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不再是人生必选项了?未来五年,为什么说没买房的赌赢了?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都说现在的房价在下跌,但是就算这样的趋势也依然有不少年轻人还在租房子住,对于他们来说房子究竟是买的还是租的,已经不重要了,买房似乎也不再是人生必选项了,现在就让小陆带着大家来看看这背后的真相。

爆改出租屋的热梗,藏着2.6亿人的安居焦虑

“7天800块爆改老破小”的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镜头里刷墙漆、装窗帘的动作特别治愈,评论区里全是共鸣,大家追的不是装修教程,是那种“把日子攥在手里”的踏实感。

2025年的统计数据很直观,全国租房人数已经冲到2.6亿。像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租房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年轻人几乎占了主力。

有位做新媒体的姑娘小周分享自己的经历,来北京两年搬了三次家,每次都要打包半车行李。

她最糟的一次经历,是租了中介的隔断间,冬天暖气不热,夏天漏雨,退租时还被以“墙面有污渍”为由扣了1000块押金,这种委屈,不少租房人都感同身受。

靠工资在大城市买房,这话现在说出来都觉得沉甸甸,就拿深圳来说,平均房价每平米6万多,一个普通上班族不吃不喝,一年攒的钱也买不了两平米。

这种压力下,很多人都把买房当成了遥不可及的梦,但“十五五”规划一落地,住房这盘棋的玩法彻底变了。

不是说要把房价打下来,搞什么“一夜暴富”的美梦,而是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买房不再是人生必答题,租房也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种改变,不是空口说说,政策正在一点点落地,把“住房主权”真正交到普通人手里。不管你是租房还是买房,都能在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用再为房子惶惶不可终日。

租房不再是过渡,政策给足“定心丸”

以前租房,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过客”。落户、孩子上学这些事,想都不敢想,好像只有买了房,才算真正扎下根。

2025年9月15日《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白纸黑字写着“租购同权”,这下腰杆真的硬了。

“租购同权”不是虚头巴脑的口号,是实打实的福利。最让人关心的落户问题,已经有多个城市松了绑,就像杭州,去年就出了新政,租房满3年,再加上连续缴纳社保,不用买房就能申请落户。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表哥两口子在杭州做电商,租了五年房,今年3月拿着租赁合同去派出所办理落户,不到半天就办完了手续,表哥说,拿到户口本的时候,他媳妇哭了,觉得终于在这个城市有了归属感。

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前总担心“租房没学区”,现在凭合法的租赁合同,孩子就能和买房家庭的孩子一样,在学区内就近入学。

上海去年就有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租房家庭子女与购房家庭子女享有同等入学权利。

新闻里就报道过,上海浦东的租户李女士,凭租赁合同给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孩子顺利进了小区对口的重点小学,放在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她之前还差点为了孩子上学,咬牙凑钱买老破小的学区房。

租房的安全性也在升级。条例里明确规定,厨房、卫生间、地下室、车库这些空间,绝对不能单独出租,那种把一套房隔成十几个小间的群租房,也被严格限制,发现一处查处一处。

上海去年就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2000多套违规群租房。有个租客住的隔断间,甲醛超标3倍,身体出现不适,最后房东不仅全额退还了房租,还赔偿了2万块医药费。这种保障,以前想都不敢想。

退租时的“扯皮”也有了解决办法,以前房东总爱“鸡蛋里挑骨头”,墙皮掉一点、地板有划痕,就扣押金,现在不一样了,条例明确规定,退租时房东不能恶意定损,要是有纠纷,法院会站在租客这边。

广州就有过这样的案例,租客小王退租时,房东以“沙发有凹陷”为由扣押金,小王起诉后,法院判决房东全额退还押金,还赔偿了小王的误工费。这就是政策给租客的底气。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房子由政府统一定价,价格普遍比市场价低不少,有的城市甚至能打到6折,深圳的“安居型商品房”就是典型,周边商品房卖8万每平米,它只卖3万多。

