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开始全面 “抢娃” 了。以前靠 “变态服务” 出圈,现在铁了心要当 “孩子王”。过去我们印象里的海底捞儿童区,就是个小角落,摆几块积木、一个滑梯就顶天了。
可现在深圳有些门店,直接划出200平米,硬生生造了个室内儿童乐园,海洋球、攀爬架、互动投影一应俱全,说它是付费游乐场都有人信。
不少年轻父母现在周末去海底捞,首要目的早不是吃火锅,而是 “寄存孩子”—— 把 “神兽” 往游乐区一丢,夫妻俩终于能安安稳稳吃顿热饭,享受两小时 “伪单身” 的清净。
不只是海底捞,眉州东坡、九毛九、西贝…… 几乎所有叫得上名的连锁餐饮品牌,都在变着花样疯狂 “抢娃”。有的在儿童餐上卷,把饭菜做成卡通 IP 模样;有的学海底捞,直接在店里开辟游乐区。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现在生意这么难做,餐饮老板不想着把菜做好、把成本降下来,反而花大价钱哄一群不买单的小孩,这是什么新打法?
他们到底图啥?咱们先看看国内餐饮业,这几十年其实就干了3件事,如今也走到了死胡同。
第一阶段是解决 “吃饱” 的问题。那是父母那一辈,谁家菜量足、价格实惠,谁就是街上最受欢迎的店。
第二阶段是解决 “吃好” 的问题。大家生活水平上来了,开始讲究口味、环境、食材。于是各种菜系、各类网红餐厅开始 “神仙打架”,比的是谁更有特色。
第三阶段就是海底捞开启的 “体验为王” 时代 —— 味道未必是最好的,但服务绝对让你没话说。一个人吃饭,对面给你放只玩偶;随口说句西瓜好吃,临走给你打包一整个,比的就是 “情绪价值”。
可卷到2025年的今天,你会发现这三条路几乎全堵死了。比口味?你家酸菜鱼好吃,我明天就能从你家后厨挖个师傅,味道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比环境?你花50万搞装修,我就敢花100万装成赛博朋克风,装修就是个无底洞。比服务?海底捞的服务体系,背后是近乎变态的管理和超高的成本,你学得会,却大概率学不起。
海底捞“夜店风”
最终结果就是:整个行业陷入极度同质化的僵局。大家卖的东西差不多,服务也大同小异,只能靠打价格战互相消耗,利润比刀片还薄,是真的卷不动了。
就在所有人挤在一条道上 “卷生卷死” 时,一群聪明的老板,突然把视线从饭桌前的成年人,挪到了那些满地乱跑、需要人哄的孩子身上。
真相是:当下中国家庭里,消费决策权已经悄悄转移到了孩子手上。
你琢磨琢磨:假如你想吃烧烤,老婆想吃日料,俩人争执不下时,孩子指着商场里一家门口有旋转木马的餐厅说 “我就要吃那个”,最后你们一家三口会坐在哪家店里?答案根本不用想。
在 “421家庭结构”(4个老人、2个父母、1个孩子)下,孩子天生有 “一票否决权”—— 搞定一个娃,就等于锁定了背后至少2个,甚至6个成年人的钱包。
所以海底捞卖的不是火锅,而是一套解决方案:把父母从带娃的苦差里短暂解放出来的托管服务。那份二十几块的儿童套餐,本身可能不赚钱,但它是个 “钩子”,是流量入口。
只要把家庭客群引进店,大人点的菜、酒水饮料,分分钟就能把成本赚回来。而且孩子一旦喜欢上这里,下次还会吵着要来,这笔账,老板们算得比谁都精。
不过 “抢娃” 这条路看着光明,实际坑不少,走错一步就可能满盘皆输。
西贝儿童餐
这里必须提一个把路走窄的典型 —— 西贝。西贝很早就意识到亲子餐的重要性,也投了不少资源,结果这次在家长圈口碑翻车,被骂得很惨。
家长对儿童餐的核心诉求就两个:
西贝的翻车,恰恰给所有 “抢娃” 的餐厅提了个醒:这条赛道上,必须同时伺候好两代人。要用好玩的、好吃的 “快乐导向” 搞定孩子,再用省心省力、放心的 “功能导向” 收买家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再看海底捞就学乖了:儿童餐有汉堡、鸡翅、小蛋糕,都是孩子喜欢的;巨大的游乐区还有专人看管,这是给家长的放心和省心,把两代人的需求都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餐饮业这场 “抢娃大战”,表面看是餐厅在卷新花样,骨子里却是整个消费逻辑的颠覆。
它标志着餐饮业已经从过去卖产品、卖口味的 “产品思维”,进化到了深度洞察用户痛点、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的 “用户思维”。
对如今被工作和带娃搞得身心俱疲的年轻父母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早已不是饭菜多好吃,而是一个能让自己喘口气的空间。
现在的餐厅,想掏成年人的钱包,就得先学会怎么给他们的孩子当一个合格的 “保姆”。
#海底捞##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商业大事议##餐饮#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