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扎堆上市,真的是靠你一杯杯喝出来的吗?

最近,霸王茶姬在美股高调上市,一度突破500亿市值;蜜雪冰城更猛,上市当天就登上“千亿俱乐部”,市值如今接近2000亿。再加上股民、茶百道等品牌排队登陆资本市场,一场“茶饮上市潮”呼啸而来。

看似是我们一杯杯喝出来的“国货奇迹”,但真相恐怕没那么简单。


卖奶茶?不如卖铲子

蜜雪冰城一年卖出近90亿杯饮品,终端零售额逼近600亿,可它的财报显示,营收只有不到250亿。这意味着,你花的钱并没进雪王的口袋。

原因很简单,蜜雪冰城超过99%的门店都是加盟店。你手里的那杯柠檬水,卖钱的是加盟商,而不是品牌方。雪王真正的赚钱方式,是向全国两万多位加盟商卖机器、卖原料、卖冰淇淋和果浆。

这叫“卖铲人模式”。你想淘金,他负责卖你铲子,至于你能不能挖到金子,他不负责。

别以为只有蜜雪是这样,股民、茶百道、霸王茶姬等新茶饮品牌也都采取了类似模式:直营占比微乎其微,营收大头来自加盟系统。


为什么“卖铲子”才是最赚钱的生意?

就像当年美国淘金热,发家致富的不是淘金客,而是卖牛仔裤的李维斯;如今AI赛道风口,最挣钱的是卖显卡的英伟达。

奶茶品牌看似是“零售生意”,实则是“供应链生意”。

而事实是,这些“卖铲子”的企业靠加盟商实现了规模红利,但加盟商们过得并不轻松。数据显示,即使在品牌扩张前的黄金期,蜜雪加盟商也只是“2亏3赚5打平”;现在门店密度更高、竞争更激烈,赚钱更难。

因此,这波奶茶上市潮,更像是把“加盟者的努力”包装成了资本的盛宴。


奶茶公司为何突然扎堆上市?

从蜜雪冰城、股民,到茶百道、霸王茶姬甚至沪上阿姨,为什么它们都赶在这两年冲刺IPO?

表面看是品牌成熟、资本认可,实则背后是整个中国茶饮产业链的系统打法走向“出海阶段”。

这批奶茶品牌需要钱,不是为了继续打价格战,而是要在海外扩张版图。资本市场的融资正好成为它们进军东南亚的“粮草库”。


真正稀缺的,是整合能力

在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强国,果浆、茶叶、奶精、纸杯的供应商比比皆是。但能将这些零散的产业整合成一杯标准饮品、在全球复制千家万店的企业,才是链条的核心。

蜜雪、茶百道、股民,就是茶饮产业的“链主”。例如蜜雪的原料供应商田野股份、嘉联科技等,几乎所有营收都依赖这几个品牌。就像“果链”依赖苹果,“茶链”也需要链主品牌为它们定价。

资本愿意投这些品牌,是因为他们能主导产业链,而不是因为卖了一杯好喝的柠檬水。


下一战场:东南亚

如今蜜雪冰城在中国之外已开出5000家门店,霸王茶姬也在马来西亚等地落地百余家。

为什么都看上了东南亚?很简单:人口多、天气热、爱喝甜饮,对中式文化接受度高,而且本地市场还远没被卷起来。根据预测,到2028年东南亚茶饮市场将达到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近20%。

品牌之间的打法也各有不同:

这些布局,全都需要巨量资金支持,IPO恰好提供了这个“资本加油站”。


总结:资本看中的是系统,而不是饮品

这波茶饮上市潮,并非消费者热情的延伸,而是品牌们为“奶茶全球化”提前做的战略布阵。与其说我们在为奶茶买单,不如说我们在参与一场供应链整合的资本游戏。

而那些真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不是“卖饮料的人”,而是“卖系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美食   品牌   奶茶   东南亚   铲子   股民   霸王   资本   饮品   中国   柠檬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