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民挖出内藏银器的元青花,揭开700年前贵族富商的逃亡秘辛

1966年,江苏金坛县湖溪村村民锄地时,意外挖出了一个尘封六百多年的元代“时光胶囊”。一件青花云龙纹罐内,塞满了五十余件精美银器、它们的主人为何匆匆埋宝逃亡?专家们抽丝剥茧,开启了一次探秘。

这是一件硕大的青花瓷罐,拿开一只盖在罐顶的夹层银碗,罐内瞬间银光闪耀——里面竟然塞满了各式精美的银器!

这批珍宝很快被送到县财政局保存,随后转入镇江博物馆。考古人员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却发现,罐子发现的位置并没有墓葬的痕迹。

进行推测后,人们确认这是一处被时间遗忘的元代窖藏。“窖藏”是和平年代极少见的现象。它通常是动荡与灾难的产物。这意味着,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场迫在眉睫的离别与一个深重时代的悲剧。比如陕西董家村的青铜器、何家村的金银器、四川遂宁的精品宋瓷……

而这处元代窖藏,也是价值连城。

首先,充当容器的青花云龙纹罐直颈,方圆唇,鼓腹,平底,高26厘米、口径22.2厘米、腹径35.5厘米、底径20.2厘米。

器肩一周饰杂宝花卉覆莲纹,腹部饰双云龙纹,罐胫部则饰以仰莲纹,胎体厚重,施青白釉,莹润光泽,一眼望去便知道不是凡品。经鉴定,这件青花瓷罐制作工艺具有元代早期特征。

不过,罐子里藏匿的五十余件银器却与这罐子有着迥然的特质。

出土时盖在青花罐口上的夹层大银碗,通高7.5厘米,口径20.5厘米。碗为夹层,外层底心镂空梅花纹,纹饰旁刻有“沈万贰郎”款识。9件银小碗既有直口、圆腹、圈足款,也有直口、圆腹、小平底的款式,小巧精致;

此外,罐子里还有非常精美的银盏,莲花形银盏整体作莲花形,十二曲菱花形口;梅花形银盏则为五曲花口,盏壁压印两层梅花纹饰。还有一只非常有说道的“教子升天”银杯,直口,圆腹,圜底。杯外壁饰一螭虎,螭爪攀在杯沿,长身用力撑住杯壁,耸身蓄势,准备腾身跃起。杯口沿有“范婆桥西徐二郎花银”的戳。

这些银器还有铭刻着阿拉伯文银盘、银首饰和货币,这些银器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多有银匠戳记和标明成色、用途的款识。这不仅为人们研究元代金银器制作和商业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还为人们推测这元代窖藏的时间与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考古工作者对元代窖藏器物的排比研究表明,元代窖藏埋藏时间大部分在元代中晚期。

那这装满精美银器的罐子为何出现在这里?

翻开史书与地方志,人们循着可疑的时间线进行了探秘,很快,人们的目光被“红巾军”三个字吸引了。

元末顺帝时期(1333-1368年),朝纲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颍州(今安徽阜阳)刘福通起义,以红巾为号,陷颍州。

元末农民起义军中,以红巾军影响最大。他们因树红旗、头绑红巾而得名,又因焚香聚众,故又称“香军”。

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杭州。

可以想见,在红巾军席卷江浙之际,居住金坛一带的权贵们仓促间把家里的金银财宝和贵重物品埋入地下是情理中事。

那罐子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元代,白银已作为货币流通使用,民间借贷、劳务报酬及日常交易都有用白银的。银锭、银条等是当时货币的常见形式。从金坛元代窖藏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瓷罐及50余件银器看,它们绝非一般平民所能拥有。

镇江在元代为镇江路总管府,下辖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居住本地的少数民族很多,有蒙古族人、回族人、维吾尔族人等。

从窖藏银器的特点和青花瓷器的规格来看,其主人很可能是地位较高的蒙古人或其他少数民族官员,不过,银器上的“沈万贰郎”等款识也可能暗示这罐子与富商家族有关。

因为元末民族矛盾尖锐,蒙古贵族和色目商人正是农民起义军针对的主要对象。面对红巾军的威胁,他们不得不仓促逃亡,将最珍贵的财物埋藏地下,期望日后返回取用。

只不过,乱世之中,窖藏的主人,很可能在随后惨烈的战乱中罹难,或流离失所,再也无法回到故乡。而原地,只留下了青花瓷罐中的银器,还在诉说着当年贵族富豪的精致生活。他们当年享受富足生活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被踩到脚下的汉人,会为他们造成如此大的人生挑战吧。

历史的偶然,让这些珍宝在1966年重见天日,让我们能够透过它们,窥见元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那些曾经鲜活却最终消散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命痕迹。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冷知识##上头条 聊热点##我的宝藏兴趣##江苏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历史   银器   富商   江苏   挖出   贵族   年前   农民   元代   青花   罐子   金坛   云龙   瓷罐   款识   至正   镇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