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后,暑湿夹杂,很多朋友总觉得身上没劲儿,胳膊腿像灌了铅似的,白天打不起精神,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好不容易眯着了,一点动静就容易惊醒,甚至还会觉得胸口发闷、喘气费劲,身上有些地方可能还有隐隐的胀痛、刺痛感。
其实这些症状,大多和气血有关,要么是气血流通不顺畅,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气滞血瘀,要么就是身体里的气血不够用,也就是气血亏虚。
三伏天时,暑湿困脾,气血生化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气血不足。
加之三伏天气较热,容易出汗,对气血的消耗也会比较大,若消耗过多就会引起或加重这些问题。
在理论中,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
其中,气被视为推动血液流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而血则是滋养和濡养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重要物质。
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因此,气血的调和与通畅被视为人体健康的关键。除了传统的调养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习练游龙拳来调和身体气血。
常练游龙拳,气血一通到底!
1、调节气机,增强气血循环
太乙游龙拳作为一种内家拳法,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
在练习太乙游龙拳时,我们需要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通过意念或意识来调动和运用体内的气息或能量,并通过调整呼吸、动作和姿势来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灵提升。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运动,以及独特的呼吸吐纳等手段,来调节体内气机的升降。
吸气时膈肌下沉,牵动肺叶充分舒张,促使清气入肺,并通过肺朝百脉的功能将清气融入血液。
呼气时腹部内收,推动浊气排出,同时带动血液中代谢废物随气机升降排出体外。
这种吐纳能调节肺气宣发肃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促进气血的化生和输布,改善营卫之气对腠理的温煦濡养作用。
如此练习,既让气的升降出入归于有序,又使血的濡养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达成 “气血和调、周流不息” 的状态。
2、锻炼形体,加强气血周流
游龙拳注重对形体锻炼和调控,通过肢体运动,抻筋拔骨,从而牵拉人体各部位大小肌群和筋膜,促进活动部位的气血畅通,避免 “筋脉拘急则气血瘀滞”。
此外,我们习练游龙拳还能增强肺部的呼吸功能,调节脏腑,从而促进气血运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太乙游龙拳招式海底捞月即是通过两掌舒张,腰部缓慢地左转右旋,在放松腰部肌肉的同时也改善了五脏六腑。运动有阴阳两种状态,这属于阴态运动。
接着握拳、扩胸、缩腹、提膝,则是属于阳态运动。这一弛一张的阴阳平衡,能锻炼形体、改善脏腑功能、加强气血周流。
3、疏通经络穴位,促进气血畅通
在习练游龙拳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肢体的抻拉,牵拉肌肉经筋,能够刺激和疏通身体上的一些经络穴位,从而促进气血运行。
例如,太乙游龙拳招式“蜻蜓点水”即是通过单腿下蹲,另一只脚在远处点地,从而刺激到大趾尖内侧的隐白穴,此穴位是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
在习练过程中,虚步点地的动作使得隐白穴与地面接触,仿佛在采集地之阴气。
这个动作能够刺激足太阴脾经,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能调理脾胃。
古人认为: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改善脾胃功能就能够从根源上提升气血的生成与调节能力,气血不足的朋友可以试试哦。
俗话说得好:“气血足,百病除”。养好气血对我们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每天练一练游龙拳,经络通了,气血通畅,健康自然来。
看完文章的朋友不妨分享给身边的亲友们,一起练起来吧!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