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哥”4年掉粉超40万,国庆结束后“鸡排哥”还会火下去吗?

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这个十一国庆长假,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彻底火了!

“做好相关准备,美味即将到来 ”

“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那么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

凭借6元1份的亲民价格、脱口秀式的经典销售语录,鸡排哥为顾客提供的情绪价值,如同一杯满溢的热奶茶,激情中带着治愈,平凡中里带着温暖。

看到鸡排哥努力生活的样子,不禁让我们想起2021年爆火的拉面哥。

1碗拉面只卖3块钱的拉面哥,也许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普通人成为顶流网红后的苦与乐,更是照进了鸡排哥李俊永不远的未来之路。

01

4年掉粉超40万,拉面哥痛并快乐着!

四年前,当大家还在吐槽十几二十元的兰州拉面,牛只不过受了点皮外伤时,一位山东农民,却给拉面界来了一场价格整顿。

“拉面哥”本名程运付,他本是山东临沂费县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和妻子一直辗转于当地的各个乡村大集,靠在集市上卖拉面为生。

2021年2月,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一位网友用短视频记录下他的拉面摊日常并上传至社交平台,很快一场流量风暴席卷而来。

这段视频短时间内获得了数千万的浏览量,相关多个话题冲上热搜,程运付也有了新的名字,网友亲切地称他为“山东拉面哥”。

为何程运付和他普普通通的拉面摊能一夜爆火,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他卖的拉面只要3元1碗,而这个价格坚持了15年,从来没有涨过价。

要知道,哪怕是15年前,一碗拉面只卖3元也已经是很便宜的价格。而这15年间,物价那是蹭蹭往上涨,如今随便在外面吃碗面,可能都要十几元。

当然,程运付的拉面摊游走于山东农村的大集,一来农村物价低,二来不需要店铺成本,这也许是便宜的根本。但坚守15年价格初心,一毛钱都没有涨过,也属实不易。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涨价时,拉面哥操着乡音说:“我把钱看的比较淡,把人情看的比较重。”

拉面哥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指望一个拉面摊发财是不可能。钱够生活就行,能让周边的父老乡亲吃上一碗热腾腾的便宜拉面,反而更有幸福感。

正是这份中国农民的质朴,为都市里那些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年轻人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机缘巧合下促成了拉面哥的爆火。

不过突然被流量砸中的拉面哥也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是因为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痛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热度,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数主播、游客像潮水一样涌向他所在的杨树行村。这个以前连很多本地人都没听过的偏僻小山村。高峰时一天有超过5万人涌入村子,堵车长达5公里。

各路主播为了蹭流量,行为也越来越离谱。有人爬到树上围观,还有人吵着嚷着要嫁给他。甚至还有人直接将镜头怼到拉面哥家的门缝上。

不堪骚扰的拉面哥一度连门都不敢出,失眠的同时一度处在抑郁边缘。

他的家门口也成了“面哥大舞台”,在平台推流、文旅造势之下,在家门口进行拉面表演。

人红是非多,除了生活被骚扰,拉面哥更是流言蜚语缠身。

有人质疑他炒作,还有人拿他的视频恶意剪辑后断章取义,他曾无奈地表示:“有些东西,我浑身上下长满嘴也很难说清楚。”

如今四年已过,从流量漩涡中爬出,生活归于平静的拉面哥现在怎么样了?答案依然是痛并快乐着!

在鸡排哥爆火后,媒体再次将目光聚焦程运付。如今的他早已不再经营拉面摊,而是彻底走向了流量的尽头——直播带货。

“回不去了”,面对媒体采访,拉面哥直言不讳,并非他不想继续卖拉面,而是总有人“找他事”,想卖也卖不了。

这些年,流量降温的拉面哥一直生活在困扰之中。有碰瓷的,有讹人的,还有辱骂其家人的。总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在他火了之后用放大镜和有色眼镜看他。

其实,这样的剧情走向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流量是把双刃剑,在仇富心理和同行利益下,既可以让一个普通草根赚到以前难以想象的财富实现阶级跃升,也同样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和争议,稍有不慎还可能被流量所反噬。

而转型当网红直播带货,拉面哥和反诈老陈、郭有才这些人一样,也面对着流量带来的焦虑。

自打程运付走红后注册了抖音账号,他的粉丝量最高峰曾达到270万,多条作品点赞量超过100万。

可随着新鲜感和热度的下降,他从2022年开始数据便一路下滑。

截至目前不仅掉粉超42.8万,带货数据也从一开始的一场能卖一万单,跌至如今的几百单、几十单。

02

普通人一夜爆火,未来何去何从!

