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在华为最难的时候“补刀”的美企吗?如今,它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酒。
2025年华为生态大会热火朝天,比亚迪、闻泰等一众合作伙伴风生水起,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伟创力,却沦落到全球工厂大甩卖、万人裁员的地步。
曾对华为下手最狠的这家公司,终于走到了命运的拐点。
伟创力曾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子代工巨头。1969年在硅谷起家,靠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做大,珠海、苏州、长沙三地布局上千亩厂房,数万员工穿梭其中,尤其长沙工厂,几乎是为华为量身定做的,日产能高达8万台。
2018年,华为一家的订单占了伟创力年营收的10%,换句话说,没有华为,伟创力在中国的半壁江山都要塌。可惜,这位“衣食父母”,却在伟创力眼中成了可以随时切割的对象。
2019年5月17日,美国政府刚刚宣布对华为的禁令,伟创力第二天就“闻风而动”,全球断供不说,还把华为存在它手里的7亿物资偷偷扣了下来,理由是“合规审查”。
其中,仅珠海工厂就有4亿,是国内资产,剩下的3亿在海外。
要知道,华为与伟创力的合作采用的是“送料加工”模式——设备、原材料都归华为,伟创力只是拿点代工费。结果人家连本带利全扣了,说白了就是撕了协议、闹了掰。
华为当然不干,一边发律师函索赔数亿元,一边寻找新出路。但伟创力却拒绝归还物资,还附带各种条件,要求第三方转运、不得用于指定用途。
谈判十几轮,一点实质进展都没有,摆明了是想拖时间、看风向。谁都没想到,这一招不仅没压住华为,反倒把自己给搞没了。
伟创力长沙工厂率先撑不住,2019年5月直接停工。后来比亚迪接手二期项目,转手就把产能提了上去。
珠海工厂更惨,裁员上万人,赔偿不到位引发维权潮。2020年,这块年产值曾高达25亿的工厂,被3.85亿甩卖给领益智造,连个零头都不到。
这不是个别事件,而是一连串信任链条的断裂。中兴、小米等国内品牌纷纷转向比亚迪、闻泰等本土代工厂。欧洲客户也不再续约,原因很直接:你连合同都不守,谁敢把命脉交给你?
伟创力原以为押注美国市场能挽回损失,结果等来的却是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更高的成本。
印度工厂陷入劳资纠纷,东南亚订单一拖再拖,2023年全球营收被腰斩,财富500强的位置也几乎保不住。
一个做代工的公司,靠的是信任二字。你把客户的命当儿戏,客户就会用脚投票。伟创力用7亿物资扣押了华为,却丢了全世界的市场。这个买卖,做得真不值。
伟创力押错了宝,而华为却在压力下完成逆袭。
2023年,麒麟9000S芯片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加快推广,5.5G技术全球领先,供应链全面重构,比亚迪、闻泰、龙旗等本土代工厂迅速成长。中国制造的韧性,硬是把围堵变成突围。
而伟创力,错在短视。它以为站队美国就万事大吉,却没料到政策风向一天一个样。
看看高通、镁光这些企业,虽然也被卷进政治风波,但始终在游说、博弈中寻找平衡,至少没砸了锅。而伟创力呢?一刀砍断自己最大的客户,结果连创可贴都找不到。
别忘了,2025年的全球贸易环境已经变了。美国加征关税、盟友另起炉灶、供应链加速区域化,一家企业如果没有稳定可信的合作关系,很难在这个动荡中站稳脚跟。伟创力的垮塌,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它的净利润率本来就不到2%,靠的是规模效应和客户黏性。一旦客户跑了,失去的就不仅是营收,还有整个商业信用体系。
伟创力这几年忙着关厂、裁员、卖地,哪还有精力搞创新、拓市场?曾经华为给它“输血”,它却反手开刀,如今连自救都无力。
伟创力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全球化和地缘政治交织的今天,企业不能一边吃中国的红利,一边踩中国的底线。
商业不是政治的附庸,投机换不来长期利益。你可以在风口上飞一阵子,但没有信任,你连降落伞都找不到。
曾经的全球代工巨头,如今成了“脱钩”的反面教材。而华为,则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