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允祥
村口的老槐树又落了一层叶,老刘背着褪色的帆布包站在树下,像尊被岁月风化的石像。三十年前的这个秋天,他就是从这棵树下出发,带着全村人的期望走进了县城的高中,后来又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成了青泥河村第一个大学生。
"刘记者回来啦?"卖杂货的王婶探出头,脸上堆着热情的笑。老刘扯了扯嘴角,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他已经三年没回过老家了,要不是接到弟弟的电话说爹病危,他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踏回这片土地。
推开斑驳的木门,一股浓重的中药味扑面而来。爹躺在炕上,颧骨高耸,眼窝深陷,看见他进来,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回来了..."老人的声音细若游丝。
"嗯。"老刘应了一声,把包往墙角一扔,找了个板凳坐下。屋里静得可怕,只有药炉里咕嘟咕嘟的声响。他掏出烟盒,想点支烟,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爹年轻时最讨厌烟味。
夜幕降临时,弟弟端来一碗玉米粥。"哥,你跟嫂子...还好吧?"弟弟小心翼翼地问。老刘端着碗的手一抖,粥洒了些在衣襟上。"离了。"他淡淡地说,像是在说别人的事。
弟弟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屋子里只剩下咀嚼声和窗外的虫鸣。老刘放下碗,从包里摸出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半瓶白酒。"哥,爹还病着..."弟弟想阻止他。
"没事,我出去喝。"老刘抓起酒瓶,转身走出了屋。秋夜的风带着凉意,吹得他打了个寒颤。他在院墙边找了块石头坐下,拧开瓶盖,咕咚咕咚灌了几口。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压不住心底翻涌的烦躁。
三十年前,他是村里的骄傲。通知书寄到村里那天,支书敲锣打鼓地把红本本送到他家,爹当场就哭了,拉着他的手说:"三儿,你可得有出息,给咱老刘家争光。"那时候的他,眼里有光,心里有梦,觉得自己能闯出一片天。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省报当记者,成了十里八乡的传奇。每次回老家,门口都挤满了人,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都来求他帮忙找工作。他也曾意气风发,跑遍了全省的山山水水,写出了不少轰动一时的报道,年纪轻轻就评上了主任记者。
变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是三十岁那年,他负责报道一起矿难,亲眼目睹了二十多个矿工的遗体被抬出来,烧焦的身体蜷缩着,像一个个黑色的问号。那天晚上,他第一次喝到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报社的沙发上,总编辑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刘,这行就是这样,得学会扛住。"
从那以后,酒成了他的随身物。采访完喝,写稿时喝,加班晚了更要喝。起初只是为了麻痹神经,后来就成了戒不掉的依赖。早晨同事们总能看见他红着眼睛来上班,身上带着挥之不去的酒气。
第一任妻子是大学同学,温柔贤惠,劝过他无数次。"三强,少喝点吧,伤身体。"她总是这样说,眼里满是担忧。可他听不进去,工作的压力、现实的残酷,只有在酒精里才能得到片刻喘息。他们开始争吵,从最初的小声争执到后来的大吵大闹。离婚那天,妻子平静地说:"我不是不爱你,是太累了,我耗不起了。"
他也曾想过戒酒,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后来遇到了第二任妻子,是报社的同事,泼辣能干,以为能管住他。结果却是更激烈的争吵,家里的杯子摔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连结婚证都被她撕成了碎片。"刘三强,你就是个酒鬼!没救了!"这是她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
酒瓶见了底,老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他扶着墙,看着天上的月亮,突然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就哭了。他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想起爹娘期盼的眼神,想起前妻们失望的表情,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着,疼得喘不过气。
"活一天算一天,哪能处处让自己不开心?"这话他常挂在嘴边,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过得有多不开心。每天从宿醉中醒来,头痛欲裂,心里空落落的,像个无底洞。他厌恶这样的自己,却又无力改变。
"哥,你咋了?"弟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刘慌忙抹了把脸,转过身:"没事,风大,迷了眼。"弟弟看着地上的空酒瓶,叹了口气:"哥,爹刚才一直在喊你的名字,他说...他说对不起你。"
老刘愣住了。"爹说,当年不该逼你那么紧,不该总说让你争光的话,让你压力太大了。"弟弟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还说,知道你在外面不容易,要是实在太累了,就回家来,家里永远有你的地方。"
