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相亲100次被拒的985毕业公务员,才明白见世面这词的真正含义

相亲界的“究极奇葩”你看过吗?

这是一段常年爆火在各类吐槽视频中的相亲节目节选,男主角叫小张,名牌985大学出身,考取公务员后在重庆买房定居。

小张的择偶条件是:女孩要性格温和、能操持家务;本科学历,有“铁饭碗”;得是重庆本地人,父母要有退休金。

按照这个要求,节目组很快找到了一位女嘉宾。

可小张看到女孩的第一眼,就说她太瘦了,自己喜欢微胖丰满的,因为那样“旺夫”。

主持人要小张和女孩一起出去逛逛,但女孩穿着高跟鞋不方便,看小张是不是能花几十块为女孩买个平底鞋。

谁料小张一听要花钱,连忙打断主持人的话,直言就在附近的快餐店坐一坐、或者去公园的长椅上吹吹牛就好了。

就这样,第一位女嘉宾被小张气得忍无可忍,直接跑掉了。

节目组为小张请到的第二位女嘉宾是标准的事业编,女孩来了之后,正好下起了小雨,女生便提议去吃日料。

于是,小张的本性在“花钱”这一过程中彻底暴露了出来。

他一边大方表示自己不差钱,一边想让节目组请客吃饭,因为节目组吃饭可以报销;

一听到日料店人均消费150元,立刻转头询问节目组女孩的事业编到底是不是真的,那意思大概就是:

如果不是真的事业编,那我花钱请她吃饭干什么呢?

在点单时,听到够不上最低消费,直接质问节目组:“今天的消费到底谁来承担?我可不想承担太多!”

主持人问:“你不愿意请女嘉宾吃顿饭吗?”的时候,小张居然当着女孩的面直言:

“我以前遇到过饭托!”认为节目组和女孩串通好了骗他来日料店消费。

看完这段相亲的全过程,不禁令人叹服:这个自称“相过将近一百次亲”的男人简直将抠门、低情商和普信演绎到了极致。

他所表现出的一切所谓“经验”、“认知”和“见过的世面”,其实都只是过度膨大的自我。

“见世面”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根本就不是认清他人,也不是看清这个世界,而是看清楚你自己。

虚假优越感

在当下社会,总有人利用寻常的生活方式,在他们所认为的“低自己一等”的人群中寻找存在感。

记得有一个朋友,家在小县城,说自己有个心理阴影,所以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吃过肯德基。

因为小时候过年,朋友的大姨走亲戚,将朋友接出去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

到了中午孩子们饿了,说要吃肯德基。大姨就问朋友:“你吃过肯德基吗?”

朋友在亲戚小孩中不想低人一头,为了虚荣心,点头表示自己吃过。

可大姨却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说:“你家那个县城哪来的肯德基?小小年纪就会撒谎,真是虚荣!”

他们的这些挑剔、贬低、偏见等等行为,根本就不是基于客观标准去评价某个人,而是将自己的缺点投射到他人身上,以此来获得虚假的优越感

这并不是真正的自信,正相反,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见过世面,所以才通过贬低他人来补偿低自尊;

而非认可自身的价值,目的就是通过“证明他人不好”来掩盖“我很差”的事实。

自我概念缺失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见世面就是结交了很多朋友、去过很多高端消费场所、逛过很多旅游景点、吃过很多顶级餐厅。

不可否认,这样的人确实算是见过世面,但“见世面”并不仅仅只有这一种方式。

如果将人生类比为赛场的跑道,那么每一个人处在不同的跑道上,就能走过不同的路,见过不同的风景。

既然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何谈谁见过世面谁没见过世面呢?

能分得清楚韭菜和麦苗的人没去过米其林餐厅和滑雪场,喜欢玩极限运动和四处旅游的人不会知道鸡蛋和大米多少钱一斤。

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却总有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自我概念清晰性缺失”;

“自我概念清晰性”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认知能力、价值观、各类特质等核心自我内容的明晰程度、稳定性和客观性的综合评估。

当缺失了“自我概念清晰性”,个体就会失去对自己核心需求的理解——自诩大方,却抠抠搜搜;

条件明明很差,却自我感觉良好;挑剔他人缺陷,却回避自身负面信息。

这样的人,要么过度膨胀失去自我,要么自我认同混乱,若说“见世面”,也只不过是能看见眼前的一隅而已。

清晰自我

当我们真正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庞大,再用世界的庞大、他人的优秀、社会和人性和复杂多变等等;

来对比自我,就会发现自我的渺小,进而奋发图强,向优秀者追赶。

所以,“见世面”的本质才会是“看清楚自我”。

在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理论”中,个体的自我认知可以通过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中他人的反馈形成;

也即通过别人眼中的我,去形成对“真实自我”的认知。

当个体收到了外部的负面反馈,ta的第一反应不是“我是否该反思”,而是“对方不懂我”、“他们都太物质太现实”;

那就说明个体缺乏“镜像自我”能力,不能及时校准自我认知。

于是,他们的见世面成为了“看透了这世界太现实”“看清了别人对我有多差”,而根本没有看清楚自己,就将自己的主观观念强行变为客观事实。

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时时询问自己:“我是谁?”、“我真正需要什么?”、“我的标准是否合理?”、“我的思维是否客观?”。

这样深度的自我觉察,才是应对这世界的基本能力,更是认知与个人素质成长的最好机会。

在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里,我们确实没有太多能力去改变他人,那么就只能“以人为镜”,改变自己。

如果你在与世界的互动之中,能够不断审视自我、发现自我,面对自我;

那么这样的探索,就足以让你成长为一个足够成熟、足够完整、认知足够广阔的自己了。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娱乐   含义   公务员   自我   女孩   认知   节目   世面   肯德基   朋友   大姨   个体   嘉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