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和美国达成的“苛刻协议”里喘口气,越南就迅速转头,把“关税大刀”挥向了中国。
据报道,越南在类似临时反倾销税到期后,对原产于中国的部分热轧卷钢产品征收高达27.83%的反倾销税。
越南贸易部在声明中说,新反倾销税措施本月6日起生效,为期五年。
越南对中国热轧卷钢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要知道,这份声明是7月7日才正式对外发布的。
换句话说,越南的这项反倾销措施是“提前生效”的。
这么突然的操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越南是“借中国的钱,补美国的账”。
7 月 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 “真实社交” 平台宣布美越达成 “历史性贸易协议”。
协议规定美国将越南商品的关税从原本威胁的 46% 下调至 20%,越南则对美国产品全面零关税开放市场。
20:0这个数字已经够讽刺了吧。
还有更讽刺的。
协议要求对“第三国经由越南转口”的商品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个“第三国”,虽然没有指出来,但是很明显说的就是中国。
特朗普要堵死越南“从中国进口产品,加工后卖给美国”这条发财之路。
过去几年,中美摩擦加剧,中国部分出口企业为了避税压力,将组装、包装环节搬到越南,再通过越南出口至美国。
新协议一出,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
有报道称美方还要求越南建立 “转口监测机制”,接受美方海关核查,越南需建立 “中国转口监测系统”,允许美方核查生产线。
可以说,这是一份典型的“霸王协议”。
越南看似稳住了对美出口,但也确实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越南一直是中国钢铁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2024年,越南就是中国钢铁的第一大出口国。
中国出口至越南的热轧卷钢是越南建筑、汽车、机械等行业的重要基础材料。
中国出口给越南的产品,大多都价格合理、稳定可靠,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越南降低整体制造成本。
一旦征收近28%的额外税费,越南本地制造业的采购成本将迅速上升。
现在越南不仅不给“合作伙伴”留情面,反而直接挥刀,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反倾销行为。
这是一种代价转移。
越南对美国做出零关税让步,必然会引发本国市场对美国产品的冲击。
与此同时,对美出口产品仍要承担20%的基本关税负担,财政收入也会受到压力。
为了弥补这些空缺,越南将税负转向了中国,借反倾销名义回收关税。
越南这么做的目的已经是呼之欲出了,说白了就是两点:怕美国和缺钱。
一方面,是继续向美国示好,防止特朗普“朝令夕改”,再给越南找麻烦。
另一方面,越南此举或许也有“借”中方的钱来填补越南国库“窟窿”的意思。
越南这次宣布对中国热轧卷钢征税的时间节点也十分奇怪。
公告发布日是7月7日,但征税生效时间却是7月6日。
这种征税生效时间早于公告发布时间的情况,不符合国际贸易中通常自公告之日起或之后执行的惯例。
这会使中国企业缺乏预警,遭受经济损失,容易引发对其程序透明度的质疑,也会影响中越之间基于密切经贸关系形成的合作信任。
从合作角度讲,越南这一手太不厚道了。
越南本地制造商显然也感受到了这项措施的“副作用”。
热轧卷钢是建筑、汽车、家电等产业链中的核心原材料。
越南许多企业依赖中国钢材实现低成本运行。
一旦价格上升,影响是连锁反应式的。
建筑工程预算飙升、汽车成本上涨、家电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
这会让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关门大吉”的风险。
为了保持竞争力,许多公司或许只能通过减少生产或者提高价格来应对加税的冲击,最终还是消费者为此买单。
越南的情况远远不止于钢铁。
手机、电器、光伏板等各类产品的生产线,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的配套和技术。
越南如果真想“独立”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些产业链的瓶颈,而当前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环境下,越南显然做不到。
可以说,这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税,实际上已经在越南本土激起了反弹。
根据越南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越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2052亿美元,中国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制造业领域,越南确实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越南塑料协会称,越南需进口 70 - 80% 的塑料原料。
有数据显示越南 60% 的电子零部件从中国进口。
从钢铁设备来看,2024 年 1 - 2 月越南自中国进口钢铁 180 万吨,是美国的 3 倍,且越南进口钢材主要来自中国,占比 62% 左右。
本质上说,越南的制造能力仍嵌套在中国主导的区域供应链当中。
这也意味着,一旦与中国关系出现紧张,越南的“工业系统”就可能出现断裂风险。
越南目前的本地化能力仍不足以支撑独立制造链。
越南在对外政策中既想依赖中国产业链,又希望紧靠美国市场。
但是两头通吃,对越南来说,还是太难。
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在7月3日发布声明,坚决反对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表明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反制。
中方明确表示:“如若相关方执意损害中方正当利益,中方必将坚决反制。”
对越南来说,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可以理解。
但凡事该有底线。一边对美国言听计从,一边对中国突然加税。
越南这一波操作,就是典型的“拿中国的钱,补美国的账”。
中国的钱真这么好拿吗?当然不是。
还有一部分人一直存有“中国应该回报越南”的心思。
在不久前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越南总理范明政就曾放出意味深长的话:“强者有义务帮助弱者”,还表示“中国是大国,如果没有亚洲,中国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
潜台词就是——中国是时候“回报”亚洲了。
这明显就是“道德绑架”。
近年来,美国持续推动“去中国化”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计划。
越南因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位置靠近中国(便于承接部分产业链外溢)、加入多个自贸协定(如 CPTPP、EVFTA)等特点,成为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
越南若要取代中国的位置,并不现实。
一方面,它的基础制造设施仍受限,产业技术积累尚浅;
另一方面,区域合作机制如RCE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仍高度依赖中国推动。
越南的对外政策如果过于偏向美国,势必在本地区制造不必要的紧张。
更何况,美国本身也面临政策不确定性。
一旦政府更迭,越南的战略选择可能面临“得不偿失”。
越南想借美国之力走得更远,可以理解。
但在策略上,对中国动手的方式、时间、态度,都显得太过冒进。
但中国不是提款机,也不是被动接盘侠。
中方的立场很明确:你若真心合作,我以诚相待;你若伤我利益,中方也绝不会忍气吞声。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