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与中秋撞个满怀,归乡的路便多了几分急切——不为别的,就盼着与久未谋面的亲友围坐一桌,话话家常。
可不知从何时起,节日聚会渐渐成了“吃喝”的代名词,热闹的餐桌,反倒成了不少人的“甜蜜负担”。
平日里规律的饮食节奏,一到聚餐便容易被打乱:丰盛的菜肴一道接一道,劝食的话语一句接一句,不知不觉就超出了肠胃的承载。
最后往往是桌上剩着大半,肚里却胀得难受,既浪费了食材,又让自己遭了罪,实在违背了过节的初衷。
好在我始终记着“节制”二字:每顿饭只吃到八成饱,酒过三巡便主动停杯,不让放纵坏了节日的好心情。
而当自己作为请客者时,更会多几分考量——既要用热菜热汤传递心意,又不能让“热情”变成“负担”。
尤其见着年轻小辈,总会多叮嘱几句:别为了面子拼酒,身体受了伤、误了正事,再后悔也晚了,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
其实比起公款吃喝的“死撑面子”,自家掏钱请客本就该轻松自在:菜够吃就好,不必追求满桌堆盘;实在吃不完,打包带走也不丢人。
只是要记得,饭店的饭菜保鲜期短,带回家后得抓紧吃完,别让这份“节俭”最后变成了“浪费”。
说到底,节日聚会的核心从不是“吃多少”,而是“聚多久、聊多深”。
少些铺张,多些实在;少些勉强,多些自在,才能让团圆的暖意,真正留在每个人心里。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