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台北电脑展公开炮轰美国对华AI出口管制政策,直言“中国AI发展出色,美国策略完全错误”。数据显示,英伟达在华市场份额已从拜登刚上台时的95%暴跌至50%,这场科技博弈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重塑全球AI产业链。
回溯至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初期,英伟达几乎垄断中国高端GPU市场,A100、H100等芯片成为互联网大厂训练AI模型的“标配”。但自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推出针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新规后,形势急转直下。中国科技企业被迫转向两条路径:一是采购英伟达特供版“阉割芯片”,性能较原版缩水60%;二是加速国产替代,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MLU370等本土芯片趁势崛起。
某头部云厂商工程师透露:“以前我们数据中心90%用英伟达,现在新项目70%转国产了。”这种转变直接反映在财报上——英伟达2024年Q2中国区营收同比锐减33%,而华为智能计算业务营收同比暴涨240%。更令硅谷焦虑的是,中国AI大模型已出现“去英伟达化”苗头:某头部大模型厂商工程师坦言:“我们最新模型训练时,国产芯片集群的算力利用率比英伟达方案还高5%。”
黄仁勋的愤怒折射出更深层矛盾:美国试图通过芯片管制遏制中国AI,却意外催生全球最大芯片需求市场的自主产业链。通信分析师马继华指出,中国正构建“去美国化”AI生态——从芯片设计软件EDA到光刻机,再到框架,全链路突破让美国技术逐渐成为“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这种趋势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日本、欧洲等传统科技盟友开始观望。某欧洲芯片巨头高管直言:“我们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中国市场的诱惑太大了。”更微妙的是,美国科技公司内部出现裂痕——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公开反对管制升级,而英特尔、AMD则趁机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当黄仁勋说出“美国将失去全球发展机会”时,他或许预见了更危险的未来:中国AI企业正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突围。某AI独角兽创始人透露:“我们先用国产芯片做垂直领域小模型,等生态成熟了再反攻大模型。”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中国AI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算力规模增速是美国的6倍。
更大的变量在于全球南方市场。当中国将AI基础设施与“一带一路”结合,非洲、东南亚国家开始用上搭载国产芯片的智算中心。某发展中国家科技部长直言:“我们不需要美国的技术霸权,中国方案更便宜、更可控。”
全球AI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在“脱钩断链”中内耗,还是重建开放协作的新秩序?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我们能否在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等全球挑战面前用上最强大的AI工具。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单边主义赢得未来——当科技树被迫分叉时,所有人都将失去乘凉的大树。
(本文内容综合自环球时报、路透社、法新社等媒体公开报道)
更新时间:2025-05-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