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以色列一位大学教授说了句惊人的话——“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很可能是美国”,全场一愣。

是警告?还是预言?

电视直播上的那句话

2025年春,在以色列国家电视台的一档深夜访谈节目里,嘉宾是特拉维夫大学的历史系教授——约西·科恩。

年约六十,一口流利英语,背景是研究欧洲反犹历史二十多年,写过《美国反犹主义档案》这类书。

主持人递过一个问题:你怎么看美国现在的反犹情绪?这本来是常规话题。

科恩盯着镜头,没回避,直接一句话甩出来——“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很可能在美国发生。”

台下有观众吸了口气,直播间沉了三秒钟。

主持人赶紧打圆场,说这只是学术设想,科恩摆手,面无表情:我不是假设,我是根据历史模式说话,接下来的五分钟,他列数据、举案例,说得很快,也很清晰。

他说,2024年,美国反犹事件过万。

光是学校里,五百多个犹太学生举报遭人辱骂、涂鸦、跟踪,FBI通报的仇恨犯罪里,犹太人占了近三成。

还念出几个城市名: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些是繁华地段、大学附近、犹太会堂门前。

“有人在准备,谁在准备?我不知道,但这是开始。”他说。

视频传遍了以色列圈子,传进美国犹太媒体。

美国《犹太人周刊》发专文:“我们会在这片土地上重演历史吗?”

从数字里钻出的真东西

2023年,美国全国仇恨事件统计年报出来,反诽谤联盟列出一串数据:反犹事件3325起,比上一年多了快一千起。

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翻了一倍还多。

那些事件里,20%是肢体攻击,30%是明确威胁,40%是仿照纳粹的符号。

不少发生在大学校园,墙壁上涂写反犹太主义言论

麻省理工一个犹太学生,被人推下图书馆台阶,腿断了。

纽约皇后区,有人在犹太会堂门口,烧了几本希伯来祷告书,录像里传出笑声。

这些数据和细节,在ADL官网都能查得到,每一条背后都有案号。

科恩不是凭情绪讲的,他把这些数据攒成一本厚册子,在一次封闭式学术会议上摊开,说这就是“仇恨的前奏曲”。

不光是民间仇恨在涨,一些政客的演讲也在边缘化。

2022年美国某议员,在演讲中提到“精英控制”时,台下高呼“犹太人!”那一刻没人制止,录音还传到了播客平台上。

QAnon在传播一种说法,叫“全球金融绑架”,核心就是犹太人掌控银行。

这套说法从2020年开始,在社交平台火起来,后面居然上了美国几位市长候选人的宣传文案。

德州一所地方学校,在历史教材里插入了一段“中立讨论”——犹太人是否影响过美国经济政策。

虽然最后撤了,那教材印了三个月,发到了几个县。

科恩说,这和1930年代德国课堂上,讨论“犹太商人是否剥削德国人”一模一样。

美国司法部已经列出,上百个反犹极端分子监控名单,结果2023年底有17人脱离视线,其中两人在俄勒冈被抓,车里有炸药、有枪、有写给“犹太精英”的威胁信。

这些是法院记录里的卷宗,所以科恩才说,不是猜,是看到了模式。

历史曾经怎么变成悲剧

约西·科恩在课堂上,常讲一句话:“屠杀不是从枪响开始,是从沉默开始。”

他说,美国现在发生的这些现象,德国1930年代都出现过,而且顺序也一样。

先是经济下滑,社会不安,中产焦虑,找替罪羊,报纸、广播开始发声音,说精英集团操控社会,说媒体不真实,说银行掏空国家。

没人点名,但群众知道在说谁,再往下,就有人把商店门砸了,有人把小孩打了,有人开始举火炬。

科恩把这过程叫“历史回声”。

“我们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声音。”

他举过一个例子,1913年,美国乔治亚州的利奥·弗兰克案

一位犹太裔工厂经理,被控杀害一名女工,舆论把他判了死刑,没证据,最后还是被拉出去吊死了,参与的有政界人士、有教会、有媒体编辑。

1940年代,美国没有参与纳粹大屠杀,但那时候,很多美国城市不接收犹太移民。

圣路易斯号轮船载着900名犹太难民,抵达佛罗里达海岸,被拒绝靠岸,漂回欧洲,很多人死在奥斯维辛。

这段历史,在美国历史课本里,被一带而过,在以色列课堂上会讲一整节。

科恩说,现在的美国,很多迹象跟那时候重叠,只是换了包装。

那时候是纳粹徽章,现在是社交账号。

那时候是小报影射,现在是播客带节奏,那时候是书店门口放传单,现在是算法推视频。

“仇恨从来不消失,只是换了入口。”

2024年底,加州一位犹太拉比公开说,自己收到死亡威胁,报警后没结果,最后是自己请了私人保安。

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座犹太小学,每天有两个持枪保安站门口,这在过去只有总统学校才有。

以色列外事委员会,内部讨论过:“是不是该提醒,在美犹太人做最坏打算?”

这句话没发公告,在一次内部备忘录中写了进去,科恩看过那份备忘录,没评论,只是沉默了一会儿。

最不愿听的警告

2025年春季,科恩受邀参加一次,在耶路撒冷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主题是“全球反犹主义趋势”。

会上他又重复了一遍那句话:“美国可能是下一个爆点。”

在他讲完后的问答环节,一个来自哈佛的学生提问:你这么说,是不是太悲观?

科恩说,“我是说可能,不是一定,你要是不当回事,它就更可能。”

后来有人说他危言耸听,有人说美国不是德国,不会再有历史悲剧重演,科恩不争,他只是继续发文,把2025年上半年,反犹暴力地图贴到网上,标出五十个点,附上警方通报编号。

每一个点都是一张脸、一个名字、一桩案子。

有的是在地铁站被推下轨道,有的是在公园被泼油漆,有的是家门口被挂上猪头。

有案子查出来是邻居干的,有的是网友约群殴。

有人问他,是不是鼓吹阴谋论,他答:不,我讲的不是谁要干什么,而是社会怎么往那个方向动。

2025年6月,美国国务院反仇恨专员,在公开讲话里承认,“当前犹太社群在安全感上的下滑,是事实。”

这句官方表态,被犹太社区组织截图贴在网页首页。

过去五年没人说这句话,今年他们说了,已经说明问题够大。

以色列国内,对科恩的态度分裂,有人赞同他理性预警,也有人嫌他“抹黑盟友”。

他自己不说这些,只说:“我说的是档案里看出来的事,不是脑子里编出来的故事。”

美国历史上反犹的记录厚厚几册,现在不过是在往上加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历史   以色列   美国   犹太人   学者   犹太   纳粹   纽约   德国   事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