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庙号寓意美好的皇帝都值得历史学家称道。
就拿明光宗朱常洛来说,这位明朝16位帝王中的倒数第三位,不仅是明朝四大悬案中“廷击案”和“红丸案”的亲历者,而且还非常不幸地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如果朱常洛没有在登基一个月后突然驾崩,明朝或许也不会葬送在他的两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检手中。
老百姓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道理,苦熬15年之久才当上皇帝的朱常洛当然也想做一个像他父亲明神宗朱翊钧那样的“超级待机王”(在位48年之久)。
正所谓“我命由天不由我”,朱常洛用30天皇帝生涯向世人证明他配得上“光宗”的庙号,可是他做的4件事却堪称要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明朝后宫挑选皇后、妃子就成了一场“灰姑娘”式的活动。
虽然平民出身的后宫女性确实很难培养出强大的外戚势力,但是这种特殊制度的设计者显然忽略了爱情的魔力。
比如,“争国本”事件的重要推动者郑贵妃就用超强的性张力征服了不可一世的万历皇帝。
郑贵妃原本是顺天府大兴县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在万历九年应召进入后宫成为万历皇帝的嫔妃之后,郑贵妃仅用五年就坐上了皇贵妃的位置。
由于万历的皇后迟迟没有子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郑贵妃一定会是未来的皇太后。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万历和李太后宫女王氏的一次“私幸”竟然产生了“争国本”事件的亲历者朱常洛。
虽然王氏终其一生都没有获得过万历的爱情,但是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太监还是把这起重要事件记录并报告给了李太后。
李太后原本也是宫女出身,再加上这位老母亲当时抱孙心切,所以李太后就用祖宗礼法强迫万历认可了宫女王氏和她生下的儿子朱常洛。
万历十年出生的朱常洛按理说完全可以凭借庶长子的身份成为太子,但是这场关系到明朝国本的“太子宝座争夺战”竟然一直持续到万历十九年才有了初步结果。
按照明史学家的观点,郑贵妃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取代朱常洛。
为此她不仅撺掇万历迟迟不立太子,引发导致明朝政局大乱的“争国本”事件,还先后策划了“妖书案”“廷击案”两大明朝悬案。
在郑贵妃的一系列后宫干政的操作中,直接导致朱常洛埋下病根的就是奇葩的“廷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一位名叫张差的“疯癫奸徒”,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拎着一根木棒闯入太子寝宫。
沿路阻挡的太监、宫女被张差打伤无数。
如果没有宦官韩本舍身相救,恐怕朱常洛绝不只是被吓坏那么简单。
虽然“廷击案”的罪魁祸首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种死里逃生的经历确实对朱常洛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给小白鼠经常听猫叫可以有效缩短它们的寿命,这是因为经常生活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动物会遭遇强大的“精神内耗”。
对于万历时期的朱常洛来说,那个总是在他父皇身边吹“枕边风”的郑贵妃,无疑就是对着小白鼠发出嘶吼声的恐怖威胁。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郑贵妃与万历三十九年王氏的死有关,但是王氏没有得到太子生母标准的厚葬显然和郑贵妃的“枕边风”有关。
按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逻辑,登基后的朱常洛有一万个理由赐死郑贵妃。
然而这个性格像他母亲王氏一样软弱的皇帝,竟然把郑贵妃当成母后一样供了起来。
朱常洛自以为他不是无能的农夫,然而他却忽略了郑贵妃可是一条标准的“美人蛇”。
在加速朱常洛死亡的四件事中,至少有一件和郑贵妃有脱不开的关系,那就是“沉迷后宫”。
前面已经提到过郑贵妃是明朝少有的“妖后”,她在把握男人心理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
虽然朱常洛登基时郑贵妃已经是人老珠黄,但是这位经营后宫几十年的贵妃根本不愁没有美人可用。
可能是为了讨好朱常洛,也可能是为了尽快消耗朱常洛的生命,郑贵妃竟然从自己平时精心培养的侍女中挑选出8位美人送入皇帝的寝宫。
虽然朱常洛早在万历三十三年就有了长子朱由校,但是突然摆脱压抑生活的他还是投入了这些美人的怀抱。
“纵欲”对于男性健康的损害,古代的太医不可能不了解,为什么当时没人站出来劝谏朱常洛呢?
