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中国,固步自封,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还在沉浸在泱泱大国的自豪感中。殊不知当时的世界局势早已变化,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万国朝拜的世界第一强国了。
当时的西方列强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大革命、文艺复兴。无论是军事、制度、文化都已经超过了中国。
1840年,英国政府委托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发起了鸦片战争,旨在开发中国市场。这场战争让中国颜面尽失,中国军队的表现让世界其他国家大跌眼镜。
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如今面对几艘风帆战舰居然毫无办法,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清政府仿佛印证了“破窗效应”一样,列强犹如饿狼一样向中国扑来,就连曾经对中国俯首称臣的日本也在甲午战争之后与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捞取了大量好处。
整个近代史中国一共与各国签订了700多条不平等的条约,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就像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民族矛盾日益增长,而中国的“废约之路”走的异常艰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的“废约”历史
提起清政府,可能大家最开始想到的只有“腐败无能”四个字。毕竟这些不平等的条约都是在那个时期签订的。
但是看待历史要有辩证的眼光,清政府的腐败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但是它在“废约”方面作出的努力也是应该被铭记的。
其实当时清政府签订的好多条约,我们如今只不过是站在上帝视角看它们是不平等的。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大部分人并不这么认为。
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整个华夏文明的活动区域基本被海洋、戈壁、沙漠、高山所围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中国拥有了不与外界交流的资本。
中国在近代早已被世界的发展趋势甩在了后面。当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时,中国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并认为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过是奇淫技巧。
至于当时英国人提出的条约,清政府个别官员甚至会觉得沾沾自喜,英国人的好多要求当时清政府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有些条约的签订,他们甚至觉得自己赚了。
当时的不平等条约签订的之所以如此草率,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和列强不属于一个“段位”了。丝毫看不出列强们提出的条件在当时意味着什么。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了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威力,大量的白银开始流入了西方人的口袋里。
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压的中国人喘不过气来,使得当时出现了维新派等进步官员,他们清晰地看出,这些不平等条约不仅仅是割地赔款那么简单,好多看似可有可无的条例其实标志着中国主权的丧失。
光绪皇帝当时联合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维新派主张与西方进行谈判,要求修改条约,夺回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对于有些极度苛刻的条约,要求废除。
由于当时维新派还提出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这就导致维新派四处树敌,不仅得罪了西方列强,还得罪的封建统治阶级。
最终在顽固派的打压下,百日维新运动宣布失败,光绪帝也被软禁起来。
除了清政府的官员主张废约,在民间废约运动同样声势浩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义和团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
关于义和团运动,一直以来争议不断,不可否认,他们的某些迷信行为确实显得荒诞可笑,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是一群扶清灭洋的斗士。
义和团在全国范围内打压洋人,他们把洋人称之为“蓝眼睛黄头发的恶魔”,烧教堂,缴商队,挑铁路,拔电杆。
义和团的行为,暂且不论他们的初衷如何,在特定的时期,他们确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夺回自己权利的决心,对于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义和团员嗤之以鼻,始终坚持大清的主权。
但是后期义和团运动威胁到了各国使馆的安全,列强们以保护使馆为由,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最终,清政府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了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辛丑条约》,条约中有一项规定,“禁止民间的反帝运动”。
因此在西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围剿下,义和团运动最终被镇压。但是民间的反帝运动依然时有发生,清政府关于《辛丑条约》的这一规定也是完全凭心情决定是否遵守,对于民间的反帝运动很多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义和团运动之后,还有一次收回权益的运动,这是一次民间的反帝斗争。当时英德两国对山东地区疯狂掠夺,欺压中国百姓。
山东的百姓非常愤怒,于是在当地豪绅的带领下,对英德两国的殖民者发起反抗,给当时的殖民者造成了大量损失,百姓们要求夺回山东的路矿利权。
最终,英德向清政府施压,这次群众运动总算被清政府镇压。当时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更是放话,“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是通过这次运动,让大家看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转投革命的想法。
总体来说,清政府对于废约这件事上也是做过不少努力,但是毕竟当时的国力与西方列强之间差距太大,这一时期的废约运动效果甚微,中国并没有摆拖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1911年,在孙中山的带领下,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革命军喊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统治中国将近300年的清王朝。
但是孙中山在发动革命之前为了争取海外的支持,并没有在革命纲领里提出“反帝国主义”,所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中华民国基本上也都继承了下来。
但是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设立外交部,并成立了条约研究会。
虽说当时的中国依然背负着不少不平等的条约,但是中国的外交事业总算上升了一个新台阶,开始在国际交流寻求平等地位。宁可在外交事务中无所事事,也不会再签订不平等条约。
1915年,北洋政府与智利签订了《中华智利通好条约》,虽说智利这个国家地处南美洲,是个与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但是这个条约是北洋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条约,在中国的外交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1914年8月,随着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把整个欧洲大陆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而大打出手。
