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纳瓦尔我发现:穷人在埋头苦干中变穷,富人都靠3个字变富

硅谷投资人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中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穷人用时间换钱,富人用钱生钱;穷人用体力换生存,富人用杠杆撬世界。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现象?工厂流水线工人每天工作 12 小时,收入却难以覆盖房贷;自媒体博主熬夜剪视频,粉丝增长却停滞不前;创业者起早贪黑跑业务,利润却永远赶不上成本。

这些困局的背后的本质,都是对财富理解的不到位。

如何破局呢?

我在学习了纳瓦尔的智慧后,发现穷人在埋头苦干中变穷,富人都靠3个字变富,这3个字,便是大家破局的关键。

第一个字:借

穷人卖时间,富人 “借” 世界

纳瓦尔说:“财富是你睡觉时仍能为你赚钱的资产。” 穷人的努力是线性的,1 小时工作只能换来 1 份收入,就像陷入一个固定的循环,每一份收获都需要即时的时间投入。

而富人的努力是指数级的,他们懂得利用杠杆,让自己 1 小时创造的价值被无限复制。

比如程序员写一行代码,能够服务百万用户,这行代码在未来的每一天都可能为他带来收益;作家写一本书,卖出千万册,版税会持续流入口袋;博主拍一条视频,带来的流量分成不会随着拍摄结束而停止。

这就是杠杆的力量,它能突破时间的限制,让个人的价值像涟漪一样扩散,用他人的时间、资本或技术放大自己的成果。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杠杆效应是财富增长的核心逻辑。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提出,知识杠杆能突破时间限制,就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让后世科学家省去数百年的重复研究,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

纳瓦尔将杠杆分为三类:劳动力杠杆、资本杠杆、代码 / 媒体杠杆。

对于普通人来说,代码和媒体杠杆是最容易触达的。

劳动力杠杆需要雇佣他人,资本杠杆需要原始资金,而代码和媒体杠杆只需要个人的知识和创造力,门槛相对较低。

比如开发一个简单的 App,或者创作一篇受欢迎的文章,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边际成本为零的复制,让价值呈指数级增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具有可替代性。

比如客服、文员、流水线工人等职业,工作内容重复,依赖时间投入,容易被机器或流程替代。

而写作、设计、编程等技能,能够通过杠杆放大价值,比如一篇优质的文章可以被无数人阅读,一个实用的设计模板可以多次出售。

此外,还要思考自己是否在为他人的杠杆 “打工”,比如在某个平台上创作内容,却没有所有权,一旦平台规则改变,辛苦积累的成果可能付诸东流。

接下来再详细聊聊这个“借”具体该怎么做?

首先,AI时代必须要学会用 AI 工具替代重复劳动,比如用 ChatGPT 写文案,把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创意和决策。

其次,要学会打造 “1 小时 = 1000 小时” 的产品,例如录制课程、开发模板、写电子书,这些产品一次创作可以多次销售,让时间的价值得到无限延伸。

最后,用自媒体积累信任,每周发布一篇行业深度文章,打造个人 IP,随着粉丝和影响力的增长,个人品牌会成为一种无形的杠杆,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收入。

第二个字:选

穷人用勤奋弥补选择,富人用选择替代勤奋

纳瓦尔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判断力是财富的核心。”

穷人往往陷入 “战术勤奋” 的陷阱,在错误的赛道上拼命奔跑,用勤奋来弥补方向的错误。而富人则是 “战略懒惰”,他们愿意花大量时间选择正确的方向,一旦方向确定,执行反而变得轻松高效。

比如 2010 年选择加入互联网大厂的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爆发,收入增长远远超过 2020 年加入传统媒体的人,方向错了,努力只会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决策科学中的 “选择悖论” 指出,人类的决策质量与信息过载成反比。

面对海量的信息和选择,普通人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而富人用 “极简决策框架” 过滤噪音,抓住核心因素。

纳瓦尔提出的判断力公式是:判断力 = 知识储备 ×(长期主义 / 短期诱惑)。

这意味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判断的基础,而长期主义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抵御短期诱惑,做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选择。

就像巴菲特用 1 年研究企业财报,用 1 天买入股票,看似 “懒惰” 的背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准判断。

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时,选择了最贫困的山区,用最 “笨” 的方法教学,拒绝商业化,坚持免费教育。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逆势而为的选择,面临着资金短缺、观念阻碍等诸多困难,但她的选择具有长远的眼光,关注的是山区女孩的未来和教育的本质,最终改变了 1804 个女孩的命运,体现了正确选择的强大力量。

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我们需要思考自己是否在 “红海市场” 内卷。

比如传统电商、普通设计等领域,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很难实现突破,而律师、艺术家等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价值。

此外,还要警惕为了即时回报而牺牲长期价值,比如频繁跳槽虽然能短期内提高薪资,但不利于在一个领域深入积累,难以成为专家;赚快钱的项目可能一时风光,但缺乏可持续性,一旦市场环境变化,就会陷入困境。

那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把“选”这个字做好呢?

给大家推荐一个决策方法,叫 “10-10-10 法则” ,即想象 10 天后、10 个月后、10 年后,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从长远的角度评估当下的决定,避免被短期利益迷惑。

平时还要模仿高手的选择逻辑,分析行业头部人物的决策路径,学习他们的 “反共识” 选择,比如在大家都盲目跟风时,保持冷静,逆向思考,寻找差异化的机会。

第三个字:建

穷人积累负债,富人构建资产

纳瓦尔说:“财富的本质是资产,而非金钱。” 穷人往往混淆了资产和负债的概念,用贷款买豪车、奢侈品,这些物品只会不断消耗资金,让负债越滚越大。

而富人用贷款买房产、股权、专利,这些资产能够带来持续的现金流,让财富越滚越大。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明确定义: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拿走的东西。

比如普通人贷款 30 年买自住房,每月还贷 5000 元,这是负债;富人贷款 300 万买商铺,每月租金 8000 元,租金覆盖贷款后还有盈余,这就是资产。

资产和负债的区分是财富积累的核心。

纳瓦尔提出的 “被动收入三角” 包括代码、媒体和实体资产

代码如软件、App、网站,媒体如书籍、课程、播客,实体资产如房产、专利、品牌,这些都是能够产生被动收入的资产。被动收入意味着即使不工作,也有资金流入,让财富实现自主增长。

比如一个作家的书籍出版后,每年的版税收入就是被动收入;一个开发者的 App 上线后,用户付费下载的收入也是被动收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收入结构,看看 “被动收入” 占比多少。

如果全部收入都依赖工作,一旦失业或无法工作,收入就会中断,这是非常危险的。

还要警惕为 “伪资产” 买单,比如高价学区房,如果只是自住,不能产生租金收入,反而需要支付高额房贷和物业费,本质上是负债;闲置的奢侈品更是如此,购买时花费大量资金,却无法带来任何回报。

此外,要思考自己是否在构建 “可复制” 的资产,比如自媒体账号、软件、专利等,这些资产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

具体怎么做,才能更好的落实“建”这个字呢?

首先要尝试打造 “数字资产”,写电子书、开发模板、录制课程,这些产品可以在网上平台销售,一次创作多次收益,实现被动收入的增长。

其次要建立 “品牌资产”,用统一的风格运营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行业报告和专业见解,塑造专家形象,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会带来更多的合作和变现机会。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财经   瓦尔   埋头苦干   富人   穷人   杠杆   收入   资产   时间   媒体   财富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