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山疾控】
“想象一下:一口好牙能让你70岁依然啃着苹果,自信微笑;而一口坏牙,则可能让你在无数个深夜疼痛难眠,并为高昂的治疗费用头疼不已。口腔健康,是一笔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巨额投资。”
为什么口腔健康如此重要?
什么才是口腔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牙齿整洁,无龋齿,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确定为牙齿健康的标准。其实,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发音、容貌等,还是全身健康的“警报器”,与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紧密挂钩[1]。呵护口腔,就是为全身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今年9.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从现在开始,收下这份“爱牙指南”,让自己和家人远离健康风险,拥有一口健康好牙!
日常护牙的“六大金刚”
01减少游离糖、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糖类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也常被用作食品和饮料的调味成分,但同时也是公认的致龋危险因素。频繁摄入高糖零、食酸性食物或饮料会加速牙齿脱矿,进而引发龋病或导致牙齿敏感。
通常意义上的“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减少摄入频率,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游离糖。特别是儿童群体,家长应监督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减轻其糖类、酸性食物和饮料的依赖性,降低患口腔问题风险。
02有效清洁口腔
科学刷牙:养成每天至少2次的刷牙好习惯(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选择合适的牙刷(软毛、小头能更好地进入口腔角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若刷毛变形外翻,需及时更换;推荐使用国际公认有效的刷牙方法--巴氏(Bass)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2],刷毛与牙面呈45度角指向牙龈,小范围轻柔地水平颤动,从牙龈方向拂过牙面(上牙向下,下牙向上),具体图解如下:
图片来源:
关注牙缝清洁:仅用牙刷并不能100%清洁口腔,牙缝清洁同样重要!研究显示,牙缝刷的清洁效率显著高于牙线,但其使用前提是存在足够的牙间隙,若牙龈未萎缩、无明显牙缝,则更推荐使用牙线或水牙线(冲牙器)进行清洁[3]。
03使用含氟牙膏和局部涂氟
氟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维持适宜摄入量时,可增加骨硬度及牙齿的耐酸蚀能力。中华口腔医学会、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组织都肯定了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建议3岁以上儿童(龋齿高危人群)使用含氟牙膏。6岁以下儿童应在家长监督下使用,避免吞咽;孕妇等其他特殊人群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倡导3-6岁学龄前儿童每年接受两次局部涂氟。家长可定期带儿童前往专业机构实施牙齿涂氟,在牙面形成保护层,并促进被酸腐蚀的牙齿再矿化,预防龋病。
04窝沟封闭预防儿童龋病
儿童是龋病的易发人群。牙齿在刚萌出阶段,表面常存在许多称为“窝沟”的凹陷结构。这些区域容易滞留食物残渣,且日常清洁难以彻底,成为细菌滋生和聚集的场所,进而导致龋齿的发生。窝沟封闭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即在乳磨牙或恒磨牙完全萌出后不久,将一种粘接性材料涂布于健康的窝沟处。该材料渗入窝沟内部并经固化后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从而填平窝沟、增强牙面光滑度,使其更易清洁,减少细菌附着,最终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
口腔误区-这些坑你别踩!误区一:牙不疼不用看医生
一般而言,牙齿处于急性炎症期会出现剧烈牙痛,容易引起重视,但若炎症处于慢性阶段时,虽无明显的疼痛,其破坏却持续存在。若发现牙齿发黑或者牙龈出血、红肿,即便不疼痛也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误区二:刷牙流血是因为上火,不敢刷
牙龈出血是“牙周”发出的求救信号!健康的牙龈在正常刷牙或吃东西时,通常不会出血。真正的凶手可能是牙菌斑导致的牙结石堆积,造成牙龈红肿、出血。刷牙出血不能大意,及时检查找到原因,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误区三:老人掉牙是正常现象
老年人基础代谢的减慢的确会降低牙周组织的代谢与修复愈合能力,但老年人出现牙齿脱落并非必然,也可能是由于牙周炎,或者因龋损、磨耗等继发牙体崩损、脱落,是可防可治的。
误区四:大力出奇迹,横着拉大锯
暴力刷牙不可取!牙齿并不是越用力刷得越干净,粗暴的刷牙方式可能会在牙齿表面刷出“小凹槽”,继而导致牙龈退缩、牙齿酸痛敏感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牙髓炎。可采用上述推荐的巴氏(Bass)刷牙法,采用正确的方式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台保军.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防控策略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解读.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2] 陈琳,朱建华,唐艳凤,等.系统刷牙方法与巴氏刷牙方法的比较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9):32+
58.DOI:10.16269/j.cnki.cn11-9337/r.2019.19.020.
[3] Ng E, Lim LP.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Interdental Cleaning Aid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Dent J (Basel). 2019 Jun 1;7(2):56. doi: 10.3390/dj7020056. PMID: 31159354; PMCID: PMC6630384.
[4] 2025年全国爱牙日核心信息.中华口腔医学会信息部.
https://mp.weixin.qq.com/s/FG455FcruebmunYDwOpAGg?scene=1&click_id=2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