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伴随着藏地清晨的阳光,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开工。这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程,而是中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超级清洁能源项目。这个水电工程的投资规模高达1.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四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规划装机容量在6000万千瓦到7000万千瓦之间,年发电量预计超过3000亿千瓦时,是三峡大坝的三倍。
这个数字有多震撼?你可以想象,光是它产生的电力,就足以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的用电需求。而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将极大地缓解我国东南地区的能源压力,提升我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但这项本该全民欢呼、全球称赞的超级工程,却引来了一个国家的“狂跳反应”——印度。
为什么印度如此紧张?原因其实很简单:雅鲁藏布江下游一旦被调控,他们就慌了。
雅鲁藏布江从中国西藏境内一路奔流而下,出境后改名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东北部的重要水源,最后流入孟加拉国。据估算,这条河流给印度提供了超过15%的淡水资源,尤其对东北部农业、工业乃至生活供水来说,简直就是生命线。
工程一开工,印度外交部立刻站出来发话,表示“不接受未经协商的工程”,甚至放出狠话称“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国家利益”。
听起来义正词严,但问题是——印度自己在水资源上从来没干净过。
举个例子,2025年5月,印度水资源部长公开表示“不让一滴水流进巴基斯坦”。这还不算啥,他们干的最绝的是,在高温干旱季节把印度河上游水源硬生生切断,直接让巴基斯坦70%的农田没水灌溉,60%的居民没水喝。而等到雨季,他们又突然泄洪,连个招呼都不打,导致巴基斯坦从干旱转为洪涝,农田村庄被冲得七零八落。
你以为这只是对一个邻国的“操作”吗?早在1975年,印度就修建了法拉卡大坝,结果下游的孟加拉国大片耕地因断水而干裂,农业几近崩溃。
说到底,印度如今最怕的不是“水源被断”,而是“自己不能再随意操控水资源来打压邻国”。一旦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实现科学管理、调节流量,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水资源霸权”就要受到挑战。这种变化,让印度无法安睡。
从地理上看,雅鲁藏布江流域既是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战略安全的前沿。此次水电工程的开工,不只是意味着中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更代表着中国对该区域开发的全面推进。对印度来说,这不只是一座大坝的问题,更是地缘格局正在重塑的现实。
印度一直视自己为南亚的“主心骨”,力图在地区外交、安全、水资源等领域扮演领袖角色。而中国这边,一个大型水电工程,居然在没有“咨询”印度的情况下直接动工,无疑是在技术和能力上展示了另一种话语权——你可以吵,但你改变不了现实。
中国此举并非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发展。中国没有“切断”水源的意图,也不会搞那些“阴招”。相比之下,谁更习惯把水资源当成“武器”,谁更习惯突然放水搞突袭,大家心知肚明。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一直主张公平用水、科学管理,而不是像印度那样,遇事先喊“国家利益受威胁”,再搞个“突然泄洪”,让邻国猝不及防。
而这一次,印度的“焦虑”,其实暴露了它在南亚事务中越来越难以“单边控局”的尴尬。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开工,不仅是中国能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更是南亚格局中一次隐形的地缘博弈。
这场博弈的焦点,从来不只是“水”,而是——谁来制定规则。中国在行动,印度在抗议;一个在埋头苦干,一个在试图喊停。时间会证明,真正赢得尊重的,从来不是喊得最大声的,而是做得最踏实的。
当水流从喜马拉雅山脉一路奔腾入海时,它不会理会谁的“国家利益”受到了“威胁”。它只会奔向能管理它、善待它的方向。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踏实前进的脚步,是绿色能源的腾飞,是一个国家,靠自己走出来的未来。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