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生于1901年6月3日,逝于2001年10月14日,活了整整一个世纪。他前半生活跃在中国政坛,后半生被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目的是逼迫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件事直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改变了抗日战争的格局。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本以为能继续抗日,谁知一到南京就被扣下,从此失去自由。先是被关在南京,后来移到浙江奉化溪口,1937年1月起软禁在那里。
抗日战争期间,他被多次转移,1938年到江西萍乡,1946年随国民党退到台湾。先在台北郊外新店安家,后来搬到高雄西子湾等地。软禁期间,他没法直接接触外界,但通过报纸、旧部来信和访客,了解大陆情况。1990年,他恢复人身自由,1991年赴美探亲,1993年定居夏威夷。在那里,他接受了不少采访,谈起过去的事。西安事变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后来在口述历史中提到,这件事让他看到国民党内部的问题。国民党当时装备好,士兵多,但打仗时士气不高,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为啥打。共产党那边不一样,战士们有明确目标。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就接触过共产党人,通过周恩来等,他了解到延安的情况。
事变解决后,国共合作抗日,东北军也参与了抗战。但1945年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国民党在大陆失利。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张学良也被带去,继续软禁。张学良晚年常看报纸,关注大陆变化。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次年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这些事他都通过媒体知道。晚年口述中,他说西安事变让他反思,为什么国民党输了。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大家只顾自己小算盘,没把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张学良觉得,西安事变虽是兵谏,但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这点功过难论。
他在夏威夷时,对访客说,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不是武器问题,是人心问题。大陆人民选择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老百姓着想。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看到蒋介石的政策偏向攘外必先安内,但日本入侵东北后,不抵抗让东北丢了。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了东北,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撤军关内。这件事让他背上骂名,但他后来解释,是蒋介石的指示。
软禁期间,他读了不少书,包括共产党方面的报道,渐渐明白共产党胜利的道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虽抗日,但内部派系林立,腐败严重。共产党在陕北根据地,坚持土地改革,让农民有地种,这赢得了民心。张学良从渠道得知,长征后共产党在延安站稳脚跟,发展壮大。1945年重庆谈判,毛主席亲赴重庆,和蒋介石谈和平,但内战还是打了。谈判中,共产党提出和平建国主张,但国民党不愿分享权力。
张学良晚年认为,西安事变是起点,让国共合作抗日,但国民党没吸取教训,继续独裁。张学良在台湾软禁时,曾写过一些笔记,反思这些事。恢复自由后,他更自由地表达看法,说共产党胜利是历史必然,因为他们代表人民利益。西安事变让他从参与者变成旁观者,看清了双方差距。
张学良晚年指出,共产党胜利靠毛主席的一项本事,就是让每个战士明白打仗是为了什么。这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士兵从心底认同。国民党军队士兵当兵多为混饭吃,或效忠长官,军饷一断,队伍就散。共产党军队不同,毛主席领导下,干部反复讲道理:打仗是为翻身做主,分田地,赶侵略者。战士们听了,觉得是为自家前途拼命,自然战斗力强。延安时期,共产党在陕北窑洞里,坚持群众路线,官兵平等,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点张学良从报道中知道,觉得国民党比不了。国民党军官高高在上,士兵像工具。毛主席则把革命道理讲得通俗,农民兵一听就懂:枪杆子是为保卫自家土地。长征途中,红军吃苦耐劳,战士们啃树皮草根,还保持高士气,因为知道是为建立新中国。国民党军队装备美式武器,但士兵不知为谁打,败仗一多就溃散。
张学良说,东北军当年勇猛,但基于个人忠诚,不是信仰。一旦领导不在,军心就乱。共产党军队有信仰武装,毛主席用最朴实的话,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让战士觉得革命就是自家事。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从延安撤出,转战各地,战士们不怕苦,因为清楚目标是推翻旧政权,建立人民政权。
张学良觉得,以他的能力,很难理解毛主席怎么做到,但事实摆在那。共产党胜利后,新中国成立,毛主席领导人民搞建设,工业农业齐头并进,人民生活改善。这本事不只用于战争,还用于和平时期。张学良从海外看大陆发展,感慨共产党教育群众的本领强。国民党在台湾,所谓“总统”蒋介石推行威权,但人心不稳。
中朝关系也如此,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援助朝鲜,体现了国际主义。张学良认为,毛主席的外交政策,让中国站稳脚跟。这本事延伸到国际,让弱国变强国。教育战士不是空谈,结合实际行动,如土地改革,让农民得实惠,自然支持共产党。国民党土改喊口号,没落实,失民心。张学良说,共产党能胜利,是因为毛主席让人民知道,为什么要跟着党走。
晚年张学良口述历史,由唐德刚整理,里面多处提到这点。他说,国民党输在没让士兵明白战斗意义,只靠强迫。张学良觉得,毛主席这招,简单却管用,让一支弱旅变成铁军。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虽被软禁,但通过渠道了解共产党军队变化。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快,因为战士有觉悟。国民党军队虽多,但腐败拖累。张学良晚年感慨,毛主席的本事,是把抽象理想变成具体动力,让每个人都参与革命。
毛主席这项本事,让共产党从陕北小根据地,扩展到全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百年屈辱。共产党胜利后,继续用这本事搞建设,让人民明白,国家发展是为大家好。土改运动,让亿万农民分田,翻身做主,自然全力支持。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知道是为建强国努力,热情高涨。
张学良晚年从报纸电视看大陆变化,觉得共产党教育群众的本领,促成经济腾飞。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援助朋友国,如朝鲜、越南,体现了友好政策。中俄关系稳固,互相支持。张学良认为,这本事影响深远,让中国从积贫积弱变自立自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所谓“政府”搞威权,没赢得人心。张学良晚年希望和平统一,秉持一个中国。张学良感悟到,共产党胜利不是偶然,是毛主席本事的结果。
1950年代,大跃进虽有曲折,但人民信念坚定。毛主席教育方式,让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张学良说,国民党领导层脱离群众,只顾小圈子。共产党则相反,领导带头,群众跟上。这影响延续到现在,中国发展快,人民生活好。张学良晚年口述中,多次强调民心向背决定胜败。
晚年他反思一生,觉得西安事变虽冒险,但推动抗日。张学良没美化蒋介石,说他争权夺利,不用人才。张学良认为,共产党领导层用人唯贤,团结一致。张学良逝世前,希望祖国统一,一个中国是共识。晚年张学良虽在海外,但心系祖国,而共产党胜利的秘密,就在于毛主席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奋斗。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