更贴心的是,国家鼓励保障性住房不设收入上限,不是说只有困难家庭才能申请,就算你月薪3万,只要符合条件也能申请。而且还能使用公积金支付房租,进一步减轻压力。

程序员小李,月薪3万多,就在深圳申请到了一套60平米的保障性住房,每个月房租只要2000多,用公积金抵扣后,自己几乎不用再掏钱,他说,以前总觉得买房遥遥无期,现在住上保障房,日子踏实多了。

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已经在试点“租购混合”的新楼盘,一个小区里,既有单价高的商品房,也有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大家共享同一个小区的物业、绿化和学校资源。

北京昌平就有这样一个新小区,里面既有单价8万的商品房,也有单价3万的保障房。住在这里的孩子,都能上同一个小区配套的幼儿园和小学,不会因为房子价格不一样被区别对待。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租购同权”了,更像是一场居住领域的“平权运动”。不管你住的是商品房还是保障房,都能平等享受城市资源,不用再因为房子的价格被划分成三六九等。

买房迎来黄金时代,安心才是硬道理

“十五五”规划把房地产正式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框架,这就定了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后买房,门槛更低、选择更多、风险更小,住起来也更舒心。

最让人头疼的“烂尾房”问题,以后基本不会再发生了,一方面,现房销售将成为市场主流。房子盖好后,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才能上市交易,你能亲眼看到房子的户型、质量,再决定买不买。

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对着沙盘和图纸“开盲盒”,担心交了钱房子却烂尾,郑州就有过这样的教训,之前有个楼盘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几百户业主交了首付却拿不到房,维权之路走得特别艰难。

现在有了现房销售的规定,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就算是还在实行预售的项目,购房款也会打进指定的监管账户,由政府、银行、开发商三方共同监管。

开发商不能随便动用这笔钱,只能按照工程进度申请拨付,比如地基打好了给一部分,主体结构封顶了再给一部分。这样就从源头防止了开发商卷款跑路,保障了购房者的权益。

房子的品质也在同步升级,新规要求,住宅层高不能低于3米,四层及以上的住宅必须配备电梯,这对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来说,太重要了。以前很多老小区没电梯,老人上下楼特别不方便。

隔音效果也有了明确标准,广州今年新开盘的一个小区,就做了三层隔音处理,就算邻居家孩子在屋里跑跳,这边也基本听不见声音。有业主在网上分享体验,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智能家居也成了标配,漏水漏电会自动报警,老人小孩不小心摔倒能一键求助,家里的灯光、窗帘还能远程控制,这些以前只在高端楼盘才有的配置,现在普通住宅也能享受到。

对于都市打工人来说,“十五五”规划重点推行的都市圈一体化,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不是让你“退而求其次”去郊区买房,而是给你一个“用小钱享受大城市资源”的机会。

南京都市圈的马鞍山就是个典型例子。这里的房价只有南京的三分之一,却有南京名校的分校,网友分享自己的同事小张就在马鞍山买了房,每天坐高铁去南京上班,只要20分钟,票价15块钱,比在南京市区通勤还方便。

他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分校,教育资源一点没打折,成都都市圈的资阳也一样,医保和成都互通,资阳的参保人在成都住院能直接刷卡结算,报销比例和成都本地完全一样。

我阿姨去年在成都的大医院住院,花了8万块钱,回来直接报销了6万多,不用自己先垫钱再跑手续,特别省心。这种资源共享,让打工人有了更多选择,不用再挤在大城市的核心区承受高房价。

说到底,“十五五”规划对房地产的调整,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房子不再是用来炒作的投资品,而是回归了“居住”的本质,从“有房住”到“住得好”,从单一的商品房到多元的住房供给,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这种改变,带来的不是房价暴跌的虚幻美梦,而是实实在在的“住房安全感”。以后我们不用再为了买房掏空六个钱包,不用再为了租房担惊受怕,不用再把房子当成人生的全部。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刷到的热门内容,会从“爆改出租屋”变成“我的第一套保障房入住啦”,房子是生活的容器,不是人生的枷锁。2025年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放下住房焦虑,安心去闯、去拼。

因为我们知道,不管走多远,不管是租的房还是买的房,都有一个安稳的家在等我们,这种踏实感,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样,也是这个时代给普通人最温暖的馈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财经   选项   未来   人生   房子   住房   南京   孩子   商品房   小王   房东   城市   小区   深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