老刘的鼻子一酸,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这么多年,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为了爹娘的期望在活,为了村里人的眼光在活,却从来没问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把所有的压力和委屈都藏在心里,用酒精麻痹自己,以为这样就能逃避,却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爹..."老刘哽咽着,想进屋看看爹,可脚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挪不动。
这时,屋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接着是弟媳惊慌的叫喊:"爹!爹你怎么了?"老刘和弟弟赶紧冲进屋,只见爹浑身抽搐,脸色发紫。"快!叫救护车!"老刘大喊着,手忙脚乱地给爹做急救。
救护车呼啸着把爹拉走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老刘坐在急救室外面的长椅上,脑袋昏昏沉沉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摸了摸口袋,想找烟,却摸出了一个皱巴巴的药盒——那是医生开的戒酒药,他一直没吃。
不知过了多久,医生走了出来,摘下口罩说:"病人暂时脱离危险了,但情况还不稳定,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老刘点点头,想说谢谢,却发现嗓子哑得发不出声。
他走到走廊尽头的窗边,看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远处的城市渐渐苏醒,街道上开始有了行人。新的一天开始了,而他的人生,是不是也该重新开始了?
他掏出手机,翻出通讯录里一个许久没联系的号码,犹豫了很久,终于按下了拨通键。"喂,是李医生吗?我是刘三强...对,我想重新开始戒酒治疗..."
挂了电话,老刘深吸了一口气,清新的空气涌入肺腑,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些。他摸了摸口袋,把药盒里的药倒出来,就着冷水咽了下去。苦涩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开来,却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
这时,手机响了,是单位打来的。"刘记者,上次你跟进的那个扶贫报道获奖了!总编辑让你回来领奖呢!"同事兴奋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老刘笑了笑,这是他这几年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告诉总编辑,谢谢他。等我处理完家里的事,就回去。"挂了电话,老刘抬头望向天空,东方已经泛起了一抹红霞,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他知道,戒酒的路会很难,重新开始的路也不会平坦,但他有信心走下去。
他想起爹的话,想起老家的那棵老槐树,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他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他要为自己活一次,要让爹看到一个真正开心的儿子,要让那些曾经对他寄予厚望的人看到,他刘三强,不是个只会喝酒的窝囊废。
急救室的门开了,护士走出来说:"病人醒了,想见你。"老刘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病房,洒在爹的脸上,也洒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像希望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他知道,新的生活,从这个清晨开始了。过去的种种,好的坏的,都已成为过往。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坎坷,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找回了迷失的自己,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就像村口的老槐树,即使经历风雨,依然能在春天抽出新芽,在秋天结出果实。他的人生,也该重新开花结果了。
作者简介:
汪允祥,全国中小学作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高考作文实战专家,26年专注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半岛小作家、半岛学生记者特邀顾问,《十月少年文学》特聘讲师,百佳散文名家,《宁古塔作家》主编,《燕京文化》签约作家,第六届“小作家杯”青岛赛区组委会主任,“半岛杯作文大赛”西海岸赛区组委会主任,《小荷轻舞》主编,出版散文集《我把春天送给你》等多部,在报刊发表作品40余万字。《母亲的面糊子》等12篇文章被多所学校选为阅读理解试题。
为解决中高考语文难题,汪允祥经过多年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语文教学法,短时间内即可解决中高考语文困惑。近8年来,汪允祥创造了一个“中高考语文神话”,连续五年命中国内18省市中考作文,连续三年命中高考作文范围,在全国各地讲解“中高考语文4小时冲刺”数百场,学生中高考语文成绩人均提高5--15分,使上万学子受益。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