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郭富城电影《无名指》上映四天。
该片在香港走势颇强,不但稳居票房榜第二,两天时间就突破了百万票房关口。
但在内地则“极虐”,非但排映时间“垃圾”,排片率更从0.5%、1.7%降到0.2%,而总票房尚未突破五十万。
而郭富城该不该继续接演小众电影?
这个问题可堪一谈。
为什么聊这个话题?
就这么短短几天,笔者已经见到有相当多的影迷说,“郭富城该检讨一下,不要再接这些小众电影了”,大概意思还有,“接拍这种电影,既费神费力,又没票房,即便有一流演技,也因为导演能力不足,变成遗憾。”
言论底下,是担心他严重消耗个人商业价值,且费力不讨好。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比如此前,笔者也见过尔冬升导演说,“如果你拍了一部票房大爆的电影,接下来就可以去拍一部你想要拍的类型片,反过来就不行了。”
他这句话虽然针对的是导演职业,但同样适用于演员。
意思很简单,高票房是“真理”,当你手握“真理”,就可以恣意“任性”,但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夹着尾巴做人吧。
这与网友言论形成了呼应。
随便列几部郭富城电影做例子。
昔年,《风云雄霸天下》夺得香港票房年冠、《雷霆战警》东南亚大卖,迅即就将郭富城推上香港影坛一线巨星位置,而随着《浪漫樱花》票房下行,又接连两年没有新片上映,其声势应声下跌。
大概七八年后,一部《寒战》勇夺香港票房年冠、刷新港片内地票房纪录,让郭富城重回香港影坛之巅。
随即是破十亿票房的三巨头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怒破十二亿票房的单核巨制《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接近七亿票房的港式警匪电影《寒战2》,以及再破十二亿票房的《无双》。
巅峰之处,他悍然于《风再起时》,压番十余年未做过“二番”角色的梁朝伟。
声势之强,同期无双。
而后又有反面例子。
继《风再起时》止步五千万票房之后,另一部中小成本的《断网》,止步七千万票房,郭富城声势骤跌。
接踵而至的《扫毒3:人在天涯》,就竟然出现了空前的“无番”之状。
以该片开拍彼时而论,被片方点名空降的郭富城,携此前影坛无双的声势,毫无疑问必是一番,电影故事线和角色戏份占比,也能充分说明此节。
但你既然声势转弱,别人自然就敢一争。
这就是现实。
而何为票房第一要素?
自然是题材。
港影历史上的群豪,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拍的是动作片,许冠文和周星驰拍的是喜剧片,周润发拍的是江湖片。
反过来看。
郭富城所热衷的小众、现实、文艺题材电影,本身从来就不可能有什么良好票房表现,即便偶现“奇迹”,也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之成。
更深层来说。
当一个演员“过量”接拍此类电影的时候,自然会被观众和业内贴上“不具备娱乐性”的标签,从而带来商业票房价值方面的“伤害”。
所以影迷之虑,不无道理。
不过事情还有另外一面。
以笔者所见。
撇开那些公认的好片不谈,郭富城在诸如《白银帝国》、《杀人犯》、《麦路人》和《临时劫案》等新人导演作品中的表现,都堪谓上乘。
但有没有被电影本身拖累?
这是必然。
《白银帝国》虎头蛇尾,《杀人犯》刚猛有余、流畅不足,《麦路人》剧情冗余、不懂留白之技,《临时劫案》只能算半部好片。
而上述这些题材故事,若是放在谭家明、李安、张艺谋、王家卫、杜琪峰、陈可辛、顾长卫和许鞍华、徐克等大导演的手里,会是何等光景?
他很可能会拿奖到手软。
真正的问题,就在此处。
比如刚好有位刘德华拥趸说,别说什么文艺片没票房,你看刘德华的《桃姐》,不但拿了“马像”双料影帝,香港票房破了两千万,内地也有七千万票房。
刘德华当然很厉害。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新浪潮导演之一的许鞍华,能是初出茅庐的孔令政可比?十来年前的香港电影,又岂是当下的香港电影可比?
而郭富城有心支持新导演,也有悲悯情怀,这当然值得嘉许甚至是鼓励。
然扑爆相形,方可致远。
所以,摆在郭富城面前的,其实有两条路,要么,爆一部商业片,再去随心所欲拍一部小众片,要么,实在想要拍小众片,请择名导。
不然,恐一腔热血错付。
最后说句好玩的话。
《无名指》内地的发行方,简直像是充话费送的。
到底要废成什么样,才能集垃圾排映时间和约等于无的排片率于一身?
真是发行了个“寂寞”。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