同样生活重归平静的,还有去年10月底爆火的理发师晓华。

理发价格并不便宜的晓华,因其手艺过硬又能真正倾听顾客的实际需求而走红,与当下理发市场价格高、服务差等问题形象强烈反差,不仅被网友盛赞“听得懂人话”,更是亲切地被称为“人民理发师”

晓华的走红,比拉面哥更能成为现象级。

伴随特种兵旅游热潮,一夜间,湖南怀化长泥坡新村的“靓点理发店”人头攒动。

在媒体报道和当地文旅介入的情况下,这条不起眼的街道摆出了20多个特色小吃和非遗技艺摊位。

她的理发店成了“怀化5A级景区”,更是不可思议地拉动现场消费超2000万元,拉动全市消费1.2亿元。

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和围观群众,晓华也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高强度运转。

3天只睡了1.5小时,就连明星向佐都来“蹭”她的流量,好不容易休息了还要出席文旅安排的应酬活动。

面对这天降的流量火雨,晓华却也展现出难得的清醒。

她曾表示不考虑签约MCN公司,不赚认知以外的钱,甚至称自己配不上这么大热度:”火和我是不对等的,是我蹭了这波热度。“

不过她在热度出现降温势头时却出人意料地成立了广州分公司并开启全国巡剪,甚至还成了春晚后台的“特邀发型师”,难免又引发了一波质疑。

当然,谁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利用流量赚钱不丢人,这与她“不赚认知以外的钱”并不冲突。

大众痛恨的是那些人设靠骗、剧本靠编、产品造假的劣迹网红,只要晓华严格选品,带货不坑人,真没理由去说三道四。

距离晓华一夜爆火已近1年,有网友发现,如今的晓华和拉面哥一样,门口不再人头攒动,居民的生活也又重归了宁静。守着近五百万粉丝的她,似乎在商业化上并没有太多实质的进展。

只能说,拉面哥和晓华的现状,是几乎所有靠着偶然契机一夜爆火的普通人的必然结局。

从挖呀挖黄老师,到9天涨粉千万的郭有才,再到开封万岁山整顿婚介市场的王婆说媒,平台隔三岔五便会捧出一个普通人当顶流网红。

而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首先,网红主播就像平台的血液,平台需要源源不断的流量来维持平台生态的健康,有效促进血液的循环。

可平台又不能只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让部分头部网红主播垄断流量。所以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捧出新人,一来维持平台活力,二来推动新老更替;

其次,对于平台来说,哪怕用户数量已经趋向饱和,仍需要大量新用户的涌入。这才能保证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和购买力。

而这些新用户去哪里挖掘呢?当然是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和农村。而在普通人群体里造星,是下沉市场拉新最有效的方式。

都说靠知识付费赚到钱的,是在贩卖焦虑。而平台在造星过程中,则更像是在贩卖梦想。

在这个人人都想网红的时代,平台仿佛在用郭有才、晓华、拉面哥、鸡排哥这些被捧红的案例告诉大家:“你看,每个人都有机会”。

一旦平台发现哪个普通人有火的苗头,便开始利用算法和大数据推波助澜,在算法的放大效应下,利用大众的情绪价值疯狂引爆流量。

一众媒体和各地文旅,也为了不同的目的和利益,始终在盯着这块大蛋糕。只要平台有想造势的苗头,便立马跟上。

对于网友和想蹭流量的自媒体,则是风往哪吹就去哪凑热闹,有人蹭流量分一杯羹,有人被情绪价值所满足,也有人好奇心驱使下吃瓜不嫌事大。

而景德镇的鸡排哥,分明就是这场多方狂欢的流量盛宴里的又一道大菜。

同样因为流量忙得嘴唇发紫8小时一口饭没吃,同样流言蜚语和争议缠身,借着这波流量鸡排哥确实赚到了钱,可精神和身体所承受的压力,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鸡排哥的未来走向,也早已预见。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热度骤降,回归平静的鸡排哥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要么坚守初心继续卖鸡排,同时承受眼红之人各种骚扰和质疑;

要么彻底转型,利用直播带货赚更多的钱,同时也要为将来流量下滑做好思想准备。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将来如何,鸡排哥真该歇一歇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美食   拉面   国庆   流量   平台   普通人   热度   价格   网友   怀化   山东   流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