当时羸弱的中国因为远离欧洲大陆,本想保持中立。但是德国当时在中国山东有着巨大的权益,日本早已对此觊觎已久。两国不顾北洋政府的抗议,为了争夺山东半岛而产生冲突。
北洋政府的处境极为尴尬,在一战中的处境可以用五个字概括: “中而不能立”,最终北洋政府权衡之下决定加入协约国参战。于是中国派出了大量劳工前往欧洲战场,基本上都是干些脏活累活。
这也就意味着北洋政府对德奥同盟国阵营宣战,这两个国家与中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宣布作废。1917,沙俄没有抵挡住红色武装的进攻,无产阶级领导的苏俄政权随后便与北洋政府达成协议,废除《中俄蒙协约》,中国再次取得了外蒙古的控制权。
一战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中国也成为了战胜国。但是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想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这显然是不能让中国接受的。
当时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据理力争,但是势单力薄,加上中国当时贫弱,没有国际地位,顾维钧的声音被巴黎和会“三巨头”忽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利导致了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口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谴责北洋政府的软弱。
两年后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再次提出了废约、修约的请求,最终得到了列强的让步,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中提出,尊重中国主权、领土与行政完整。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口头上的让步毫无实际意义。
这一时期,中国处在军阀混战的阶段,加上当时世界局势的变化,北洋政府成功废除了一部分不平等条约。
经历了北伐战争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因此中国也进入了废约的高潮。
南京国民政府发表的《对外宣言》中提到,“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美国当时考虑到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决定扶持蒋介石集团,帮助他建立亲美政权。《对外宣言》很快得到了美国政府的积极响应。
1928年7月,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与美国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中规定美方承认中国关税的自主权。
宋子文
其实当时的一众欧洲强国都已经无力继续维护在华的权益,之前那些条约已经快成为一堆废纸了。所以就不如借此机会,在国民政府面前留个好印象,来了个借坡下驴。
在下半年里,国民政府先后与德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国修订了条约,将关税贸易等主权收回国民政府。
这些基本上都是贸易方面的条约,由于当时我国的综合国力太差,即使这些条约被修正,与科技发达的列强做买卖,也占不到一点便宜,中国的市场依然被西方占据。
除了贸易方面的修约,国民政府也在对治外法权上进行了努力,国民政府曾多次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要求,但是这一要求被列强选择无视。
于是国民政府宣布单方面废除领事裁决权,但是国民政府的软弱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喊口号的勇气而没有抗争到底的勇气,随后便表示,“这仅仅是一个步骤”。
列强们看出了国民政府的软弱,于是变本加厉,纷纷提出条件,日本提出“开放内地并承认商租权”,英国则要求“分期废除”,其实就相当于无限期拖延。
这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也不算一点成果没有,收回了上海租借的临时法院,也算没有白忙活。
随着九一八事变得爆发,中国与日本开始了局部战争,蒋介石为了得到欧美国家的支持,暂停了修约运动。
1942年,中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英国需要中国出兵缅甸,缓解对日战争的压力,美国也希望中国战场能最大限度拖住日本陆军。所以,宣布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在这一天的日记中,他这样记载,“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快事”。
在美英两个世界“巨头”的影响下,比利时、挪威、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国也宣布放弃在华的特权。
1943年,在开罗会议中,国民党代表与美英等国签订了《开罗宣言》,宣言中规定,剥夺日本在亚太地区窃取的一切领土,并不再承认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1945年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允许外蒙古独立,但是作为交换条件,苏联也承认东北三省属于中国,而且尊重中国在东北的主权。这个条约其实对中国是不利的,因为东北三省原本就属于中国,外蒙古独立使得中苏之间形成了一片缓冲区。
总体来说,国民党的在废约运动中还是做了不懈的努力的,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些条约的废除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鲜血换来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党当天就宣布,以前列强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都将不予承认。
由于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宣布与中国建交,并废除了沙俄时期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1964年,中苏关系恶化,两国就边界问题而展开了谈判,虽说边界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一些细节方面中苏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中苏两国在边境剑拔弩张,苏联甚至在边境陈兵百万,准备大举进攻中国,好在当时处于冷战阶段,中苏开战,美国将会是最大受益者。
最终两国领导人极力克制才避免了大规模冲突,但是局部冲突不断,其中较大规模的便是珍宝岛事件。
在苏联解体前夕,中苏签订了《中国和苏联关于国界东段的协定》。2004年又与俄罗斯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边境问题总算得以解决。规定黑瞎子岛、珍宝岛、阿巴该图州等地区均属于中国领土。
此时,只剩下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没有解决。当时英国有超过3亿英镑的在华贸易利润,所以一直不愿意归还香港。
刚刚建国时,我党对于香港澳门等西方殖民地的态度非常冷静和慎重,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英葡两国的殖民统治开始动摇。
英国在取得了马岛海战的胜利之后,极度自信,撒切尔夫人访华时,针对香港问题也是表现出非常强硬的态度。
但是邓小平也是直言:“中国不是阿根廷。”如果英方拒不归还香港,中国不惜动用武力解决领土问题,这次外交事件最终以英国的失败而告终。
随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于1997年重回祖国怀抱,两年之后,葡萄牙政府也宣布归还澳门。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这些不平等的条约禁锢了中国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几代外交人员的努力下,这些不平等的条约一批一批的被废除。
有句话说的非常正确:“战争不能得到的东西,不要指望在谈判桌上能够得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实力才是决定话语权的根本。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