这就不得不提导致朱常洛短命的第二件事:宠信宦官。
早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就确定了“宦官不得干政”的铁律,但是篡权夺位的朱棣却为了平衡锦衣卫的势力创建了权势滔天的东厂。
对于朱常洛这种长期生活在郑贵妃势力打压下的软弱皇帝来说,只有在宦官的帮助下才能坐稳江山。
特别是在“廷击案”中宦官韩本的舍身相救,更加深了朱常洛对宦官群体的心理依赖。
不过世界上哪有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呢?
要知道宦官原本是后宫势力的一部分,而郑贵妃又是万历时期后宫事实上的“话事人”,再加上郑贵妃已经用美人计攻陷了朱常洛,那些早就和郑贵妃同流合污的宦官根本不会允许任何人劝谏皇帝远离后宫。
贵为天子却不懂得爱惜自己身体的朱常洛,登基没几天就病倒了。
如果他能够从这种切肤之痛的教训中总结经验,或许明朝就此中兴也有可能。
但是朱常洛在生病后的选择非但没有让他摆脱病魔的摧残,反而让他成了明朝在位最短的皇帝。
1、不注意休息养病
即使在今天看来,带病坚持工作的领导干部也值得老百姓竖大拇指,但是朱常洛的“勤政”事迹却对明朝江山没有任何好处。
或许是为了弥补万历中后期朝政懒散的弊端,朱常洛竟然在3天内完成了“补发辽饷”“取消杂税”“增补阁员”等一系列新政。
古代的保健条件本来就差,再加上勤政爱民的朱常洛不注意休息养病,很快他就从登基时的“玉履安和”,变成了入日无多的重病之人。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可是朱常洛做的最后一件事却彻底断送了他的皇帝生涯:迷信丹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朱常洛迷信丹药并不只有“红丸案”一个证据,“崔文升进药事件”才是朱常洛第一次迷信丹药。
史料记载崔文升原本是郑贵妃的亲信太监,后来他莫名其妙成了朱常洛任命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朱常洛竟然敢接受没有任何从医经历的崔文升进献的丹药。
果然朱常洛在服用崔文升进献的丹药以后病情突然加重,甚至出现了危及生命的恶性腹泻。
然而“吃一堑又吃一堑”的朱常洛,竟然还敢接受鸿胪寺丞李可灼呈献的“仙丹”。
当时绝大多数清流朝臣都知道“仙丹”二字基本等于毒药,但是已经陷入病急乱投医状态的朱常洛哪还肯放弃这一线生机。
李可灼和郑贵妃是否有关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朱常洛根本没有分辨忠奸的能力。
特别是在第一颗“红丸”产生回光返照的效果以后,彻底放松戒备的朱常洛毫不犹豫地服下了第二颗。
上天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不相信科学的人,迷信丹药的朱常洛最终死在了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日的五更,这时距离他登基只有30天。
按理说直接导致朱常洛死亡的李可灼就算不连累家族,也难逃一死抵命的结局。
可是急于稳定朝局的首辅方从哲竟然只扣了李可灼一年工资。
并且被大多数朝臣怀疑是“红丸案”幕后指使者的郑贵妃也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在整个天启时期郑贵妃都是后宫的实权派,一直到崇祯三年,她才寿终正寝。
朱常洛一个人的不幸倒也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位“一月皇帝”不仅给明朝带来的皇帝猝死的政局动荡,而且朱常洛在最关键的立储问题上比他的父亲表现更加糟糕。
那位比朱常洛更宠信宦官、更沉迷后宫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显然缺乏一位认真负责的父皇教导。
假设朱常洛可以多活几年,也许明朝还会延续得更久。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从小生活在郑贵妃阴影下的朱常洛,似乎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他不仅没有在即位后立刻铲除郑贵妃的后宫势力,反而继续尊崇自己的政敌。
这种错误决断最终导致了朱常洛和整个明朝的悲剧结果。
那么,你觉得朱常洛当年有没有逆天改命的可能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国本之争》抖音百科
《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真相到底如何?》2024-05-29 不翁倒
《朱常洛》抖音百科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