引荐进宫。兄弟二人同时侍奉女皇,这在大唐历史上从未有过。
武承嗣、武三思这些武家子弟开始讨好张氏兄弟。他们叫张易之"五郎",叫张昌宗"六郎",甚至主动为二张牵马执鞭。
看起来是太平公主与二张关系亲密,只是她在等待时机。
武则天年纪越来越大,太子李显随时可能继位。到那时,李家与武家的权力交接将重新洗牌。
太平公主站在李家一方。她的政治立场从一开始就很清楚。
公元701年,转折点来了。
公元702年8月,一份联名奏章送到武则天面前。
奏章上有三个名字: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内容是请封张昌宗为王。
满朝文武都懵了,李家子弟主动为武则天的男宠请封?这像是投降的信号。
武则天看完奏章,沉默良久。她拒绝了这个请求,改封二张为国公。
表面上,李家向二张示好。
实际上,太平公主在试探母亲的态度,同时麻痹二张的警惕性。
这招确实有效。张氏兄弟收敛了一些,朝中气氛暂时缓和。
好景不长。
公元703年9月,张昌宗突然状告宰相魏元忠。
罪名是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私下议论,说他们"偏向太子"。
高戬是太平公主的情人,这记耳光打得准确,张昌宗明面上告魏元忠,实际上在警告太子李显和太平公主: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武则天大怒,将魏元忠和高戬下狱。
太平公主站在殿外,看着心腹被带走。她的脸色没有变化,心里已经判了二张死刑。
从这天起,李家与二张彻底撕破脸。
朝堂上分成三股势力:武家、李家、二张。武则天病重后,只有张氏兄弟能随时进入长生殿。宰相们一个多月见不到女皇一面。
权力真空出现了。
公元704年冬天,武则天卧床不起。张易之和张昌宗日夜侍奉在侧。
李显坐立不安。太平公主更加焦虑。
万一武则天暴毙,二张会不会假传圣旨?万一他们联合武家,李氏兄妹还能活命吗?
答案只有一个:必须先下手为强。
公元705年正月,洛阳城异常寒冷。
太平公主频繁出入宫禁,名义上探视母亲,实际上在观察局势。
她见到的武则天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女皇躺在床上,身边只有二张照料。
出宫后,太平公主直接去了宰相张柬之府邸。
两人密谈三个时辰。
张柬之出身寒门,一步步爬到宰相位置。他跟二张不同,有真本事。太平公主需要这样的人。
"二张必须除掉。"太平公主开门见山。
"如何除?"张柬之问。
"兵变。"
这个字说出来,就是死罪。
张柬之沉吟片刻:"需要禁军配合。"
太平公主点头:"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可用。"
计划在暗中推进。
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大臣陆续加入。这些人都是朝中实权派,对二张早就不满。
李多祚掌握禁军,这是关键。
正月二十二日凌晨,五百禁军集结在玄武门外。
李显穿上盔甲,手握佩剑。他这辈子没打过仗,此刻却要带兵杀人。
太平公主站在府中,等待消息。她不能出现在现场,女人领兵造反说不过去。
天还没亮,禁军冲进宫城。
张柬之一马当先,直奔迎仙宫。张易之和张昌宗听到喧哗声,从寝殿跑出来。
走廊上,刀光剑影。
张昌宗大喊:"我们是奉圣旨侍奉的!"
没人理会。
张柬之一刀斩下张易之的头颅,另一名将领杀死张昌宗。
整个过程不到一刻钟。
李显带人冲进长生殿,武则天被惊醒。
"二张谋反,儿臣不得已清君侧。"李显跪在地上。
武则天看着儿子,又看看殿外的血迹,她什么都明白。
"朕乏了,太子监国吧。"这句话,等于默认退位。
天亮后,张昌宗兄弟的头颅被挂在天津桥南。洛阳百姓围观,有人甚至争抢他们的血肉。
神龙政变结束,李显复位,改元神龙。
武则天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实际上已经失去权力。
太平公主获封万户,成为大唐历史上封户最多的公主,表面上,她赢了,实际上,新的危机正在酝酿。
公元705年底,武则天去世。
这个活了八十二岁的女人,最后一次见太平公主时说了一句话:"你太像我了。"
这不是夸奖,太平公主确实像母亲,她干预朝政,安插党羽,培植势力。
李显复位后,她的权力不减反增。宰相任免,人事升迁,都要经过她点头。
李显开始警惕,更警惕的是太子李隆基。这个年轻人亲眼看着姑母玩弄权术,也看清了李家的危机。
公元710年,李显暴毙。韦皇后毒杀亲夫,准备效仿武则天称帝。
太平公主又一次出手。
她派儿子薛崇简协助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李旦重新登基,改元景云。
功劳簿上,太平公主排第一。
权力达到顶峰后,人往往看不清形势。
太平公主开始飘了。她公开干预政事,宰相要先问过她才能决定。李旦每次处理政务,都要问:"和太平商量过吗?和三郎商量过吗?"
三郎是李隆基。
叔侄俩表面和睦,暗中较劲。
公元713年7月,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
太平公主死于家中,具体死法史书没记载,只说"赐死"。她的几个儿子被杀,党羽被清洗。
从697年引荐张昌宗,到713年被侄子杀死,太平公主在权力场上走了十六年。
这十六年,她诛杀过盟友,扶持过傀儡,改变过朝局。
最后,她死在同样的权力游戏里。
武则天说得对:"你太像我了。"
可惜太平公主没听懂——母亲能活到八十二岁,因为她是皇帝。公主再有权势,终究只是棋子。
棋子妄想成为棋手,下场已经注定。
参考资料
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与三个男人:谁是她心中的那根刺?·中国新闻网·2019年12月20日
家族、婚姻、政治: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光明网·2000年5月24日
《太平公主》③ | 推翻母亲武则天,总共分三步·澎湃新闻·2021年
张昌宗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太平公主所杀?·历史网·档案资料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