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创新,别丢了文化之魂

彭泷阩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月饼销售进入高峰期。然而,有网友发现在电商平台上,一款“狗咬吕洞宾月饼”的产品在多家商铺售卖,商家还特别注明是恶毒整人月饼,引发热评。极目新闻记者在平台上搜“狗咬吕洞宾”月饼,展示出多家月饼商铺。其中一家商铺中,特别展示了一块被咬了一口的月饼,该月饼上印有吕洞宾三字和吕洞宾形象,旁边说明标注:顺丰包邮狗咬吕洞宾月饼礼盒,恶毒送男朋友女友。

月饼作为中秋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苏轼笔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意描绘,早已将月饼与明月、团圆等美好意象紧密相连。然而,当象征团圆的月饼被冠以“整人”的标签,我们不得不深思:传统文化的创新边界究竟在哪里?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该如何平衡?

纵观当前市场,月饼创新本是多维度的。从传统的五仁、豆沙到创新的流心奶黄、低糖健康,从简易包装到环保材料、文创设计,这些创新都在尊重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但是,任何创新都应当守住文化底线,若一味追求猎奇效应,甚至以戏谑传统文化、挑战公序良俗为卖点,这样的“创新”不仅偏离了正道,更是对文化传承的伤害,终究只会昙花一现。

老字号品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尤其需要珍惜自身的文化价值。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品牌,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理当在创新中守护文化基因,在发展中传承文化精髓。若为短期利益而随波逐流,甚至参与低俗营销,无疑是对文化传承使命的背离。近年来,多部门联合开展遏制“天价月饼”、过度包装等专项整治行动,就是要让传统节日食品回归文化本源,防止商业炒作异化传统文化内涵。这些举措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为商业创新划定了清晰的红线。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创新必须守住根本。正如参天大树需要深扎的根系,文化创新若离开传统的土壤,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大考中,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商家应珍惜文化传承的使命,平台需把好审核关,消费者也要理性选择投票。唯有如此,才能让中秋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月饼寄托的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别让变味的月饼,淡了团圆的味道;别让猎奇的营销,远了文化的真谛。守住月饼的本味,就是守住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让我们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中秋明月永远照亮文化传承之路,让每一块月饼都承载着纯正的文化韵味和深厚的情感价值。这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尊重,也是对创新发展最深刻的理解。

来源:华声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美食   月饼   文化   传统文化   狗咬吕洞宾   团圆   守住   中秋   中华民族   寄托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