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派人访华求和,中方还是没有松口,这件事情荷兰已经做不了主

9月下旬,荷兰政府突然宣布接管中国企业控制的安世半导体子公司,僵持一个多月后,又想要悄悄派出代表团赴华寻求“解决方案”。虽然芯片供货恢复了,但中国的态度并未软化。

这时荷兰才明白,这件事情已经脱离自己的掌控,自己已经做不了主了。

荷兰为何此时低头求和?

安世半导体说起这家公司看似低调,却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中占了不小的分量,尤其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市占率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它80%的晶圆加工都在中国完成。荷兰这次插手,直接打断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一根神经。

供货一停,最先慌的是欧美日的整车厂。

丰田、宝马这些巨头,谁也不愿为荷兰的错误决策背锅。有美媒报道,某欧洲头部汽车品牌在10月已紧急削减产能,原因就是拿不到芯片。零部件供不应求,车就造不出来,订单也没法交。行业链条上的每一环都开始向外施压,最终,这股压力集中到了荷兰政府头上。

卡雷曼斯说中美经贸谈判有进展,中国方面将恢复部分供货。但翻译一下,大概就是:“我们也不想搞事情,现在想补救,大家先别急。”不过不难看出,荷兰这次的“求和”,并不是出于内部立场的转变,而是形势逼人。

当初让荷兰出手的是华盛顿。之前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动“50%穿透规则”,要求盟友限制中资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运营权。荷兰的接管行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但到了11月,美方却悄悄调整了基调,中美之间的经贸磋商缓和了不少。这让荷兰一下子失了美国的背书。

可以说,起初是“执行盟友政策”,现在成了“接锅侠”。美国松绑,荷兰却还顶着火,搞得荷兰是骑虎难下。于是派人访华,希望能在不被舆论放大的情况下,悄悄把事情摆平。

代表团的出现,不是主动示好,而是现实逼迫下的被动操作。他们希望技术官僚之间谈谈就能解决问题,避免让这场“求和”变成一次公开的外交让步。

但中方对这种两面派显然是不买账的。

中方为何不松口?

这次,中国商务部的表态非常直接,明确指出,“荷方表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并要求尽快提出实质性方案,同时停止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运作。

对中方来说,这次荷兰的行为已经涉及到中国的底线问题。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本是全球化的基本逻辑。荷兰政府以“治理缺失”为由强行接管中资企业,明显违背了市场原则,属于用行政权力干涉正常商业行为。

这不只损害了中企权益,也破坏了国际投资环境。

中国一方面部分恢复民用芯片供货,释放出“可以谈”的信号;另一方面,军用或高端芯片依然控制出口,保留了博弈空间。这种“有限反制”与此前稀土出口管控的逻辑如出一辙。

这种策略避免了被扣上“破坏供应链”帽子,又保留了外交和经济上的谈判筹码。

而这场博弈的高度,已经不只是安世半导体的问题。中国商务部罕见地直接“喊话”欧盟,显然是有意将问题从荷兰层面拔高到中欧整体关系。在中方看来,这不仅是荷兰的问题,而是整个欧盟如何处理对华关系的一个风向标。

欧洲近年来一直高喊“战略自主”,但在关键节点上仍绕不开美国的立场。荷兰这次的操作,正是战略自主口号与现实操作之间巨大落差的体现。

中国选择在这个节点“拒绝松口”,也是在逼欧洲表明态度:到底是想做独立的全球力量,还是继续当美国政策的执行器。

这件事荷兰已经做不了主

中方把问题推到欧盟层面,荷兰的角色边缘化。中国并不打算只跟海牙谈,而是直接把问题抬高到布鲁塞尔,只有欧盟出面协调,事件才有可能真正推进。单靠荷兰自己,已经无法提供让中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欧盟要维持成员国的独立性和政策自由度,又要在全球博弈中展现统一立场。但是当类似于荷兰这次行为一样,某个成员国破坏了整体利益时,欧盟是否有能力协调修正?这对布鲁塞尔来说,是个现实考验。

欧盟越是迟疑,荷兰的处境就越尴尬。它既不能代表整个欧盟讲话,又无法单独与中国达成可信的协议。它既承担了风险,又没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回报。

未来即使这次事件得到暂时平息,只要中美博弈格局不变,欧洲又无法建立真正独立的对华政策,类似的事件还会不断出现。安世半导体只是一个缩影,更大的问题是,欧洲是否能在全球产业链与地缘政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场风波,其实也照出了一个更大的现实:欧洲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但在安全和政治上又高度依赖美国。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每一次对华决策都充满掣肘。荷兰的困局,正是整个欧盟“战略自主”成色的现实写照。

荷兰从最初的强硬出手,到如今悄然派人求和,一路走来,步步被动。中方坚持不松口,不是为了争一口气,而是明确划定商业规则与政治干预之间的红线。

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势,将不仅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成为观察中欧关系走向的一个窗口。欧洲要不要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或许正是这场事件留给它最难回答的问题。

参考信息:我们让步了?荷兰首相:中方同意恢复安世出口,对张学政保持免职2025-11-11 06:31·五常融视界

就安世半导体问题,商务部回应!2025-11-08 17:03·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科技   荷兰   中方   中国   欧洲   欧盟   美国   半导体   中美   布鲁塞尔   芯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