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国那套穿戏服、上酒吧耍把戏、靠夸张动作博眼球的滑稽戏码,是不是到了该收摊的地步?新京报报道,2025年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宗祠规范管理并整治低俗表演,这回点名不是随便喊喊的文件级动作。有人说“艺术要包容”,有人回“包容不是放任出丑”,那我们到底是要热闹,还是要底线和文化尊严?
什么叫低俗表演?打着传武、民俗或网红幌子,用夸张、淫俗、哗众取宠的段子换流量、换打赏,这就是最现实的定义,而马保国、阿梓这些典型就是入场券。看他们上镜不是练功,像跳串场戏的演员一样靠噱头取暖,戏里戏外都是演;粉丝围观、评论翻车、点赞送钱,形成一条明码标价的“丑演生态”。问题不是个别人的出丑,而是这套生态在把“靠耍滑头也能发财”当成职业指南在传染年轻人。
你别以为这事儿跟主流文化无关,很多青少年把短视频里的成功学当指南,看到的都是曝光和收入,哪里的努力、哪门真技都被压缩成了一个吸睛动作。社会心理学里有个词叫“榜样效应”,当榜样被流量放大,模仿者就成了快餐式复制机,这种模仿不是学习,而是演绎荒诞。久而久之,公共审美下沉,文化门槛被流量拍扁,最后受害的是追求认同感的年轻人和想要清流的文化生态。
要把锅甩给平台也太容易,平台当然有责任,但观众也不是无辜的围观群众,吃瓜群众的手指比监管更快,点赞就像投票。短视频算法最怕的就是冷场,所以它会无情地把“更能引发互动”的内容推给你,这就是注意力经济的魔法和毒药在同一个锅里熬。说白了,平台是放大镜而不是罪魁,容易被放大的,是我们共同养大的流量怪兽。
再看看市场供需,观众爱看,演员就往低俗靠拢,整个平台就像一个开到深夜的夜市,摊位越多,叫卖越响。现实里有人把出名等同于成功,于是低门槛的“出圈手段”就成了捷径,文化产业的“劣币驱逐良币”在眼前上演。别忘了,钱能催生屁大的噱头,噱头能换流量,流量又能变现,这个圈子滚起来比谁都快。
说到宗祠和乡村文化,这不是单纯的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祖堂和宗祠本来是公共记忆和礼俗的承载体,被拿来当流量现场和直播背景,那是对文化空间的占用和亵渎。文件把宗祠管理提上来,是把基层文化治理和保护放在了政策日程上,这既是治标也是治本的开端。问题是,如何在保护文化原貌和允许民间创新之间拿捏分寸,不像那种看到一根锈迹就把整座桥拆了的粗暴。
政策有了,执行更考功夫,基层干部不能把“整治低俗”理解成“打压文艺”,也不能把“保护传统”变成保护既得利益。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整治应当与文化振兴并行:给真有料的匠人、非遗传承人上台,而不是让舔流量的噱头独占舞台。要是把古老堂屋变成网红打卡地,那祖辈留的情怀就成了商演背景,这才是真正可悲的“文化失守”。
至于短视频平台,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做些硬核动作,比如对“传武”“非遗”之类标签加强审核,对夸张暴力、低俗淫秽的内容设定更高的门槛,并且把算法里“互动优先”的权重做平衡。还可以搞实名制+职业资质认证,对于以传统艺术名义盈利的创作者,必须公示师承、训练和资格。要玩创作,就得先有职业操守,不然表演成了廉价的噱头,文化就被当成了快餐。
演出方也不能老当网红就能代表行业自律,应该有行业自律公约和准入门槛,优秀的传统武术、民间艺术可以设立行业联合会来评审和认证,那些靠“接发化”“五连鞭”博眼球的表演自然被挡在门外。文化圈里有个老话叫“鱼找鱼,虾找虾”,正经艺术要有正经平台,才能让真正的匠人有机会被看见。让市场回归价值判断而不是流量至上,既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传承负责。
教育和家庭也得跟上节奏,光靠行政手段不够,父母、老师要教会孩子分辨“真假成功学”,学校该把媒介素养纳入必修课,不是把孩子变成审美警察,而是给他们一双会看世界的眼睛。很多家长忙着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却忽视了孩子对价值判断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只会拼流量不懂匠心。长此以往,文化市场就像快递包装,被速度和外表绑架,内容本身被弃之如敝履。
要想把马保国式的丑态彻底收敛,还得靠全社会的努力:政策给方向,平台收规则,市场重评价,教育提供免疫力。文化建设不是一夜之间的高光,而是长期的耐心活,不能拿短视频的火速成功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化厚度。别觉得这是政府的事,这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题,是想要热闹还是想要有底线的生活方式。
说白了,这次一号文件是给了一个机会,让大家讨论到底该往哪走,是继续把文化市场当作地摊经济,还是把它当作需要敬畏的公共产品来养护。要是我们愿意点个赞给规矩、给匠心,而不是只给表演者的奇葩动作,那文化生态会慢慢好起来。回到马保国的问题,收摊不只是让人下台,而是把台修好,让真正有料的人上台献技,这就是乡村振兴里文化那一块的活路。
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狠劲儿,既得保护传统,也得治一治那些靠耍嘴皮和低俗搏眼球的现场,给孩子们留点正儿八经的榜样,不然未来只剩热闹没有温度。要让乡村的宗祠重新成为记忆与尊重的场所,而不是直播间的道具箱,文化复兴不是口号,是要靠日常的小细节去把它拼起来。带着点幽默去说这件事,别忘了背后是关乎基本的公共品味和下一代的视界。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